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人匆忙逃離家園,她們不約而同地都帶了牀單,WHY


在烏干達的比迪比迪地區綿延的南蘇丹難民營裡聚集著約30萬難民,攝影師諾拉·洛雷克在來這裡的第一天採訪了一位婦女問她從家裡帶了什麼,婦女回答:“什麼都沒帶,在床單裡包了一些衣服便走了。”諾拉在她的筆記本上潦草地記錄道:“床單?”圖:伊雷娜·索尼婭在一張米拉亞前擺姿勢,這是她母親從南蘇丹逃往烏干達時隨身攜帶的僅有的幾件東西之一。攝影:諾拉·洛雷克

洛雷克向比迪比迪的難民們打聽床單的事情,他們拿出了自己的“米拉亞”——是一些繡著小鳥、鮮花還有其他生動圖案的布單。圖:維奧拉·基德,22歲,從南蘇丹的家中帶著一張米拉亞一路逃到了烏干達,用了兩週時間。她並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兄弟們是否成功逃走了。攝影:諾拉·洛雷克

女人們從她們母親或者祖母那裡學來縫製床單的手藝。這些床單鋪在床上或者掛在牆上,並且經常用作嫁妝。圖:27歲的安吉麗娜·恩雅庫姆和她的女兒 攝影:諾拉·洛雷克

對許多難民來說,米拉亞是他們從家裡帶出的唯一一樣東西——也是一種可以用來勉強謀生的手段。圖:46歲的埃絲特·米內拉是她所在街區的理事會成員 攝影:諾拉·洛雷克

38歲的羅絲·堯恩辦了一個繡工隊,將比迪比迪的婦女們組織到一起縫製米拉亞,並將它們銷售出去。她告訴洛雷克。在因為布料短缺而放慢工期之前,六十個女人每週能製作兩張床單。圖:25歲的安吉麗娜·尼亞努巴和她的兩個孩子 攝影:諾拉·洛雷克

難民營的女人們不僅照料自己的孩子,也會撫養別人的。圖:13歲的格雷絲·穆尼亞和她養母縫製的米拉亞 攝影:諾拉·洛雷克

許多人的丈夫被殺了,或者留在了後方打仗保衛南蘇丹的領地。在交戰兩方一系列的和平調解失敗後,難民們回家的希望渺茫。圖:羅絲·堯恩抱著她的孫子,旁邊是她的孩子和侄女。她創辦了一個婦女繡工隊,繡制米拉亞或者鋪磚來賺取微薄的收入。攝影:諾拉·洛雷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