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文| 彭繪林

“你們所改革工作是國家混改試點工作中最有難度的,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令人驚喜,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典型案例,已經取得和將要形成的經驗可複製可推廣。”

國資委產權局副局長郜志宇上月對58所所長劉勇說。

而就在日前,國防科工局、中央編辦、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資委、科技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轉製為企業實施方案的批覆》(科工計[2018]510號)。批覆原則同意兵器裝備自動化研究所轉製為企業,明確了轉制適用政策,需要開展的重點工作和程序,提出了有關要求。

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國防科工局官網發佈的通知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58所)是本次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中批覆的第一家轉製為企業的單位,標誌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開始邁入實施階段。

58所轉制具有示範意義

地處四川綿陽的58所成立於1977年,現有職工600餘人,總資產近8億元,擁有各類科研課題千餘項,獲得科技成果500餘項,突破關鍵技術200餘項,其中填補國內空白的核心技術50餘項。

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

58所是專業從事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的軍民融合型研究所,形成了數字控制、特種測控、特種電子、智能傳感的產業框架。

目前,58所特種計算機設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最高水平,電量傳感器成為國內的第一品牌,核輻射監測產品率先替代國外進口,核電站核心部件市場份額佔全國90%以上,累計銷售額超2億元,數控系統產品已在國防科技工業萬臺普通機床數控化改造工程和千臺數控增效工程中發揮效益。

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58所所區

4月9-10日,58所所長劉勇分別到國家國資委、發改委、國防科工局彙報了混合所有制試點改革、事業單位轉制以及員工持股方案等工作。

根據58所官網顯示,其為軍工行業事業單位轉企做出了三個貢獻,包括:方案模板、審批流程和批覆模板,其已經取得和將要形成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獲得國資委及國防科工局的肯定,後續將進一步推動混改進程。

由於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的總目標時間節點2020年已近,基於58所的經驗,有分析認為,預計其餘40 家試點單位乃至更多的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的企業化轉制進程將明顯加快。

事業單位屬性限制軍工科研院所發展

過去,800萬元以上的決策就要報國家相關部委,現在隨便買一臺設備的價錢可能都不止800萬元了。這是造火箭、衛星、飛船的央企單位面臨的現狀。作為事業單位,財產不是企業法人財產,企業對它沒有處置權,這是軍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必要之處。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說。

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

他認為,軍工科研院所隸屬於軍工集團公司,它的資產、資產管理、行業管理權限歸屬不同國家部委、機關,軍工集團公司與所屬科研院所並未形成真正的產權關係,主要依靠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以及代行資產管理職能,限制了市場化運作。軍工科研院所的事業單位屬性,導致了其自身缺乏尋求發展的內在動力。進行科研院所改制的根本目的是使科研院所的發展適應市場化的要求,轉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從“行政化”管理向“市場化”管理的轉變,提高科研院所整體的創新能力和效率,增強其參與市場競爭的活力和能力,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


軍工集團事業單位改革始於2013年,總體上按照“先試點、後分類、整體方案上報”的思路進行。

2014年12月底,國防科工局改革辦下發關於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的文件,確定了軍工科研院所改革分類的原則和標準,要求各軍工集團按標準儘快將下屬各科研院所劃分到位,提交科研院所分類的正式方案。經過了多輪的方案上報,國防科工局發佈《關於軍工科研院所轉製為企業的實施意見》,宣佈啟動首批41家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

去年7月,國防科工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了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推進會,此次會議解讀了《關於軍工科研院所轉製為企業的實施意見》,並研究部署了相關工作。

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國防科工局召開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推進會

李錦表示,軍工體制改革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點戲,而今年和明年將成為軍工科研院所改制和資本化的高潮期。

“軍工集團作為央企資產重要的一塊,目前整體經營效率偏低,市場化程度不高,軍民融合程度不夠,正需要改革促發展。軍工國企改革、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等值得期待。”

軍工科研院所:最優質的軍工資產

由於我國軍工體制普遍採用“研究所+工廠”模式,研究所主要負責設計和研發,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和製造,因此,軍工研究所資產被公認為是最優質的軍工資產,擁有最核心的軍工技術和專家資源。

軍工科研院所轉制邁進實施階段!兵裝58所獲批,其餘40家提速在望

有資料顯示,中船重工集團28家軍工科研院所貢獻了集團超過30%的利潤。

而航天科技集團旗下核心資產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大研究所、小公司”的特徵明顯。目前,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央批覆設立的事業單位還有近100家,其中包括科研院所70多個。在集團旗下六七百家單位中,按數量算只有六分之一,但是其所佔的資產體量、人員比例都極大。

軍工科研院所將被分為基礎類、工程類、工藝類三類,除基礎類保留事業單位屬性之外,其餘兩類均需完成轉企改制。目標是2018年首批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完成轉制,2020年其他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基本完成轉制,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科研生產相結合。

李錦表示,軍工科研院所改革是國防科技工業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軍工科研院所覆蓋面寬、涉及領域廣、人員數量多,改革任務複雜艱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