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親子,八賢王趙德芳爲何不繼承皇位?

陳瑭


說起八賢王趙德芳,看過一些古代戲曲故事的朋友都很熟悉,此人常常在忠臣良將被人誣陷的時候挺身而出,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無人敢惹,其緣故也是因為皇位本來該是他的,但是由於他沒有去做皇帝,所以皇帝就特別給他面子,什麼事都由著他讓著他。但其實這在歷史上是並不存在的。



趙德芳是趙匡胤的第二個兒子,他上面還有個哥哥叫趙德昭,就連趙德昭都沒有當上皇帝,他就更不可能了。

其實趙匡胤的死和趙光義當上皇帝這裡面的事情撲朔迷離,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目前所有的解答都是猜測,但是就當時的情形來看,趙匡胤死前還並沒有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的打算,反而他真的是很看重弟弟趙光義,封他為晉王,又是東京留守和開封府尹,這基本上就是黨政軍一起抓了,無論是名頭和實權乃至手中的兵馬和籌碼,都比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要多,這也許是趙匡胤覺得他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剛剛50歲,時間還很多,所以還沒有為立太子打算。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他沒有立他的弟弟趙光義為繼承人的打算,不然他不應該在兒子趙德昭都已經25歲的情況下還不培養他做太子,而這個時候的趙德芳也已經18歲了,另外金匱之盟也不能完全被否認掉。


在燭影斧聲的那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人清楚,我們這裡不做評論,那麼在趙匡胤死後,趙德芳就有可能繼承皇位嗎?可能性也是很小的,雖然宋皇后有意立趙德芳為帝,但是很顯然她做不了主,比如她讓太監王繼恩去叫趙德芳,但是王繼恩卻去請了晉王趙光義,如果不是趙光義和王繼恩之間有約定的話,那麼就是王繼恩自己認為宋皇后的做法很可能挑起朝廷中的內亂,於是自作主張去請了趙光義,因為如果去請趙德芳的話,那麼年齡比趙德芳大了七歲的趙德昭肯定不願意,這很可能會導致他們兄弟反目,然而更厲害的主是趙光義,這個人大權在手而且很有謀略,而且趙匡胤一直都很欣賞他這個弟弟,所以王繼恩就是權衡再三,應該也是要去請晉王趙光義。


當王繼恩把趙光義喊來以後,宋皇后當時也沒有反對,只請趙光義照顧他們母子,趙光義就說以後共享富貴。這也說明當時大家都是認可趙光義做皇帝的,如果說宋皇后讓王繼恩去請趙德芳是想讓他做皇帝,那也是打她自己的小算盤罷了,而且趙德芳並非她的親生子,她只不過比趙德芳大了六七歲而已。

趙德芳只活到了23歲,他和他的哥哥趙德昭都沒有活過趙光義,當然更不可能當皇帝了,不過雖然趙德芳沒有當上皇帝,但他的後人有很多都做了皇帝,比如南宋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孝宗趙眘是其六世孫,之後的南宋朝廷基本上就在他這一系向後延伸,只有宋理宗趙昀是趙德昭的後人,但也是過繼給趙德芳的後人宋寧宗做兒子的。



科普大世界


老趙家有太多的秘密,比如“金匱之盟”的立儲秘密;比如“燭影斧聲”的死亡疑雲;還有趙匡胤兩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的英年早逝。

關於趙德芳為什麼不繼承皇位的問題其實不算是個問題,因為他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只是趙匡胤的庶子,其實皇位的繼承人爭議問題應該出現在趙匡胤嫡子趙德昭和弟弟晉王趙光義兩人身上。

趙光義當年隨著趙匡胤南征北戰,又在北周世宗柴榮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光義一直是趙匡胤最大的支持者。趙匡胤建國後不久,母親杜太后病重,趙匡胤一直侍奉在母親床前,看起來母慈子孝,然後杜太后卻提出來一個要求,讓趙匡胤百年之後,由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然後四弟趙延美,後趙德昭)。杜太后的理由就是柴榮去世後,年幼的柴宗訓繼位導致國滅,所以為了防止趙匡胤去世後也出現這種情況,不如直接傳給壯年的弟弟。趙匡胤答應後,杜太后又讓趙普做了一個見證,記錄下來,存在了金匱之中,史稱“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個疑問,倘若真的存在,也是細思極恐,杜太后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又為什麼會說出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呢?難道杜太后和武姜、竇太后一樣偏心如斯?畢竟在961年,趙匡胤只有35歲,趙光義23歲,趙德昭11歲,趙德芳3歲(趙匡胤有四子,長子和幼子都早夭,此處不提)。

