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當孩子長大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意識

,這些意識會導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事物產生不同的處理方式,一旦孩子有了對外界的意識,他們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害怕也就是恐懼,是在人體大腦內的一種連鎖反應,是身體釋放很多種化學物質導致的呼吸緊促心跳加速肌肉緊張。在不同的年齡段,我們都會有不同的害怕的事物,相信多數的成年人在幼時都會有怕蟲子的經歷,那當我們的孩子遇到這類恐懼時,作為家長,該如何去疏導孩子呢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首先家長們應該要明白小孩子害怕小蟲子是正常的現象,不必過於擔心憂慮,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三個方法讓娃不再害怕

第一步:認知

家長可以買回一些昆蟲類的書籍,帶領著孩子閱讀學習,讓孩子先從書本中認識各種各樣的蟲子,這樣還能豐富小朋友的知識面,除此之外,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也可以適當插入小蟲子,把故事的主人公還原成書籍上學到的小昆蟲,還可以講講螞蟻搬家蜜蜂築巢之類的小故事。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要知道,恐懼一般都是來源於未知,當孩子瞭解了這些蟲子,他們的害怕自然就會減少了。當孩子害怕時,家長應該抱抱他們傾聽他們,而不是說一句,“別怕,不就是個蟲子嗎?”任何人都有害怕的事物,父母應該接納孩子有害怕的情緒,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的是,可以害怕,但要學會勇敢面對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第二步:觀察

蟲子隨處可見,像在假期週末這樣的休息期間,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郊遊,放鬆自我感受大自然的同時帶領孩子觀察四周的小蟲子,讓孩子融入他們,感受其中的樂趣與魅力;

每一種動物都是可愛的,我們有時需要帶領孩子換個角度看待問題,讓他們自己看看這些小昆蟲是如何為大自然貢獻出力量的,讓他們欣賞昆蟲世界的美好,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不一樣的熱情。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第三步:接觸

對於小型易養活的小昆蟲,比如螞蟻蛐蛐兒等,不妨讓孩子帶到家中養一段時間,讓孩子與昆蟲之間形成親密的接觸,這樣不僅可以克服恐懼餵養小寵物還可以讓孩子的生活不那麼枯燥乏味,給孩子的童年生活帶來快樂並緩解壓力,增加小孩兒的同情心與責任心等;

這種“微型寵物”也不會給家庭帶來過多的負擔和麻煩,可謂兩全其美的辦法。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我們需要知道,孩子怕蟲子是天生的反應,孩子每天都在不停地認識新的東西,發現許多嚇人的東西也是一個很自然的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恐懼也就會慢慢消除

當然,任何事情的改變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家長們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一味地否認孩子,覺得孩子膽小懦弱,要合理地引導他們,相信只要家長們有足夠的耐心,一定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對小蟲子的恐懼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最後,勇敢訓練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家長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耐心去引導,大多數的寶寶都會養成自立的好習慣。

孩子看見蟲子說害怕,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關鍵,別再只會說“別怕”

飛飛推薦一套早教書籍——《陪你長大》用生動有趣的故事、鮮明的主題,更容易孩子養成好性格、好習慣,通過書籍理解一些人生道理。

《陪你長大》一套分為健康、社會、語言、藝術以及科學5個角度,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語言能力,藝術天賦以及社交能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