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子公司亏损 陷入增长泥潭的全聚德未来何去何从

16家子公司亏损 陷入增长泥潭的全聚德未来何去何从

图片来自CNSPHOTO

154岁的“鸭子”,已经有点走不动了。

日前,拥有154年历史的全聚德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全聚德上半年营收为8.76亿元,同比仅增长1.43%;净利润为7779.24万元,仅比上年同期增加1.29%。

经梳理发现,自2012年之后,公司业绩已经连续6年原地踏步。2012年,全聚德实现了19.43亿元的营收巅峰,之后便开始下滑。其中,2013年是公司业绩下滑最明显的一年,当年净利润暴跌27.62%,至1.1亿元;营收下滑2.13%至19亿元。2014年至2017年,全聚德营收分别为18.46亿元、18.53亿元、18.47亿元、18.6亿元。

目前,餐饮仍然是全聚德主要营收来源。今年上半年,公司餐饮业务实现收入6.32亿元,占营收比重72.19%,较上年同期减少1.86%;商品销售收入2.16亿元,占营收比重24.71%,较上年同期增加10.56%。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餐饮和商品销售这两大主要收入来源业务的毛利率均在下滑。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聚德餐饮业务毛利率为66.11%,同比下滑0.37%;商品销售毛利率为42.35%,同比下滑4.42%。即使在公司业务主力地区北京地区,这两大业务的毛利率也下滑了1.44%。

业内普遍认为,中式餐饮做连锁店的困难体现在全聚德在北京以外地区的 “水土不服”上,这也制约了这家公司的开店节奏。据了解,全聚德全国各地子公司中,亏损范围进一步扩大。报告期内,全聚德多达16家子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包括2家北京全聚德分店、仿膳饭庄、11家全聚德京外分店,以及此前提供外卖服务的北京鸭哥科技有限公司和参股公司北京鸿德华坤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全聚德新开直营企业2家,新开特许加盟店3家。截至今年6月30日,全聚德已开业的成员企业(门店)共计119家。其中直营店45家,加盟店74家(包含位于缅甸、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的6家海外特许加盟企业)。

近年来,全聚德虽然引入IDG和华住等外部资本,试图进行市场化转型,但收效并不明显。餐饮市场年轻化需求变化之下,定位为中高端宴请餐饮的全聚德又将走向何方?

在业内看来,全聚德一直定位于中高端中式正餐,而近年来消费市场的需求早已在发生变化。“水土不服”、“人才流失”、“烤鸭不好吃了”是部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全聚德的评价。

全聚德或许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转变,进行了一些转型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2017年3月份,全聚德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北京汤城小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定比例股权,用来补充自己休闲餐饮新业态,收购价格未确定。然而这一收购计划最后终止。

对于终止原因,全聚德董秘唐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国有企业去做收购,审计评估比较严格,在价格问题上也沟通了挺长时间,确实有几个关键因素谈不拢。”

全聚德也曾推出自有外卖平台“小鸭哥”,但是2016年“小鸭哥”亏损了1344万元,到了2017年4月份,“小鸭哥”便已停业。对于停业原因,全聚德解释为,运营未能达到经营预期。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外卖的核心人群是新生代消费群体,“全聚德基本上散客很少,因为偏油腻,所以不是新生代消费主流群体的刚需、核心需求以及诉求,所以怎么会认可它的外卖模式呢。”

不可否认,全聚德近几年也做过引入外部资本、兼并收购、烤鸭外卖等几项与市场对接的尝试,但无一成功,这也是导致全聚德在资本市场上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全聚德作为一家国有餐饮企业,要维护中国餐饮标杆形象,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难免限制了做事的空间。“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不动,但这是最头疼的,保持不动就意味着还需要往前走,但是不能走过了,这个度很难拿捏。”

朱丹蓬表示,全聚德的主流消费人群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以前是聚会、商务、政务人群的话,现在很大部分则由旅游人群构成,这部分人群相对稳定,但利润空间并不高。此前,全聚德的一些子品牌尝试并不算成功,主要和经营体制有关。如果仍然只是“新瓶装旧酒”,那么对接新生代的核心需求,这些尝试可能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综合自:证券日报、《财经》杂志、 国际金融报、AI财经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