杜太后如何得知35歲的趙匡胤會早死而孩子到時立不起來?四姑娘只能認為杜太后是不喜歡趙匡胤這個兒子,而喜歡更小的趙光義。所以逼著趙匡胤立趙光義。但是趙匡胤肯定是不願意的,只是不能忤逆母親的意思,就答應了下來,希望以後徐徐圖之,所以直到趙匡胤去世的時候,都沒有立下太子,而且嫡子趙德昭和庶子趙德芳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封王,趙光義卻是晉王和開封府尹。

976年冬天,趙匡胤50歲,突然在和趙光義喝酒後死亡,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疑雲,後趙光義繼位,成為宋太宗,其實按照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最先知道趙匡胤去世的是宋皇后。宋皇后第一時間讓心腹太監王繼恩去宣趙德芳進宮(為什麼不是趙德昭,有人認為是宋皇后更親近趙德芳,有人認為或許是趙匡胤的意思),然而,王繼恩卻有自己的打算,畢竟趙光義的勢力要遠遠大於趙德芳,於是趙光義被請進了宮,宋皇后一看,知道大勢已去。

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然後趙光義就愉快的做了皇帝。正是因為宋皇后這一出,再加上後來的南宋王朝,多位皇帝都是趙德芳的後人,於是世人對趙德芳多了很多幻想,也就有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很多故事,以及對趙德芳不能繼承皇位的感慨,而趙德芳的二哥、趙匡胤的嫡次子趙德昭則相對暗淡很多。

但是不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都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趙德昭去世的時候28歲,趙德芳去世的時候僅為23歲。

979年,趙德昭跟隨趙光義攻打幽州,趙光義在一天晚上突然不知所蹤,軍中有人提議讓趙德昭繼位,趙德昭惶恐拒絕,然而趙光義卻為此很不高興,又加上戰事不力,固久久沒有論功行賞,趙德昭有次提醒趙光義,被趙光義以“等你做了皇帝,再來行賞吧”給懟了回去。

趙德昭為此膽戰心驚,懼怕會有禍患,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而趙德芳在宋太宗時期遂屢有升遷,卻未封王,981年,趙德芳病死,先後幾次追封,最後定為秦王。或許是趙光義的壓制,或許是年輕還未來得及,總之趙德芳生前並沒有什麼作為。不過趙德芳雖然23歲就去世,卻子嗣興旺,到了南宋時期,趙德芳的後人竟有不少做了皇帝,兜兜轉轉,世事難料。


蕭曉四姑娘


  趙德芳本有機會繼承王位,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個宦官的出現,讓他錯失皇位!

  在歷史中,趙德芳並沒有受封八賢王。他是宋太祖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只是宋太祖的普通妃嬪,在歷史上全無記載。不過,他很幸運,在九歲時,宋太祖重新迎娶了一位新皇后。

  新皇后姓宋,乃是朝中老將之女,她入宮時,不過十七歲。為了讓宋皇后的地位更加穩固,宋太祖特意把兩個兒子都叫來,讓宋皇后挑一個撫養。

  其實也就是讓宋皇后認一個孩子當養子。如此一來,宋皇后以後即便沒有生育孩子,也可以有一個依靠。

  當時宋太祖長子早死,二子趙德昭比宋皇后還大一歲,並且趙德昭乃是宋太祖原配所生的孩子,身份高貴。

  因此,宋皇后自然選擇趙德芳當養子。一晃八九年過去,宋皇后始終沒有生育子嗣,她與趙德芳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並且,在開寶年間,宋太祖還為趙德芳做主,迎娶河南府尹、彰德節度使焦繼勳的女兒。

  開寶末年,宋太祖兩次提議遷都,想要將都城從開封遷移到河南洛陽。結果找到了晉王、開封府尹趙光義的強烈反對!

