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考上名校博士,這樣的學霸是父母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文:韋壽軒,青少年獨立訓練專家

16歲考上名校博士,這樣的學霸是父母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孩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學霸,開啟加速人生;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優秀的孩子總是父母最大的談資。然而因為超前的教育令孩子心智缺失和空白,這樣的學霸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神童的案例,來自遼寧的天才神童,全國最小博士記錄保持者張炘煬

  • 2005年,10歲的張炘煬以510分的成績考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 2008年,13歲的張炘煬通過北工大碩士研究生的複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研究生;

  • 2011年,16歲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數學專業錄取。

這簡直就是彪悍的人生,張炘煬以異乎常人的速度超越了他的同齡人,可在學業上的進步,在生活和心智上又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11年10月張炘煬參加央視《看見》專訪時表示,我是博士出來的,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有用嗎?博士後畢業有用嗎?並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後方肯繼續讀博士。

16歲考上名校博士,這樣的學霸是父母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邏輯,很多父母一定很佩服張炘煬的父母培養出了這麼一位天才兒子,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張炘煬這般優秀。但我們從央視的專訪中可以看出,張炘煬學業上的進步並不代表心智上的成熟,童年的缺失讓張炘煬難以理解他現在的生活,甚至可能在生活上都難以自理。

張炘煬的成長是一種揠苗助長的結果,是一種以犧牲童年為代價的結果。沒有童年的人生,造成了童心的空缺,缺失了成長所必須的經歷,這必然造成孩子心智、感情、責任等方面的不完善,甚至耽誤了孩子的青春。揠苗助長的結果,最後很有可能是毀了孩子的一生,這樣的結果,相信一定不是家長想看到的。

對於張炘煬而言,我們批評他自私也好,或者說他心智不成熟也好,我想這樣的結果都不能怪罪於他,畢竟他只是一個孩子,一個錯失童年的孩子。他缺少了人生的必經階段,又怎麼能正確看待人生?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家庭教育,反思一下當前越演越烈的“超前教育”,這種教育的結果只會害了孩子。

16歲考上名校博士,這樣的學霸是父母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如果父母剝奪了孩子童年的自由和經歷,那麼將來父母必然要付出某種代價補償孩子,比如張炘煬所說的“要在北京買房才讀書”,就是父母為自己家庭教育的失敗所承擔的後果。

就張炘煬事件來說,對於應試教育而言,他的父母是成功的,然而對於張炘煬本身和他的父母而言,這卻是失敗的,甚至是可悲的。凡事都有代價,張炘煬錯失了他的童年,錯失了成長的必經階段,甚至連生活自理能力和交際能力都值得擔憂,這難道不是家庭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失敗嗎?這對張炘煬來說是不公平的,但卻是他父母必須要承受的代價。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當今我們還有很多的家長喊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拼命讓孩子超前學習、超常學習、超難學習,通過剝奪孩子的童年讓孩子過早經歷本不該他這個年齡所經歷的學習和生活,最後造成孩子生活自理困難、心智不成熟,甚至心智缺失的苦果只能由家長和孩子自己承擔,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是可悲的。

如果你愛孩子,就讓他順其自然的成長,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偉大的愛!

16歲考上名校博士,這樣的學霸是父母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留言,交流孩子成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