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人民畫報》記者鏡頭下的平凡人物


集體撫養下成長的孤兒。1955年,河北省饒陽縣五公鄉農業生產合作社裡撫養了兩名孤兒,姐姐叫李秀英,弟弟叫李孟傑。幾年來,這兩個曾經孤苦伶仃的孩子,在農業社這個大家庭裡,同社員們的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攝影 宋學廣/人民畫報

介紹“快速鍊鋼法”。20世紀50年代,由於蘇聯先進的操作方法縮短了鍊鋼時間,鞍山鋼鐵公司鍊鋼廠的一號平爐在1956年的1月19日被正式命名為“青年友誼爐”。這種快速鍊鋼法在鞍鋼鍊鋼廠得以廣泛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是友誼爐的工人在介紹他們的快速鍊鋼經驗。攝影 呂向全/人民畫報

勞動模範合影。1956年,上海市紡織工業勞動模範孫蓮珍和廠裡的先進生產工作者陳玉琳,她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著不平凡的業績。攝影 楊榮敏/人民畫報

女縣長在工作中。秦秀貞23歲時被選為江西宜春縣副縣長,平日裡,她工作認真負責,有著剛毅的性格和魄力。這張照片拍攝於1956年。攝影 張吉年/人民畫報

坐鎮指揮的鄉長。1957年,在爭取農業大躍進的浪潮下,山西省平順縣楊威鄉在鄉長的指揮下,進行了改造家鄉自然面貌的鬥爭。攝影 王復遵、鄧永慶/人民畫報

兩個“巧姑娘”。1957年,山西高平。這是米山村的兩個“巧姑娘”王樂平和宋菊花。她倆的針線活非常出色,加入農業社後,又都是突擊隊員和文化學習班的模範學生。攝影 王復遵、鄧永慶/人民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