  趙光義為何反對?只因開封府乃是他的地盤,他在開封經營了十多年,京城的軍隊基本被他掌控。可若是宋太祖遷都洛陽,那麼,他多年經營便會付之流水。

  一旦順利遷都,那趙德芳的力量必然極大,很有可能順利登基。

  本來,開寶九年的宋太祖只是五十來歲出頭,身體還十分強健。按照他的打算,是先擱置遷都爭議,先把北漢拿下來再說。可是,趙光義卻知道,一旦北漢平定,那他就再無機會出手。

  於是,趁著宋太祖將心腹將領都調出京城,揮師北伐之時,趙光義勾結御醫,給宋太祖下毒,與其勾結的還有宋太祖趙匡胤身邊的大宦官王繼恩。

  在史學大家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而以親事一人徑趨開封府召晉王。見醫官賈德玄先坐於府門,問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門者,曰‘晉王召’,出視則無人,如是者三。吾恐晉王有疾,故來。”繼隆異之,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趣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矣。”遂與王雪中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宋後聞繼隆至,問曰:“德芳來邪?”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德玄後為班行,性貪,故官不甚達,然太宗亦優容之。

  從以上故事可知,在宋太祖去世之後,宋皇后有意宣召趙德芳入宮,接掌皇位。可是,大宦官王繼恩早與晉王趙光義勾結,竟然枉顧皇后命令,傳趙光義入宮。

  有王繼恩做內應,趙光義就可以宣稱他是得了兄長遺詔入宮。宋皇后當時如果反抗,保不齊就會血濺五步,加上趙光義撒謊說會善待嫂嫂,宋皇后於是選擇了沉默。

  事實上趙光義一旦繼位,就將宋皇后幽禁了起來。趙德芳心念養母大恩,幾次要去見宋皇后,都被宋太宗斷然拒絕。在宋太宗繼位第六年,二十來歲出頭的趙德芳便莫名其妙死了。


葉之秋


趙德芳在後世變得名氣非常大,大家把它稱為“八賢王”。在演義小說中,他上打昏君,下打貪官汙吏,完全是正義的化身。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

可是,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培養他當皇位繼承人,把皇位傳給他呢?



(八賢王影視形象)

其實,趙德芳應該是趙匡胤最不可能傳位的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趙德芳的母親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記載。沒有記載,說明她很可能只是一位小宮女之類的。而且這位小宮女,很可能很早就去世了。不管怎麼說,趙德芳都是庶出。一個庶出的皇子,獲得皇位的機會是很少的。

其次,趙德芳在17歲出閣的時候,才被趙匡胤封了一個官:貴州防禦使。這個官職相當於省軍區司令。他的前面還排著三個人。第一個是趙匡胤的皇弟趙光義(晉王、同平章事、中書令、開封府尹、東都留守),第二個是趙匡胤 的皇弟趙廷美(檢校太保、待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第三個是他的哥哥、二皇子趙德昭(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趙德芳的官職是最小的,受重視程度也是最小的。

第三,趙匡胤很有可能想把皇位傳給皇弟趙光義。因為趙光義是唯一早早就被趙匡胤封為王的,而且是東都留守、開封府尹,按照五代時期的傳統,這樣的官職,只有皇位繼承人才有資格擔任。而且,就算趙匡胤打算把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自己的兄弟,他肯定也只能傳給趙德昭。因為趙德昭是孝惠皇后的兒子,是嫡次子(嫡長子早夭)。



(趙匡胤)

既然趙德芳最不可能獲得皇位。那麼,他為什麼在後世呼聲那麼高呢?

其實這事兒,應該從趙匡胤去世以後說起。

趙匡胤去世以後,當時的皇后宋皇后(孝惠皇后已經去世)對宦官告訴王繼恩,讓他去把趙德芳喊來。但是王繼恩出去以後,考慮到趙匡胤平時都在培養趙光義,不可能把皇位傳給趙德芳。於是他就沒有去喊趙德芳,而是去喊趙光義。

王繼恩把趙光義喊來以後,宋皇后覺得一切都沒辦法改變了,於是就跪下來,請趙光義今後照顧他們母子。趙光義就說,咱們以後共享富貴。

宋皇后在這裡說的“母子”是誰呢?就是她本人和趙德芳。

我們都知道,其實趙德芳並不是她的兒子,不過,因為宋皇后跟著趙匡胤以後,一直沒有生育。她也就把趙德芳當她的兒子來看待。也因此,她會讓王繼恩去喊趙德芳。



(趙光義)

這件事,不管是王繼恩的表現,還是宋皇后的表現,本來也沒有什麼疑惑的。因為從他們的立場出發,他們肯定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因為包括斧聲燭影、金匱之盟等眾多疑雲,再加上趙光義當皇帝后,趙德昭、趙德芳包括趙廷美這些都先後很快去世,因此很多人猜測,趙光義的皇位,是從趙匡胤那裡奪來的。所以宋皇后在趙匡胤後第一時間去喊趙德芳來,讓很多人覺得,趙匡胤很有可能是想把皇位傳給趙德芳。

