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为何要饿着肚子上朝?答案很简单

清朝官员为何要饿着肚子上朝?答案很简单

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在习惯上和汉族有很大不同。其中一个文武高官苦笑不得的习惯就是:官员要饿着肚子上朝,为什么在注重中医养生的古代会有这么一个习惯呢?小编慢慢和您解释。

清朝官员为何要饿着肚子上朝?答案很简单

频率不高、范围不大。在清朝,一般大朝会如元旦,万寿节,冬至等节日,在京官员是要全部要参加的,而常朝就是五天或者十天一次。参加常朝的只有三位一品大学士,二品的六部尚书,三品的六部侍郎,作为督察的御史和六部给事中,加起来在京城的也就有三四十人够资格上朝。在影视剧作中文武百官齐上朝的场景其实在历史中并不广泛存在。所以在关键时刻饿一下肚子,并不是什么大事儿,又不是成天这样。

清朝官员为何要饿着肚子上朝?答案很简单

时间早、离家远。清朝皇帝素以勤政著称。具体的上朝时间是每天五更上朝,也就是我们现在的5点到7点之间。家住的比较远或者皇帝跑到京城外的颐和园居住了,许多官员为了能在上朝时间之前到达,必须要半夜起床,皇帝到达之后,朝会开始。时间如此紧迫,那个官员敢冒着大不敬的罪名用完早点再去上朝,如果有,那恐怕是活腻了吧?

清朝官员为何要饿着肚子上朝?答案很简单

规矩严。官员从穿衣到站立的位置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有交头接耳,咳嗽,吐痰等不合规定的行为都会被言官给记下来,受到一番弹劾。而在上朝的这段时间,刚好是人有三急的时间。在清朝宫女身上有异味尚且是大不敬之罪,更别提在上朝的时候想要去上厕所了,更何况上朝哪里有公厕?因此再急也要憋着,这个中滋味大家可以体会到吧?

清朝官员为何要饿着肚子上朝?答案很简单

《清史稿》就曾经记载过,清朝的大臣上朝之前不但不能吃东西喝水,还得排空屎尿。而为了可以有体力坚持过上朝时间,不会突然因为饿肚子晕倒,一般都会口含人参。其余的像是口渴,肚子饿等都可以在上朝之后再解决问题。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皇权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皇权的步步紧逼使得士大夫阶层不断萎缩。透过上朝这件事儿,可见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