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之战,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

这场战斗同样发生在崇祯十五年,只不过发生在螺山战役之前,与螺山战役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同样是在清兵回撤的必经之路;同样是利用地形优势准备的一场伏击战;同样是由一名忠勇、有担当的人作为指挥官。不同的是,螺山战役赵光抃手下有八镇总兵,此战只有周遇吉一镇;跟螺山战役的统帅赵光抃进士出身相比周遇吉是行伍出身,总兵官的职位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最为不同的是,螺山战役明朝八镇兵被各个击破、此战在周遇吉的率领下,明军与回撤清兵激战三天三夜,并给予重大杀伤,成为明清交战使上罕见的明军以多胜少的战例。

杨柳青之战,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

首先说说周遇吉此人。周遇吉,辽东锦州卫人,勇武善射。周遇吉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在宁武关与李自成大军激战,差一点提前中断了李自成进军明朝京师的念头。周遇吉初从军于辽东,作战极为勇敢,每战必为诸军先,累功被升为京营游击。在京营时,周遇吉常对周围的人说‘大家领着朝廷的粮饷,应该努力训练,为大明效力’。可是周遇吉一人的忠勇,显然没有感动身边的人,他们纷纷嘲笑周遇吉,觉得这人脑子有病。

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崇祯九年清兵入塞。周遇吉跟随时任兵部尚书张凤翼与敌人数次血战立下了战功被升为京营副将。在崇祯十年开始参与平叛战争,先从孙应元,后从杨嗣昌,在那个局势日渐崩坏的时候,周遇吉带领所部屡立战功,屡加太子太保、左都督,驻地在山东杨柳青附近。这里插一句,由于清入主中原后对于明朝史料尤其是关于自己战败等于己不利的记载多有禁毁,所以我们现在再看当时的一些记载时很难对照到现在的地理位置。比如明军差一点将逆军一网打尽的车厢峡;比如前文提到的螺山战役中螺山;比如本文要讲的这个柳叶青地区……关于此战我们在史料中能看到的线索甚至还不如古典滇曲《宁武关》和京剧《宁武关》中的戏词详细。

杨柳青之战,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

崇祯十五年,周遇吉已经是山东总兵,驻地在柳叶青附近。由于山西前任总兵许定国获罪被革职,朝廷调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本来周遇吉已经帅军开拔,但是突然接到消息清兵携带大量战利品回撤,要途径杨柳青。在杨柳青驻扎多年的周遇吉很清楚那里的地形于伏击战尤其有利,接报后周遇吉立即决定回军,给敌人一个教训。此时的清兵已经嚣张到了极点,多年以来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旅游式的行军作战。并且这样的作战行动明摆着就是欺负大明无人,否则的话,明朝择一良将、领一支精兵、择有利地形,便能予敌重大杀伤或者全歼。只可惜,随着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的相继离世,后来的明朝军队面对满载战利品、行动迟缓的敌人常常只敢远远的跟着。看着敌人树立的‘各官免送’的木牌,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耻辱。

但偏偏这一次,他们想错了,当他们大摇大摆的踏进杨柳青时,在他们眼中不是逃之夭夭就是只敢远远跟着的明军突然出现。在周遇吉的带领下,明军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最终由于兵力不足才使敌人狼狈逃出伏击圈。虽然史书中并未载明周遇吉的战果,但我们从当时在沈阳的一些朝鲜人员的记载也能看出一些。比如一本名为《沈馆录》的书中记载‘此次皇太极派出大军的收获远不及从前之半数。还有沈阳城内外常能听到许多哭声’,以此观之这次入塞明军确实给予敌人一定的杀伤。

杨柳青之战,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

通过此战的胜利,我们可以看到,明军并不缺乏忠勇敢战之士。之所以连战连败,我认为相比于他们的敌人明军最缺乏的就是正确的战略;敢战的勇气;死战到底的决心;以及很多人心中早已被冰冻的忠义……

少部分的忠勇之士;局部的一些胜利,最终还是无法挽回整体的江河日下。在崇祯的带领下,大明终归还是难以逃脱那宿命的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