有更大歷史巧合的是,南宋的好幾個皇帝,都是趙德芳的後人,宋孝宗趙眘是其六世孫,宋光宗趙惇是七世孫,宋寧宗趙擴是大世孫。尤其是宋孝宗,是南宋最有才幹的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因此後世對趙德芳也附帶充滿瑰麗的幻想。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死的時候只有五十歲,當時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長子德昭當時25歲,次子德芳當時十七歲。但直到宋太祖死時,兩個兒子還都沒有封王,反而是太祖的兩個弟弟趙光義和趙光美都已封王。

因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當時才五十歲,應該是事先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結果,所以生前沒有立太子,也沒有看出來想以誰為接班人。這種情況下,太祖突然撒手人寰,就給了其他人發揮的空間。

率先發揮的是當時的皇后宋皇后。正常來說,既然太祖沒有立儲,那麼當然應該按照嫡長子的習慣,長子德昭的排序在前面。但得到太祖死訊之後,宋皇后的第一反應是,讓太監王繼恩出宮,去找太祖的小兒子德芳入宮,也就是要讓德芳繼位,把德昭晾在一邊。

宋皇后為什麼這麼幹呢?因為當時她也才只有24歲,比德昭還小一歲。所以,如果德昭繼位當皇帝,她可能會覺得自己一方面是比較尷尬,另一方面則是不利於她干預朝政。德芳年齡比她小,如果當皇帝,她當皇太后,就沒那麼尷尬了,她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干預朝政的空間。

但是王繼恩出了宮之後,並沒有按照宋皇后的命令去找德芳入宮,而是直接去了晉王府,找來了太祖的弟弟晉王光義。為什麼呢?因為晉王早就在為奪嫡做準備了,當然要收買一些關鍵的人,王繼恩就是被收買的對象之一。

所以,晉王一入宮,宋皇后就知道完了。晉王能這麼快入宮,比德昭和德芳都更早入宮,只能說明他的勢力在宮中已經很大了,太祖和宋皇后事先完全沒用察覺,也沒有做任何預防。當然,反過來說,也可以手是太祖仁厚,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親弟弟會有這種想法。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晉王先入宮,宋皇后也應該裝作鎮定的樣子,先和他鬥爭一下,比如馬上再派人找來宰相等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一下應該立德昭還是德芳為帝。但宋皇后連這個反應都沒有,就直接繳槍投降了。

晉王繼位之後,是為太宗。過了幾年,雍熙北伐失敗,德昭隨軍前往,宋軍大亂,找不到太宗了,軍中有人想立德昭為主。回到汴梁,德昭進言說,雖然北伐失利,但是還是攻下了太原,滅了北漢,這個功還是應該賞的。太宗大怒說:“待汝自為之!”德昭驚懼,回家就自殺了,時年僅二十八歲。後來經過屢次追贈,被追封為秦王。

德芳也就是後來在包公案、楊家將等演義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八賢王,實際上在太宗登基六年後就病逝了,時年只有二十三歲,只比德昭多活了兩年,但死的時候年齡還沒有德昭大。同樣是經過屢次追贈,德芳才被追封為燕王。

太祖相對而言比較仁厚,在民間的形象更好,太宗的形象就比較糟糕一些。所以,太宗繼位之後,民間傳言中對德昭和德芳比較同情,以至於有了所謂的賀后罵殿的傳說,德芳也因此而被封為八賢王。而且,因為德芳是宋皇后確認的繼承人,所以很多傳說就被附會到了德芳頭上,而德昭作為長子,反而沒在民間留下什麼傳說。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東京汴梁的太宗一系宗室全部被俘,只有徽宗不太待見的九兒子高宗逃了出來,跑到杭州,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延續了趙氏國祚。但高宗僅有的一個兒子早早夭折,沒有了兒子,最後從宗室中選擇繼嗣。

當時奉高宗之命到民間選擇繼嗣的是德昭的後人,但選出來最後登基為帝的孝宗,卻出自德芳一系。南宋的皇室基本上就在太宗一系後人中,但實際上全部出自德芳一系,還是沒有德昭一系什麼事。

