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要学做圣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哈喽哈喽哈喽,是否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不是要学做圣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近在读曾国藩,翻出新世相的文章来,感触更深:曾国藩给平凡的我们指了一条明路,他身体力行地告诉你,平庸的人如何成就理想,曾国藩式的坚持、韧劲、克制、挺着,才更接近我们终将面对的现实。岁月驱驰,有茫然失路之感,此时与他正面相撞,继续苦熬,也似乎有一丝光亮。

我曾写到:

上星期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所感触。最近,又在重读里面“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的章节。里面说到曾国藩三十岁以前是庸人,比如心性浮躁,坐不住;为人傲慢,修养不佳;与人交往,言不由衷,语涉虚伪。

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三十岁这一年,便立下了“学作圣人”的志向,然后坚持写日课,对自己进行改造,并把日记送给朋友们阅读点评。他用实践证明,通过自我磨砺,可有一番新气象。

我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尤其在洗完澡后,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回想一天之中的事,发现自己为人处世,处处欠妥,十分懊悔,便一一记录下来。有兴致了就会告诉朋友,让朋友们监督和提醒我。

圣人不可期,至少做人做事能有所进步吧!

我不是要学做圣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好与人争论

前段时间,公司在群里发了条关于方林运动会的通知,提到我们电商中心走方阵时的口号——“电商健儿,重冠赛场”。我当即表示,“重冠”一词不通,做为口号不妥。群里有人引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句子给我悉心解释。我当时忍住,不再辩驳。

第二天活动时,有同事重提此事,我不禁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去证明自己正确而他人错误。“重冠”一词,网上搜索不出类似的用法,“重冠赛场”四字不知其意;口号应该让人一听就明白,比如“打土豪,分田地”,而这个口号则莫名其妙。出口号的政府工作人员就在边上,并表示这个词很常用,并拿出手机进行搜索,然后他走开了,再也没回复。

这类争论毫无意义,即使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若是错的,更暴露自己的无知。当时的洋洋得意,让 别人无言以对,实为愚蠢;当时的面红耳赤,让自己无地自容,更是不堪。

遇到事情时,应该自己做出判断,然后去求证,而不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评判,并与人做无谓的争论。

好面责他人

有一次,评论了一条同行的朋友圈,我把“推广策划”和“策划推广”的概念弄混,当年在课堂上所学全部还给了授课老师,同行给我普及了一下这一推广概念。

“推广策划和策划推广不是一个意思。有了推广事实,再去研究如何传播,叫推广策划;没有事实,无中生有吸引眼球,叫策划推广”,他并表示,这是推广入行的基本概念。

看到回复,感谢他善意提醒的同时,也羞愧难当。

善意回复尚且如此,推想到平时自己喜欢当众直接指出别人的不是,还一边沾沾自喜,听到的人是不是更不舒服呢?闻过则喜,那是圣人子弟,对普通人来说,更多是伤自尊的事。如此想来,在评论和指出别人的不对时,应该先想一想方法和言辞。

想到还有一次,自己在饭桌上,和人说到一个共同的朋友不解某个词的词意,以及出处。知识有盲区,本是很正常的事,而我却拿来作为谈资,以显示自己高明,如今看来,实在一点都不高明。

好嬉戏荒废

改造自己是个非常大的工程,需要不断躬身自省,一刻也不能放松。

最近又打了一场麻将,输了钱虽面无愠色,但打过后麻将之后,开始自责。不是自责输了钱,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没资格打这场麻将的。虽然一个月的次数不多。

打麻将期间,闲聊时,说到自己一个月零花钱都好几千,来这工作也不是为赚钱。而我从池州来合肥,虽然没千里奔忙,一年也没回去几次,主要还是为努力工作挣钱。别人轻轻松松能获得的东西,自己即使更加努力,也可能无法企及,可也不能因此放弃。诸如此类的荒废还有很多,何不是嬉戏之后又加之自责呢?

不应把时间浪费在这场麻将上,而应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工作无新思路,买的书多半没读,朋友很久没见,跑步也已荒废。可为之事太多。

我不是要学做圣人,只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都说年过三十,而庸碌无为,实在堪悲。而我才年过二十啊,少应从容努力,一日有一日的见识,一日有一日的长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