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典小說形容時間,常常會說“一炷香的功夫”,武俠小說中高手比武也常以“一炷香”為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古人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每天要打11炷香,每一炷香中間的休息時間約20分鐘。在鐘錶問世以前,“燃香計時”——不受晝夜更替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仙霧渺渺的夢幻氣氛——應該是當時一個很好的方法了。

這麼好又有文化內涵的計時方式,為什麼不一直用下去呢?答案就是“一炷香”的標準不好統一。比如,武俠片裡的禪師對小徒弟說:“馬步,扎一炷香的時間!”那究竟要扎多久呢?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這,就是燃香計時的困境。

除了香的大小規格不同之外,實際上在燃燒過程中由於環境、風力、香的長短、香料乾溼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

那麼,書上說的用來計時的“一炷香”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龍鬚麵”登場

就是這種最常見的線香,2毫米左右粗、30釐米左右長,平均每1分鐘能燃燒1釐米左右。因此,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三十分鐘。

在沒有精確計時的工具出現以前,燃香、日晷、更漏都曾成為人們看時間的方法之一,這些方法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都不靠人力。香的燃燒看風力、影子的變化看太陽的移動、水的低落受其重力和張力影響。而此外的方法可就沒有這麼好了。

比如,我們還聽過這樣的時間量詞:“一頓飯”、“一盞茶”。

“一盞茶”就是指喝一碗茶的時間,一般認為夏天要15分鐘,冬天連10分鐘都用不了。顧名思義,這段時間的衡量從茶水端上來開始,到喝完為止。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這時間長度因物而變、因人而異,有的人用小盞淺嘗輒止,有的人用大杯海飲不迭;有的茶清香適口、有的茶粗陋難進;有的人想慢慢品嚐,有的人想一飲而盡,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地方、季節和境遇,他的喝茶習慣都會不一樣。因此,想要統一這樣的計時單位,真是眾口難調。

同理,“一頓飯”的功夫也是這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但它們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沒有嘀嗒嘀嗒的鐘表聲(精密的裝置),都不能稱作“鐘錶”。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摸不著頭腦

直到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臺水運儀象臺,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的工作,能發出了今天我們熟悉的“嘀嗒嘀嗒”聲。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北宋]水運儀象臺(複製品)

北京·國家博物館

請驕傲地和我念出這段話

古代所謂的“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

從此以後,人類計時的新時代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