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尊稱他為“聖人”,並感嘆:此人功德無量

毛主席一生博覽群書,對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但是,

被毛主席尊為“聖人”,他卻是唯一的一個。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協助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周公

毛主席一生尊稱他為“聖人”,並感嘆:此人功德無量

毛主席在七大上如此評價周公:

“無產階級要翻身,勞苦大眾要有知識分子,任何一個階級都要有為它那個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奴隸主有為奴隸主服務的知識分子,就是奴隸主的聖人,比如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我們中國的奴隸主也有為他們服務的知識分子,周公旦就是奴隸主的聖人。”

那麼,周公有何德能,竟然獲此殊榮?

中華文化講“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從這三個角度講,周公都是值後人推崇的。

首先,先講立功。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哥哥,周成王的叔叔,在建立和穩固周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文王去世後,他協助武王征服四方諸侯,並策劃參加了孟津會盟,以考驗天下諸侯對武王的態度。條件成熟後,他與姜子牙等人協助周武王,發起了牧野之戰,並且代武王起草了征伐商紂的戰鬥檄文《牧誓》。

在《牧誓》中,他全面系統地批評了商紂背離天下人的意志,荒淫無度的種種罪行,認為武王的行為是替民伐罪,極大地調動了天下百姓和諸侯的決心。

毛主席一生尊稱他為“聖人”,並感嘆:此人功德無量

武王病故後,成王年幼,不足以管理天下,他果敢地攝政,為周王朝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一是堅決處置了管叔、蔡叔、霍叔和武庚參加的叛亂,消除了周王朝第一次大規模的危機,史稱“二次克商”。
  • 二是繼承了文王和武王的一些好的做法,不斷加強對諸侯國的管理,完善分封制度。使有功之人都能夠受“疆土”,這樣一來,諸侯的力量就被不斷分割,沒有力量叛亂,周天子的地位更加穩固。
  • 三是重視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根據《尚書》記載,周公曾經多次教導成王,一定要“先知稼穡之艱難”,這樣才能夠明白百姓的辛苦,更好地服務於天下,解決好民生問題。
  • 四是建立洛邑,也就是洛陽,將商朝的遺老遷離朝歌,避免再次發生殷人叛亂之事。

其次,再講立德。

周公之德,歷史上最有名的有兩個故事。

一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本來被分封到魯國為王,但是,考慮到周成王離不開自己的輔佐,所以,他沒有到封國去,而是派自己的兒子伯禽去魯國。然而,他又擔心伯禽會因為自己特殊的地位產生驕傲情緒,所以,語重心長地和伯禽說了一番話,其實,也是總結了自己的工作狀態。

周公和伯禽講: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毛主席一生尊稱他為“聖人”,並感嘆:此人功德無量

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啊。

周公講自己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這個地位夠過硬了吧。但是,我仍然擔心自己的行為如有不慎會失去天下有才有德之人的支持。因此,即使是洗頭時,有人來訪,我趕緊將溼溼漉漉的頭髮握在手裡,也要馬上接見,有時候,洗一次頭要握三次頭髮。如果正趕上吃飯,有賢者來訪,立即將放在嘴裡的肉乾吐回碗裡,馬上接見,也經常是吃一頓飯,中間不知道停下來多少次。你作為年輕人更是要如此,不要以國君自居。

二是忠於國家,心無私利。

武王在世時,得重病,周公向前來占卜的人講,你就祈禱用我的身體來代替武王的身體,把他的病轉移到我的身上吧。《史記》記載如下:

“周公於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

並讓占卜的人告知先王,

“以旦代王發之身。旦巧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乃王發不如旦多才多藝,不能事鬼神”。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周公旦讓占卜的人告訴先王的在天之靈,願意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武王姬發的健康。因為自己多才多藝,能夠更好地侍奉鬼神,而武王姬發沒自己這麼有才藝,即使他死了,也不能很好地侍奉鬼神。

毛主席一生尊稱他為“聖人”,並感嘆:此人功德無量

我們今天人看這件事,覺得好搞笑,而在周公那個年代,卻是一件極其嚴肅而嚴重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周公的家國情懷。

武王死後,周王室面臨重大的挑戰。他力排眾議,獨理朝政,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是有個人野心,目的是取代成王,自己做周天子。

但是,周公頂著各種猜疑,兢兢業業地工作,一方面鞏固國家,另一方面教育成王。在這種情況下,甚至成王都開始懷疑自己叔叔的用心。

天下太平,成王也成人之後,周公及時還位於成王,而自己退居人臣之位。

後來,周公去世,天有異兆,成王得“金縢之書”,方知道周公之良苦用心。

不覺感慨道:

“昔周公勤勞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國家禮亦宜之。”

最後,再講立言。

周公除了給後人留下了《牧誓》,並且在《尚書》中還留下了《多士》、《毋逸》等文。

當然,周公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化遺產還是《周禮》。

毛主席一生尊稱他為“聖人”,並感嘆:此人功德無量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推行周禮,並且將周公作為自己人生的偶像。後來孔子老去,覺得自己不能像周公一樣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覺仰天長嘆:

“老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禮對我們今天的來說,或許已經非常遙遠,但是,它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一直伴隨著中華文明走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