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李世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說是和李靖並稱,其實李靖在世的時候,始終是壓了李世勣一頭的。論戰功,李靖要強於他,論軍事理論,李靖更是高他一頭。但是有一項李靖比不過,那就是李世勣比他歲數小很多,等李靖一去世,時間成就了李世勣。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李靖

李世勣最引人矚目的不世之功就是滅了高句麗。為什麼這麼說呢?想當年,隋煬帝三次東征,沒有拿下高句麗。由於窮兵黷武,致使國庫空虛,民怨沸騰,最後在四起的烽煙中改朝換代,自己也不得善終。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唐太宗

李世民當年也曾信誓旦旦的帶兵東征高麗,結果也是無果而歸。留下終身的遺憾。可能李世勣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後的幸運之神竟然眷顧了他,給了他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建功立業機會。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唐高宗

公元666年,高句麗國家發生內亂。唐高宗李治看準這個時機, 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郝處俊擔任副手,帶領龐同善、契苾何力等進攻高句麗。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激戰

經過近兩年的苦戰,於公元668年三月,李世勣隨即領兵來到平壤城外,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 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

此戰,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口,將其劃分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句麗舊地。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進攻

李世勣凱旋而歸後,李治讓李世勣先將高藏和泉男建等人先在唐太宗的昭陵舉行獻俘儀式。獻俘禮儀結束後,李勣“具軍容,奏凱歌”,整軍入京,在太廟再次舉行獻俘儀式。 李治在南郊祭天,以宣告平定高句麗,李世勣擔任亞獻。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論功行賞

正因為李世勣立此殊勳,後來被唐高宗特別看重。公元669年12月31日李世勣病逝後,李治聞訊後為之悲哭,並下令全國默哀七日以示紀念。(“下令輟朝七日”《新唐書》)

東征滅高句麗自然是李世勣此生最輝煌的業績。但有個軼事,也於此有關,就是李世勣和女婿之間的一段勾心鬥角的故事。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杜懷恭

李世勣出征高句麗時,想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建功立業的好機會。那時的人,至少比現在的人親情觀念要濃厚,有了這種好事,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人,然後再是好友,這一點無可厚非。

平時自己的姑爺子游手好閒,不幹什麼正經事,雖然目前家裡衣食無憂,但保不齊將來會遭遇什麼困難。於是讓女婿杜懷恭同行,以便他建立功勳,將來的生活國家就負責了。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立功受獎

杜懷恭平日裡散漫慣了,再說平時見到這個嚴厲的老丈人腿就打哆嗦,實在不願意在他手下做事,於是就開始找理由推脫。一開始以家貧為由推辭,李世勣答應接濟他家;杜懷恭又以無奴僕、馬匹為由推辭,李世勣又答應如數供給。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什麼意思?

要的都給了,而且給的很痛快,這反倒讓杜懷恭心裡頭直畫魂?老丈杆子非要逼我上戰場,這是何意?想到這裡,只覺得後脖頸子直冒涼氣,心知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但自己再也找不出理由來拒絕了,又怕李世勣苦苦相逼,萬般無奈中,便躲進岐陽山中。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拿我樹威

杜懷恭一跑,李世勣的美好想法全落空了。

那杜懷恭至少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沒有合理解釋,給周圍的朋友們也無法交代呀。於是給朋友們解釋,李世勣壓根就沒想著提攜自己,而是把他作為一枚棋子,如果自己有任何的行為不當,或者需要明正典刑時候,那麼我杜懷恭就是第一個出來挨刀的人。

李世勣要用這一手就是想向大家證明,我李績大公無私,我連自己的女婿都不徇私,你們應該服氣了吧,還有敢不聽從我命令的嗎?

李世勣要提攜女婿,他卻給予了出人意料的回答

李世勣墓

李世勣後來也聽說女婿的這番言論,憤恨的說:“真是狗肉上不了席面,這麼好的立功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到底李世勣是想成全自己的乘龍快婿,還是杜懷恭所料不差,事情沒有發生,最後也沒有定論。到底誰的想法正確呢?只有讓讀者自己去判斷了。你認為呢?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