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七夕,又稱七巧節、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唯美的節日,更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

葡萄架下,試聽牛郎織女的私語。天河兩岸,喜鵲相聚,欲看離人相聚。

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大多都記得牛郎織女的故事,或是痛恨狠心的王母,或是感嘆可憐的有情人,又或者是驚歎牛郎家的牛,都如此有靈性,又或者是可憐那兩個沒了孃親的孩子,年少的人都還期待著,牛郎織女在銀河不再遙遙相望。

現代的人雖然也在過七夕,但是明顯的,已經及不上每年年後情人節來的更加華麗,也只有極少的地方,還在過著傳統的七夕節,還是看看古代姑娘如何過這隆重的日子吧: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

具體的做法便是: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喜蛛應巧

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巧果、花生、紅棗等為主)放在果盆上,姑娘們都聚精會神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結網,誰先發現,誰就會吉利。

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投針驗巧

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

大概還是看看婦女是不是心靈手巧,可能這樣的姑娘被稱之為賢惠。

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賀牛生日

兒童在這一天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也叫“ 為牛慶生”。

傳說中,牛郎織女被迫分開後,牛郎家的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自己的妻子,讓牛郎把自己的皮刨下來,駕著牛皮去見織女,像是挑扁擔一樣的挑著兩個孩子。

之後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曬書曬衣

“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

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拜織女

婦女們在七夕晚上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著漢一種嚮往美滿生活的情懷。

(弱弱的說一句,個人覺得像織女乞巧這種電視劇裡見的也挺多,織女心靈手巧從名字也能聽出來,但是這求賜美滿姻緣……卻是不太贊同了,畢竟織女和牛郎也是被迫長久不能相見的人。)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

浙江一帶可能會將其看的更為重要一些。

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染指甲

大多是花草染指甲,在古人看來,這貌似也是一種求子的信仰。

在西南一帶這種習俗更多,四川省以及貴州、廣州也有。

婦女洗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很特別的習俗。

湖南、江浙一帶更為多見的吸習俗。

愛情的樣子,古人原來這樣過七夕: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

拜魁星

七月七日又是是魁星的生日,故而也有拜魁星的習俗。


現在都說城會玩,如今看來,沒有WIFI的古代人也是絲毫不遜色的,而且現在還不少的習俗流傳下來了,一些漢服鍾愛者這一天大多也都會聚在一起,這次回老家鑽葡萄架子倒是沒去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