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十分钟党课 为您解疑释惑

教学对象: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党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形式:讲解+讨论。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

儒学不相容吗?

党课背景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完全没有互相学习、吸取和结合的可能。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终不是马克思主义“吃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吃掉”马克思主义,二者互不相干,无法互补共生。对此,我们该怎么看?

答疑解惑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儒学,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有着不同的特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互不相干,没有互鉴互学的需要和可能。相反,正因其相异而互补,二者的互鉴互学更显重要。

人类生活面对三方面问题: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和改造自然;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和改造社会;处理人自身安身立命的问题,认识和改善人自身。相应地,人的认识领域也有三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关于人生的学问。三者缺一不可。

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是两个:一是发现了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主要是回答第二方面的问题,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学问。儒学的核心则是“做人的道理”。虽然儒学也曾为统治者用作统治的工具,但它的根本精神是“以修身为本”,是回答第三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正是在这一点上,二者存在互补性。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在整个思想体系方面,二者因其相异而互补。

就其具体问题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其相通相契之处。诸如中华文化追求的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华文化的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华文化关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以投身人类解放为最高人生理想追求等,都可相通或相契。而在相通相契的基础上,具体论证表述又有不同,可以互补互学。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中,有很多人都曾经在自己的实践中看到这种互补性,自觉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致力于二者的结合,以指导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传承传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教育党员和革命群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并解释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是比鸿毛还轻”,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容和精神,实现了传统人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文中还提出,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说明既是对中华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理想的中国化表述,对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解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刘少奇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养学说,运用于党的建设,强调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提出了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要求和方法。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修身的意义和修养方法的基本思想,而它对共产党员修养的要求,又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把思想修养与革命实践紧密联系,放置到实践的基础上,赋予传统修养学说以新的内容和精神,既对传统修养学说作出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发展了传统修养学说,又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建设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学说,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的关系。他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些成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人生价值和政治修养的学说。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无数革命先驱在“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价值观的引导下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在实践中锻炼,接受马克思主义,成长为共产党员。他们的成长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继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推动文化进步。

(注:根据钱逊《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观点整理)

「微党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儒学不相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