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規模最小的兩國戰爭 兩人參戰零傷亡 勝方奪回失地

兩個人參戰算不算戰爭?這個要從戰爭的定義來分析。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使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歷史上規模最小的兩國戰爭 兩人參戰零傷亡 勝方奪回失地

三個特徵,第一採用暴力手段。第二,與政治、經濟、領土完整相關,第三,作為達到政治目的手段。隨意一般的打架鬥毆達不到戰爭的高度,但戰爭的定義並沒有對參戰人數做出規定,所以只有兩個人參加,只要是因為政治矛盾,為達到政治、經濟、領土完整而採取的武裝鬥爭,就可以定義為戰爭。古代戰爭

今天說的這場戰爭,參戰只有兩人,戰爭的原因是兩國之間政治矛盾,一方侵佔了另一方的土地,戰爭中使用了暴力手段,動了刀子。戰爭所採用的策略,詐降、然後乘其不備偷襲成功。戰爭結果,失敗一方的國君被對方大將俘虜,沒辦法把侵佔對方的城池領土如數奉還,兩下罷手,簽訂了停戰協議。戰爭中沒有出現傷亡。

這場戰役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參戰國是齊國和魯國,齊國參戰人員為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魯國參戰人員為魯國大將曹沫。過程如下;

歷史上規模最小的兩國戰爭 兩人參戰零傷亡 勝方奪回失地

齊國參戰人員齊桓公

歷史上規模最小的兩國戰爭 兩人參戰零傷亡 勝方奪回失地

魯國參戰人員曹沫

先是齊桓公通過幾次戰爭打敗魯國,魯國力量不濟,採用詐降手段騙過齊國,答應把隧邑割讓給齊國,並尊齊國為霸主,雙方約定在柯地進行會盟儀式,齊桓公答應了。就在會盟的過程中,曹沫突然手持匕首偷襲齊桓公,齊桓公毫無防備,被曹沫偷襲成功,當場匕首頂住了脖子,齊桓公成了俘虜,經口頭談判,齊桓公答應歸還隧邑土地城池,雙方罷兵簽訂停戰協議。

歷史上規模最小的兩國戰爭 兩人參戰零傷亡 勝方奪回失地

曹沫襲擊齊桓公

齊國人不服,認為路過勝之不武,勸齊桓公毀約再戰,齊桓公認為應該講究誠信,達成的協議不能隨便返回,於是如約歸還了隧邑的土地。這次戰役可以說投入的戰力最小,持續時間最短,傷亡最低,但戰果十分輝煌的領土保衛戰。

《史記》把曹沫列入《刺客列傳》裡,曹沫本身不是刺客,而是魯國大將,在長勺之戰中有過不俗的表現,而且這次也不是以刺殺為目的,更像是戰爭定位中政治外交中的一種極端手段。所以把它定義為一次又組織、有預謀,目的明確明確的偷襲戰更為準確。而且這次戰爭把《孫子兵法》中很多理論發揮到了極致,比如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上兵伐謀、兵不厭詐。孫子兵法第一章就說;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套用在這次行動中簡直天衣無縫。

歷史上規模最小的兩國戰爭 兩人參戰零傷亡 勝方奪回失地

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