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很多小朋友在初入幼兒園的時候都需要體檢,這時候,好多小朋友卻被查出有散光,父母很疑惑,這麼小怎麼可能有散光呢?而且聽眼科醫生說,嚴重程度的散光一定要戴眼鏡!父母便更著急了,問:這散光到底是什麼呢?

......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其實,散光是一種部分年齡段的疾病,兒童和成人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是很容易出現散光的,而散光對於兒童視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生活中這類的疾病家長要重視,多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做好眼睛護理!

那如果患上散光要怎麼辦呢?彆著急,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散光及其成因!

角膜就有如相機的鏡頭。影像透過角膜的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影像,就正如相機鏡頭對焦把景物投射到底片上。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在正常情況下,角膜的表面 (即眼球的折射界面) 是呈圓球的,像皮球一樣,不同切面表面弧度是完全一樣的,使影像可以準確清楚地投射到視網膜上。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而對於散光病人,他們的角膜的折射接口弧度不平均,成橄欖球狀,例如橫切面弧度較平,橫向弧度變得扁平,影像落點會在視網膜前方,而垂直切面則較彎,垂直弧度則因過窄,而把影像落在視網膜後。

兩個弧度之間的偏差,使屈光力不相同,影像無法清晰聚焦,便會形成散光。這樣便導致眼球在不同線軸的焦距不同,而導致出現多於一個焦點,這樣投射到視網膜上的影像無法融合為一個清晰的影像,影像便變得模糊了。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散光是一種容易對患者眼睛造成嚴重影響的疾病,如果不及時的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近視等病發症。所以建議見長們多多瞭解散光的原因,這樣對於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患上散光的呢?

散光主要分先天性和後天性

先天性:

散光,大部分都是先天發育異常導致的。

"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的孩子就會出現散光的問題,可醫學上目前還無法明確由什麼因素引起。"王宇醫生說。一般而言,孩子先天存在的散光以角膜散光為主。

而胚胎髮育異常的問題,由於未找到明確發生機制,目前還沒有辦法預防。

不過可以稍稍安心的是,天生形成的散光通常度數穩定,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度數加深;在臨床上,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散光,100度以內的散光很常見,50度以內的散光都屬正常。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後天性:

眼瞼長針眼或霰粒腫,長期用眼姿勢不良(如經常眯眼、揉眼、躺著看書等等),這樣眼皮壓迫角膜也會使角膜弧度改變,發生散光並使散光度數增加。另外,一些眼科手術(如白內障及角膜手術)也可能改變散光的度數及軸度。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孩子對於散光的預防是沒有意識的,所以建議家長們要多注意。那要怎樣預防呢?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散光的預防:

1、注意飲食,特別是青少年,儘量別挑食,否則會導致營養結構失衡,影響視力。我們應該多吃含有胡蘿蔔素和鋅類的食物,以增強眼睛的抵抗力與調節作用。

2、注意用眼,長時間用眼以後,無論是看書還是看電子屏幕,我們都不應該連續超過一小時,看了一小時以後,我們可以做一下眼保健操,對眼睛周圍部位進行按摩,來舒緩眼疲勞。也可以眺望遠處,多看一些綠色植物。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3、看書時注意燈光的搭配,不可以太暗也不可以太亮,太暗我們看不清,太亮可能會刺激眼睛,也不能躺著看書。閱讀與寫作時注意字體大小,太小的字體我們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看,可能帶來眼壓增高。

4、我們不要隨便用手去揉眼睛,手上有大量的細菌,要避免眼疾的發生。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視力出現問題的時候,建議儘快帶孩子到正規的眼科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那小孩患上散光,是不是一定需要配鏡?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一般來說低度數的散光 (100度以下) 可以按照個人對視物清晰度的需求選擇是否配鏡。

對於兒童來說,散光在100度以上建議配鏡,因為有這個度數散光的小朋友往往會因為看不清楚東西而形成習慣性的眯眼,長時間眯眼會使眼瞼壓迫角膜,可能會加重散光。

另外,150度以上的散光就有可能引起弱視的風險,小朋友一旦發現由於散光引起的弱視,那就建議一定要配鏡。

王宇醫生提醒:

散光有先天而成,也有後天逐漸發生的,父母們最好在孩子3到4歲時,去醫院的眼科進行檢查。散光雖可預防,但不能保證百分百不會發生,所以還是要定期檢查,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

醫生介紹:

首大王宇:別怕!散光也可以預防

原北京同仁醫院豐臺京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1991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自1991年畢業以來一直從事眼科臨床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精通眼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兒童常見眼病),治療了許多眼科的疑難雜症,尤其在眼底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獨到之處。

擅長領域: 眼底視網膜疾病、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病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