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部敏感期來了?別怕!三招讓你輕鬆應對

一、寶寶的手也有敏感期

我一直努力培養宥寶自主進食,7個多月起就給他提供手指食物。那個時候宥寶吃飯也很乖,在家人眼裡,他就是一個值得表揚的“小吃貨”、“小飯霸”。可是臨近一歲左右時宥寶吃輔食變得不乖了。有時候,把手指食物攥在手心裡,捏得稀巴爛,有時候用手在餐盤裡“和稀泥”,場面相當慘不忍睹。輔食勺也未能倖免,直接從高高的餐椅扔下。其實,我對宥寶一直給了很多自由,只要不會出現安全問題、或觸犯原則問題,基本放任。但這期間,我著實頭疼。一邊不斷變換輔食花樣,儘可能讓他可以多吃一點進肚子。另一邊到處查資料、找參考文獻,想看看這小傢伙到底是哪裡不對了。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他經歷口腔敏感期時的“古怪行為”。我恍然大悟,那些行為應該是手部敏感期的反應。

寶寶手部敏感期來了?別怕!三招讓你輕鬆應對

二、手部敏感期是什麼

當嬰兒發育到一定階段,他開始用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

孫瑞雪在《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只要可能,嬰兒會抓捏一切到手的軟東西,麵條、香蕉、蛋黃、煉乳、泥巴……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兒童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爪,二指抓。

從書中可以瞭解到,這個時期的寶寶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共性的行為,例如喜歡抓東西,喜歡細小的事物,見圓的就擰,扔東西,以及捏柔軟的東西。手部敏感期與口腔敏感期一樣,都是寶寶認知事物的一個階段。如果寶寶的手部敏感期過渡不順利,會出現一些負面影響。

記得前不久我給宥寶做饅頭,期間隨手擰了一小坨麵糰給他玩。哪知他愛得不得了,一直握在手裡,反覆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捏。偶然還有想把麵糰放嘴裡的衝動。我怕他吃生麵糰不好,就去那麵糰,結果他居然跟我搶了起來。我硬是把麵糰從他小手裡摳出來,結果他傷傷心心的大哭了一場。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是他手部敏感期正常反應,每當想起這件事,我就後悔不已。後來為了彌補他,我專門買了一套大米膠泥陪他捏。

孫瑞雪也提到:出生的頭兩年,孩子們的敏感期基本是一致的。這期間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他敏感期會順延。

同時,她也指出:我們常看到很多成年人不會用手,或者用手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按鍵,不會用手指夾圍棋,不會點鈔,不會栓繩。這都和他們童年時期這方面的發展受到障礙有關。

孩子們的手敏感期在0-2歲半這個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讓孩子自由的體驗手的感覺,那麼敏感期就會延長。有一些孩子到了3、4歲的時候仍然還喜歡用手去抓飯吃,而拒絕使用勺子或筷子,都可能存在這個方面的原因。

寶寶手部敏感期來了?別怕!三招讓你輕鬆應對

三、3個方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手部敏感期”。

第1. 做充滿愛的細心父母,迎接手部敏感期的到來

從支持兒童敏感期的角度來說,愛就是為兒童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所謂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就是讓媽媽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產生聯結,使兒童有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讓兒童不會找愛,不會分心,不會驚恐,不會恐慌,不會害怕。也就是會自動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生命內在的建構上,會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他有興趣的事物上。——孫瑞雪

當孩子出現前文描寫的種種跡象時,家長此時往往是容易抓狂甚至發怒的。但當家中小天使突然變得“不乖”時,首先一定要細心辨認寶寶是否是進入了手部敏感期。如果是,那麼請用愛為寶寶提供良好的環境,耐心的支持他順利度過手部敏感期。

寶寶手部敏感期來了?別怕!三招讓你輕鬆應對

第2.為孩子提供自由的環境,併為孩子準備可以抓的東西

從敏感角度,自由指的就是支持兒童自己開發潛能,允許兒童破譯自己內在的精神密碼,允許兒童遵循自己內在的生命法則。我們看到如果我們把自由給兒童的話,兒童就會呈現出他們生命內在的自然傾向。那個自然傾向就是敏感期發展的一個指向。——孫瑞雪

宥寶現階段依然處於手部敏感期,所以首先,我為他準備了一個沒有尖銳物品的玩耍環境。另外,我購買了很多帶響紙的布書、觸摸書給他。有一段時間他很喜歡揉捏布書裡帶響紙的那一頁。而現階段他更喜歡翻開觸摸書,盡情的觸摸書中不同質感的內頁。我還為他購入了一些可以鍛鍊手部精細運動的蒙氏玩具。比如串珠子、拉拉鍊,等等。

前不久,家裡做飯需要剝豌豆,我們也邀請宥寶參與進來,讓他跟我們一起剝。雖然他的手還不是很協調,但是他非常認真努力的用兩個手指把一個個小豆子摳出來,而且十分專注的“工作”了很久。平時給他洗手時,我也會冷熱水交替讓他感受溫度的變化。之前還特意為他準備過冰塊讓他感受“冰冷”……一切可以用手去體驗的事物,我都很樂於陪著他去感受。

同時,因為一直在培養他自主進食。每次吃飯他都可以隨意使用他的手。準備罩衣的我並不會嫌他把輔食弄得到處都是。因為我發現他雖然每次把食物在手裡捏得爛爛的,但最後都還是吃了那些食物。現階段他自己用勺子還不是很厲害,但卻是扔勺子的“一把好手”。我就多為他準備了幾把勺子。因為我觀察到他扔了一段時間之後,自己就不扔了。

寶寶手部敏感期來了?別怕!三招讓你輕鬆應對

第3.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些東西一定不能碰

建立一種每個人都遵循的基本秩序,這個持續是關係中的,也是孩子內在的;是社會和家庭的秩序,也是成人和養育著的秩序。規則是一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和生活方式。它讓複雜的問題簡單了。——孫瑞雪

雖然我很支持兒子“到處亂摸”但是有些地方是絕對不可以摸的,像廚房裡的很多東西,碗、刀、香料。房間裡的插座、插線板……任何危機他生命安全的東西都不可以。他現在年齡比較小,講道理是不可行的。所以我就耐下心來一遍遍跟他說“No, 抱歉這個真不行。”另外,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隨便拿的。因為宥寶跟我們大人是一起進餐的,有時難免他會對我們的食物感興趣,他會伸手抓我的碗。出於對鹽和糖的控制以及對他味蕾的保護,我會跟他說:“這是媽媽的碗,你吃你自己的。”我是也希望他能有一個“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的概念。至少,到目前為止,他都很配合。

寶寶手部敏感期來了?別怕!三招讓你輕鬆應對

蒙特梭利說:兒童的敏感期相關的敏感性,在兒童時期尤其是頭6年,年齡越小的時候敏感性的出現就越密集。它是一種暫時的傾向,通過一種短暫的刺激,使兒童在這個暫時中獲得特殊的品質,一旦獲得這種品質之後,這個敏感點和敏感性就消失了。

既然敏感期會不斷的出現,又不斷的消失,那家長完全沒必要為寶寶小手的“異常行為”焦慮擔憂,更不要去阻止寶寶抓東西,進而限制寶寶的發展。為寶寶提供“愛”、“自由”與“規則”,支持他順利度過手部敏感期才是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