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見面客套說的3句「場面話」,可別傻實在當真

三農:農村見面客套說的3句“場面話”,可別傻實在當真

在農村,農民的交際圈很小,村裡人之間平時都很熟絡,見面也會打招呼。但是時間長了,見面的次數多了話題就會變少,有時就不得不說些客套話,場面話。這些場面話分環境和場合,代表不同的意思,本意和其表面意思相差甚多。如果在農村有人和你說這些話時,別輕易當真,要不可真讓人笑話了。

農村見面客套說的3句“場面話”,可別傻實在當真

1、來就來了,還拿那麼多東西

農村這個人情之鄉,春節走親戚送禮註定是一個人人要面臨的事,春節送禮最重要的不是那份禮物,而是心意,是對親戚的想念和的關懷、是承載這些感情的一種形式。

老話也常說“禮尚往來”,捎帶禮品這一恆古不變的習俗似乎更被重視,因此不能空手而去。而每當敲開門進到親戚家裡時,主家就會客氣說:“來就來了,還拿這麼多東西。”這其實是一種禮貌性的話,如果你當真的話,那可就出洋相了。

農村見面客套說的3句“場面話”,可別傻實在當真

2、別給錢了

農村的集市是自由市場,村民們都可以在集市上買賣。在熟人的攤位上買東西,就會說別給錢了,可你要不給就尷尬了。農村裡都是小本買賣,掙的就是辛苦錢,在熟人那買東西本來就給的多,要是不給錢就真說不過去了。既然敢讓你也是出於對你的信任,這時候要有自知之明,別把客套話當了真。

農村見面客套說的3句“場面話”,可別傻實在當真

3、到飯點了,吃了飯再走吧

別看這是一句很有禮節性的話,實際上還有“趕人”的意思。如果一個交情一般的朋友到你家裡來辦事,事情處理完了,這時對方沒有走的意思,你可能會說“到飯點了,吃了飯再走吧”,真正有眼力價的人,可能會謙讓一番就回去了。如果對方很爽快的答應留下來,你會覺得很尷尬。

在農村裡謙讓客套話是一種風俗習慣,也是農村人情味的體現。這些客套話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不至於交流的時候顯得生硬冰冷。說客套話也要分場合,對於那種“傻實在”人不能太過於客套,否則只能讓自己為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