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宋詞-辛棄疾|沙場秋點兵

初識辛棄疾,是中學語文課本里的“醉裡挑燈看劍”,好一番豪氣干雲,好一個“沙場秋點兵”

自此之後,對他的印象就是在一個國破家亡之際,挽狂瀾於危時、扶大廈之將傾的猛人。當然,一般這個時候,想以一己之力收復河山、驅除外敵的猛人都逃不過歷史車輪的輾軋——


我們都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說,“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這個宗愨,就是南朝宋時候的猛人,少年時期曾經發下宏願,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他的叔叔,書畫家宗炳對他這個想法的評價是“汝不富貴,即破我家矣”,就是說,你呀,要是不大富大貴,必定是個敗家孩子……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位宗愨雖然有乘風破浪之志,卻跟了一個不靠譜的老闆——好大喜功的元嘉帝。結果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讓人家拓跋燾追著滿世界打……不過好在,他混了個善終,最終卒於任上,對於一個將軍來說,這算是個相當幸福的結局了……

辛棄疾也屬於這樣一個擁有幸福結局的猛人,當然,這個幸福是相對來說的,和誰相比呢?和他同時期的陸游比,他算是幸福的~為什麼呢?因為至少他經歷過戰爭!這個壯志未酬和壯志難酬,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辛棄疾屬於壯志未酬,而陸游呢,屬於壯志難酬的!

陸游一生中距離抗金前線最近的一次經歷,這我們都知道,“鐵馬秋風大散關”嘛!這短短的八個月時光,是他距離夢想,距離抗金光復的夢想最近的一次,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的上過戰場。為什麼呢?陸游,是個文官,他不是個武將,他能出現在前線,也是作為參謀這樣的位置出現的,所以相對於真正拿著大刀和金人死磕,帶著義軍打游擊的辛棄疾來說,他就比較不幸的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只剩下了文人的無奈和憤慨,於是我們看到的就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什麼?是無力,往淺了說,是文人的天真,往深了說,是封建社會根深蒂固不辯黑白的忠君思想……

從這一點上看,我認為,辛棄疾就比較幸福了!首先,他曾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過,付出過——“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我年輕的時候曾經統領萬人,我帶著裝備精良的騎兵渡過長江的時候,“燕兵夜娖銀胡觮”,金兵啊大晚上的還在裝箭袋子呢,而我們漢兵呢,“漢箭朝飛金僕姑”,漢兵一大早就已經搭弓射箭朝他們撲過去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辛棄疾不只曾經親歷戰爭,還有些小小的功績。但是呢,適逢亂世啊,天子不作為啊,最終我只能歸隱帶湖,壯志未酬啊!我追憶往昔,我感嘆如今的自己,“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我曾經的豪氣干雲、不可一世,如今呢,我還是想點實在的吧……

不得不說,這人和人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前面我們說了經歷,單從性格上,陸游就活的更為憋屈,年輕的時候呢,我媽不喜歡我老婆,所以我被逼無奈跟她離婚,但我一輩子都想著她啊……你看那釵頭鳳,就是我對她愛的寫照……這個時候辛棄疾在幹嘛?帶兵過長江呢唄!

同一個時代,同樣是壯志未酬,陸游就活的更加憋屈一些,相較而言,辛棄疾同志還有時間歌頌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當然,這也是因為年輕的時候當義軍,天南海北亂跑,順手飽覽江山美景了~後來寫了點抗金建議,朝廷沒同意,於是他默默的回老家了……詞中說是悲慨,卻也有旁人無法與之相比的瀟灑在其中……這也是為什麼後人總把辛棄疾與蘇軾相提並論,並稱“蘇辛”,二人同屬在絕境中尋找希望的那類人~

說到辛棄疾的書生意氣,文人風骨,也是讓人愁腸百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