民間傳說自然有許多附會之說,但絕大多數也是有點來由的,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德芳的八賢王雖然不是從太宗手中爭來的,但是南宋如果從1127年高宗登基算起,到元朝攻入臨安滅亡南宋的1276年為止,南宋國祚總共150年,除了宋高宗的35年,其餘的115年全部在太祖一系。也就是說,南宋接近八成的時間確實是德芳一系在當皇帝,所以八賢王的說法也就不奇怪了。


蕭武


不是趙德芳不想繼承皇位,而是中間被自己的叔叔趙光義“截胡”了,史書記載宋太祖趙匡胤突然暴斃之後,此時陪伴在他身邊的是與自己相濡以沫7年的開寶皇后宋氏,暴斃當晚開寶皇后派宦官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入宮,不過在這個途中卻出現了偏差。

王繼恩出宮之後並沒有按照開寶皇后的指示宣召秦王趙德芳進宮,而是直接去找了趙光義,然後趙光義得到消息後直接進宮,趙光義的到來對無權無勢的開寶皇后而言,只能承認這個既定事實,趙德芳失去先機自然也就與皇位失之交臂。

事情轉折的關鍵就在於年富力強的趙匡胤突然暴斃,也許他臨終前給開寶皇后口頭說了立趙德芳為太子的話,但因死的倉促沒來得及寫下詔書,口說無憑,這才有了開寶皇后急令王繼恩宣召趙德芳入宮的話,可惜王繼恩不靠譜,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據資料記載,歷史上沒找到完全與“八賢王”生平事蹟完全對應、吻合的人物,但因後來坊間的一些傳聞和戲劇文化的加工,這位具有正義凜然,剛正不阿形象的“八賢王”應該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趙德芳。

當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理應由其長子趙德昭或四子趙德芳來繼承皇位,當然還有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後來還是趙光義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宋太宗。而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沒多久趙德昭和趙德芳也相繼去世,享年二十三歲。

關於趙德芳為何沒有繼承皇位這個疑團後來在坊間也有幾種說法,一是說趙光義蓄意謀奪皇位,然後加害於趙德昭和趙德芳,導致趙德昭和趙德芳無緣皇位。二是說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后也就是當時的杜太后因為覺得前些朝代的滅亡是因為傳位給了年紀尚幼或是太年輕的儲君,所以覺得皇位應該傳給年長的兄弟輩才可保住趙氏的江山社稷安穩,自然就要求趙匡胤傳位於其弟趙光義,也就是兄終弟及的說法。

所以說是何種原因趙德芳沒有繼承皇位,我想也很難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wu73240


趙德芳的“八賢王”是戲曲中虛構的,實際上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活著的時候從來沒被封過王,最大的職位也就是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23歲的趙德芳病逝,他的叔叔宋太宗趙光義追封他為楚王。至於趙德芳為什麼沒有繼承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因為趙匡胤就沒想過讓兒子繼位。

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一直是其心中的第一繼承人,這從趙匡胤不聽宰相趙普的勸阻,甚至於將趙普革職也要讓趙光義擔任開封尹、封晉王就能看出來。因為五代以來基本上就沒有正式立太子的,“親王爵位”加上“首都的府尹”就是皇儲的標配,比如晉少帝石重貴,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前都是“開封尹”,也就是說從973年開始趙光義就是以實際上的皇儲身份在參與朝政,大權在握。而反觀趙德芳根本是被他爹閒置了,身為趙匡胤的親兒子根本沒有任何實權,也沒參與過朝政,憑什麼繼位。

趙匡胤會決定由自己的弟弟繼位是由於他的成長經歷以及當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公元960年宋朝立國到公元976年趙匡胤去世,宋朝還沒有統一全國,南方、北方都有對手存在,特別是北方的大遼更是大敵,也就是說宋朝的基業還沒有穩固,隨時有傾覆的危險。而在五代時期,王朝第二代就被滅國、滅族的比比皆是,趙匡胤是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更替的人物,不可能不吸取之前的教訓。因此為了宋朝的江山穩固,趙宋皇室的宗脈延續,讓已經人到中年、證明了自己能力的趙光義繼位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趙匡胤自己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上位的,他篡位的本錢就是手中的軍隊和崇高的威望。雖然趙匡胤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於公元963年“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手下大將的兵權,但是短短10年時間是不夠徹底消除這些宋朝開國大將在軍中的影響的,憑趙匡胤自己兒子完全壓不住這幫驕兵悍將。因此從小和趙匡胤一起南征北戰打天下,在軍中、朝中都很有威望的趙光義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趙光義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沒有辜負趙匡胤的期望,雖然在收復燕雲十六州時失敗,但是確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穩定了新生的大宋江山,讓北宋享國167年。


