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要學做聖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哈嘍哈嘍哈嘍,是否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不是要學做聖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近在讀曾國藩,翻出新世相的文章來,感觸更深:曾國藩給平凡的我們指了一條明路,他身體力行地告訴你,平庸的人如何成就理想,曾國藩式的堅持、韌勁、剋制、挺著,才更接近我們終將面對的現實。歲月驅馳,有茫然失路之感,此時與他正面相撞,繼續苦熬,也似乎有一絲光亮。

我曾寫到:

上星期讀完《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有所感觸。最近,又在重讀裡面“曾國藩是如何‘脫胎換骨’的”的章節。裡面說到曾國藩三十歲以前是庸人,比如心性浮躁,坐不住;為人傲慢,修養不佳;與人交往,言不由衷,語涉虛偽。

曾國藩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三十歲這一年,便立下了“學作聖人”的志向,然後堅持寫日課,對自己進行改造,並把日記送給朋友們閱讀點評。他用實踐證明,通過自我磨礪,可有一番新氣象。

我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尤其在洗完澡後,躺在床上,全身放鬆,回想一天之中的事,發現自己為人處世,處處欠妥,十分懊悔,便一一記錄下來。有興致了就會告訴朋友,讓朋友們監督和提醒我。

聖人不可期,至少做人做事能有所進步吧!

我不是要學做聖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好與人爭論

前段時間,公司在群裡發了條關於方林運動會的通知,提到我們電商中心走方陣時的口號——“電商健兒,重冠賽場”。我當即表示,“重冠”一詞不通,做為口號不妥。群裡有人引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句子給我悉心解釋。我當時忍住,不再辯駁。

第二天活動時,有同事重提此事,我不禁在公眾場合發表意見,去證明自己正確而他人錯誤。“重冠”一詞,網上搜索不出類似的用法,“重冠賽場”四字不知其意;口號應該讓人一聽就明白,比如“打土豪,分田地”,而這個口號則莫名其妙。出口號的政府工作人員就在邊上,並表示這個詞很常用,並拿出手機進行搜索,然後他走開了,再也沒回復。

這類爭論毫無意義,即使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我來說有什麼好處?若是錯的,更暴露自己的無知。當時的洋洋得意,讓 別人無言以對,實為愚蠢;當時的面紅耳赤,讓自己無地自容,更是不堪。

遇到事情時,應該自己做出判斷,然後去求證,而不是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判,並與人做無謂的爭論。

好面責他人

有一次,評論了一條同行的朋友圈,我把“推廣策劃”和“策劃推廣”的概念弄混,當年在課堂上所學全部還給了授課老師,同行給我普及了一下這一推廣概念。

“推廣策劃和策劃推廣不是一個意思。有了推廣事實,再去研究如何傳播,叫推廣策劃;沒有事實,無中生有吸引眼球,叫策劃推廣”,他並表示,這是推廣入行的基本概念。

看到回覆,感謝他善意提醒的同時,也羞愧難當。

善意回覆尚且如此,推想到平時自己喜歡當眾直接指出別人的不是,還一邊沾沾自喜,聽到的人是不是更不舒服呢?聞過則喜,那是聖人子弟,對普通人來說,更多是傷自尊的事。如此想來,在評論和指出別人的不對時,應該先想一想方法和言辭。

想到還有一次,自己在飯桌上,和人說到一個共同的朋友不解某個詞的詞意,以及出處。知識有盲區,本是很正常的事,而我卻拿來作為談資,以顯示自己高明,如今看來,實在一點都不高明。

好嬉戲荒廢

改造自己是個非常大的工程,需要不斷躬身自省,一刻也不能放鬆。

最近又打了一場麻將,輸了錢雖面無慍色,但打過後麻將之後,開始自責。不是自責輸了錢,而是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沒資格打這場麻將的。雖然一個月的次數不多。

打麻將期間,閒聊時,說到自己一個月零花錢都好幾千,來這工作也不是為賺錢。而我從池州來合肥,雖然沒千里奔忙,一年也沒回去幾次,主要還是為努力工作掙錢。別人輕輕鬆鬆能獲得的東西,自己即使更加努力,也可能無法企及,可也不能因此放棄。諸如此類的荒廢還有很多,何不是嬉戲之後又加之自責呢?

不應把時間浪費在這場麻將上,而應去做更有意義的事。工作無新思路,買的書多半沒讀,朋友很久沒見,跑步也已荒廢。可為之事太多。

我不是要學做聖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都說年過三十,而庸碌無為,實在堪悲。而我才年過二十啊,少應從容努力,一日有一日的見識,一日有一日的長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