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体系受限 WTO现代化改革陷僵局

多边贸易体系受限 WTO现代化改革陷僵局

当前的贸易紧张局面引发了国际时局的微妙变化,多边贸易治理机制和全球贸易体系在各国对于贸易措施及模式的争论不休下黯然失色。在全球化智库(CCG)、日内瓦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及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UIBE WTO Institute)联合召开的“WTO的现代化改革和未来发展”讲座上,CCG顾问、原中国驻WTO大使、现任中国WTO研究会会长孙振宇表示,当前WTO组织的主要挑战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如果世贸组织不能对这种单边主义有更多的纪律约束或控制,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否则WTO的权威性和存在价值将受到质疑。”

WTO谈判过程的冗长无效长期被人诟病。美国驻WTO大使谢伊公开表示,WTO已经从一个以促进谈判为主要功能的机构,转向为一个以诉讼为中心的机构。随着越来越多组织成员对WTO的运作方式感到不满,“WTO可能被边缘化”的声音甚嚣尘上。

孙振宇认为,任何国家的国内规则都不能凌驾于WTO规则之上,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核心思想都是维护WTO 的基本原则并对成员行为加以约束。在全球价值链上,通常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国家在制造业和基本商品上都有盈余。而处在价值链高端的国家,服务业会有盈余,这是一种有附加值的特征。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或贸易平衡为理由发动贸易战实在荒谬。应当警惕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国家间正常贸易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政府行为。

在孙振宇看来,有着“世界贸易最高法院”美誉的日内瓦争端解决机构本应有7名法官,但因为选拔法官的程序受阻,目前有3个席位空缺。为此该机构已经有一年以上时间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根据WTO规则,任何裁决都须至少三名法官签署,法官的极度空缺将加剧案件积压,从而削弱WTO作为贸易争端调停者的公信力。为避免WTO争端解决和上诉机构瘫痪,需要对法官选拔施加压力,同时该机构内部也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实际上,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已经出现很多关于如何改善该机构的解决方案及建议,比如协商进入真空状态时的解决办法。裁决时间过长(2至3年不限)、律师文件过多(300份甚至多达1000份)等问题长期存在,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付出时间精力更无力负担相关费用。因此当裁决作出时,已经给受害者造成了事实伤害。

关于WTO谈判的基本功能和谈判新规则,孙振宇认为,WTO的谈判功能长期失灵,除了贸易便利化、农业出口补贴以及少数民族等方面问题有所解决,仍有许多遗留问题。目前成员热衷讨论新话题,比如电子商务、投资便利化和中小型企业等。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参与讨论新问题并不积极,这是因为之前的多哈回合谈判没有兑现“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担忧”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感到非常失望,所以在多哈回合谈判结束之前,这些国家不会非常积极参与新的讨论。WTO在系统内寻求共识的过程是积极向好的,但是应当提高效率。

孙振宇认为,在重视横向谈判的同时,也要重视双向谈判。所有成员达成共识是WTO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想要在谈判中达成任何协议和单一承诺,那么全体成员需要达成一致意见。保证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被组织接受认可的民主灵活的机制需要建立起来。目前WTO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诸边谈判上,忽略了双边谈判,而这极有可能是未来谈判的发展趋势。此外,在两项横向协议中,可以允许其他成员搭便车,共享发展成果。WTO应致力于促成和巩固多边合作,使所有成员都能从中受益。

可以看到的是,在讨论WTO的未来和改革的过程中,各成员有自己的担忧,所有成员应当共同协商解决。最近备受热议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问题,在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孙振宇认为,政府强制企业将技术转让给其他国家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同样政府阻止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禁止技术转让也不可取。技术转让应当是能够使全球受益的行为。在鼓励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应当鼓励技术的自由流动,如此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就在今年5月,美国、欧盟和日本发表三方声明提出了世贸组织的一系列改革建议,涉及国家产业补贴、国有企业和市场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制性技术转让。近期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相互协调立场,制定战略。此外,欧盟对世贸组织的改革提出了内部建议,并分别与美国和中国建立了世贸组织改革问题工作组。处在全球贸易体系巨变的关键节点,WTO组织改革行向何方尚未可知,但改革的推进已悄然进行。


投稿/建议:[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