當狗容易做人難


提問者是不是電視劇或者小說看多了?“八賢王”趙德芳只是一個經過藝術加工的人物,不是真實的宋太祖趙匡胤次子趙德芳,二者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即便所謂“八賢王”的事情是真的,皇位也輪不上他。因為他上面還有一位哥哥,也就是宋太祖的嫡長子趙德昭,就算宋太祖傳位給兒子而不是胞弟宋太宗趙炅(匡義),當皇帝的也是趙德昭,根本沒他什麼事。宋太祖去世時趙德芳只有虛十七歲,勉強算剛剛成年而已,而彼時的趙德昭已經虛二十六歲。你猜,以武力搶了後周孤兒寡母江山社稷的宋太祖會不會廢長立幼呢?況且,最終登上皇位的是宋太宗,所以,討論這些都沒有意義……



下面我們看一看真實的趙德芳。趙德芳,宋太祖第四子(因除了趙德昭之外的其他兒子早夭,所以趙德芳是實際上的第二子),宋太宗之侄。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當然,基本都是一些虛銜,沒有什麼實際差使。太平興國六年,病逝,時年虛二十三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諡“康惠”。後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正史裡對他的記載大致就這麼個情況,別說什麼“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更別說當皇帝,剛成年沒幾年就掛了,估計自己還沒活明白呢……不過,他的後代倒是出了幾個皇帝,不過那都是一兩百年後南宋的事情了。這幾位皇帝分別是他的六世孫宋孝宗趙眘、七世孫宋光宗趙惇、八世孫宋寧宗趙擴。對於作古多年的趙德芳來說,也算是拿了一個安慰獎了。


所以,那些所謂“八賢王”的事蹟,不過是後人的杜撰罷了。至於他的死,直到現在也還是一樁無頭公案。有說是被宋太宗謀害的,也有說正常死亡的,莫衷一是。個人倒覺得,應該不是宋太宗謀害的。因為他死的時候已經是太平興國六年,如果宋太宗真想弄死他,沒必要等六年再動手。況且,彼時比他對宋太宗威脅更大的趙德昭還活著,宋太宗沒有理由放著威脅大的不動而先對威脅小的下手。所以,個人更傾向他是病死的,畢竟古代醫療條件有限,人的壽命普遍不長,二十三歲得急病暴卒,在宋朝應該算不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農民工老楊


老趙家有太多的秘密,比如“金匱之盟”的立儲秘密;比如“燭影斧聲”的死亡疑雲;還有趙匡胤兩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的英年早逝。關於趙德芳為什麼不繼承皇位的問題其實不算是個問題,因為他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只是趙匡胤的庶子,其實皇位的繼承人爭議問題應該出現在趙匡胤嫡子趙德昭和弟弟晉王趙光義兩人身上。

宋太祖趙匡胤死的時候只有五十歲,當時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長子德昭當時25歲,次子德芳當時十七歲。但直到宋太祖死時,兩個兒子還都沒有封王,反而是太祖的兩個弟弟趙光義和趙光美都已封王。因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當時才五十歲,應該是事先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結果,所以生前沒有立太子,也沒有看出來想以誰為接班人。這種情況下,太祖突然撒手人寰,就給了其他人發揮的空間。

趙德芳在17歲出閣的時候,才被趙匡胤封了一個官:貴州防禦使。這個官職相當於省軍區司令。他的前面還排著三個人。第一個是趙匡胤的皇弟趙光義(晉王、同平章事、中書令、開封府尹、東都留守),第二個是趙匡胤 的皇弟趙廷美(檢校太保、待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第三個是他的哥哥、二皇子趙德昭(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趙德芳的官職是最小的,受重視程度也是最小的。

按道理講,即位的應該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中的一個,但是這做叔叔的,卻很順利的就上位了,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爭議,沒有大波折。可見趙光義蓄謀已久,勢力強大,只要趙匡胤一死,天下就在他的掌控之中。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趙光義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即位後,叔叔還假裝仁慈,給倆侄子,大的封了個郡王,小的封了個節度使啥的。但是趙德昭3年後,就被迫自殺了,時年28歲。趙德芳在5年後,也死了,時年23歲。

趙光義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沒有辜負趙匡胤的期望,雖然在收復燕雲十六州時失敗,但是確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穩定了新生的大宋江山,讓北宋享國16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