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電力:市場蛋糕很誘人,「鐵齒鋼牙」都不一定能啃動

區塊鏈+電力:市場蛋糕很誘人,“鐵齒鋼牙”都不一定能啃動

區塊鏈+電力:市場蛋糕很誘人,“鐵齒鋼牙”都不一定能啃動

作者/坎村 設計/大腳 排版/TOM

今天的夏天特別熱,需要經常開空調。可是,人們要為此承受價格不菲的電費。根據網易5月份發表文章,將全球29個國家電費支出佔月收入比重進行比較,發現中國居民用電費用佔收入之比全球最高。

不僅是居民用電,在工商業用電方面我國價格也是比較高的。商業用電方面,美國的平均價格為每度10.6美分,我國約為12美分;美國的工業用電價格為7美分,我國則約為10美分。

相關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的降低電力價格難題。利用區塊鏈分佈式記賬、點對點交易特點,能使電廠去中心化,讓人們掌握基礎設施的控制權,從而破除電力企業和用戶用戶之間的界限,實現交易成本的降低,提高能源交易效率提高。

那麼,未來區塊鏈技術結合電力具體是怎麼實現降低電費?現在這項技術又進展到什麼程度?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區塊鏈技術結合電力市場前景到底怎樣?帶著這些問題,今天區間集就跟大夥聊聊這方面的事情。

區塊鏈結合電力的“姿勢”

電力產生方式多種多樣,有化石、水力、光、風、核裂變、核聚變,等等,但不管哪種方式,每一度電從生產到用戶消耗基本上要經歷四個環節:電力企業—輸電網絡—配電設施—用戶設備。

由於電力本身不可儲存的性質,以及在國民經濟中重要地位,用戶在使用電能不可能直接從廠商購買,中間要依賴各種各樣的中介機構,例如像供電公司、售電公司等。

利用區塊鏈技術以後,電力這種幾乎難以被量化、追蹤的資源,將會在映射在區塊鏈網絡世界裡。以後,人們在使用電力時,將會實現可點對點自由交換,用戶可以直接從廠商購買電力。

不僅如此,用電方並沒有完全使用同中電能,它可以把自己多餘的電能放在網絡上售賣,減少自己的損失。很多售電公司面臨的電量偏差過大的現象將會極大的減少,再通過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電力需求和生產之間將實現精度極高的匹配。

另外,電力企業生產的電能傳輸給遠在千里之外的用戶,整個過程中輸電網絡消耗的電能、輸電的時間、用戶使用多少、意外漏電數量等相關電力數據,都會記錄在區塊鏈上一目瞭然。

區塊鏈+電力:市場蛋糕很誘人,“鐵齒鋼牙”都不一定能啃動

還有,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電力能源智能化調控,智能設備與互聯網信息可以經由區塊鏈連接在一起。某市區的攝像頭捕捉到郊區某一輸電設備突然異常斷電,與其他相關節點反饋的信息——比如報警器的鳴響或是某一區域燈光突然熄滅等對比並確認真實後,信息直接傳遞給維修總部,總部設備會根據智能合約的規則設定自動派出相應維修設備去往現場維修。

更有意思的是,未來基於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搭建一個區塊鏈電力能源系統,將各個利益相關方納入到該體系中,像設別供應商、專業運維服務商、使用設備的用戶等等,都可以在這個體系中通過智能合約貢獻自己能力、資源,進而獲得相應獎勵。

成本有待時間克服

現在已有相關的創業公司進軍該領域,但總體來看,還處於初步的試水階段。

據報道,LO3 Energy與西門子公司合作,建立了布魯克林微電網(Brooklyn Microgrid)項目,讓用電用戶通過區塊鏈向其他人購買或銷售電力能源。這意味著他們不需要通過公共的電力公司就能完成電力能源的交易。類似的項目還有Conjoule、The Sun Exchange等項目。這些項目共同特點是,較為適用分佈式電能,像光伏、風能等,而傳統集中式電能則較少的應用。

但是有業內人士指出,區塊鏈技術將幫助處在重要關口的光伏產業、風力產業找到新的突破口。但他們也表示,區塊鏈技術與分佈式能源的融合,目前還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離規模化應用的路還很遠。

區塊鏈+電力:市場蛋糕很誘人,“鐵齒鋼牙”都不一定能啃動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區塊鏈結合電能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並不明顯。據報道,成立於2016年的Energo Labs是一家區塊鏈初創公司,試圖將區塊鏈技術與能源領域結合,以打造分佈式能源自治(DAE)社區場景。

這個公司在德拉薩大學做了一個示範性項目,在校園內三棟教學樓中,構建一個微型電網系統。其中的一棟安裝了僅有12千瓦裝機容量(相當於一小時能發出12度電)的光伏電池板,其發出的電力可以通過點對點(建築與建築之間)的方式,分享給其他兩棟建築使用。

據項目方介紹,利用區塊鏈技術對電力分發、結算交易記賬時,所需要的成本太高。電站每一筆記賬的費用大約需要幾美金,時間需要五分鐘。

記賬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供需關係不平衡導致的,在現階段,能提供區塊鏈服務的資源非常有限,而對區塊鏈技術嚐鮮的需求則非常多;二是記賬需要投入大量的計算機設備硬件。

這還僅僅是三個電力節點之間進行交易記賬的成本,如果交易頻率達到十幾萬次,這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市面上其他的區塊鏈電力系統項目也不是很成功。比如,2018年2月28日,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攜手TUV Nord、新能源交易所、熊貓綠能(00686.HK)及華為共同發起的能源區塊鏈項目簽約儀式在深圳蛇口舉行,這是全球首個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社區公益項目。但是根據目前的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開啟後進展緩慢,相關落地情況並不明晰。

電力市場化還未成熟

區塊鏈電力系統要想做大規模推廣,除了要攻克一些技術難題,還需要市場化的制度空間。

眾多周知,由於電力產品的特殊性,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國民間資本是很難進入到該行業。後來隨著政府不斷推動電力改革,特別是在售電側推動市場化,這才讓民間資本有機會進入到該行業。我們就從售電側來看一下電力市場化的困難。

2015年3月15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拉開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帷幕。是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覆同意廣東省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

售電側作為本輪電改的重要部分,很快吸引了相關民間資本進入到該領域。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國逾萬家售電公司完成註冊,其中,經過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多達3500家。

但是民間資本沒有“關係”劣勢很快顯現出來,倒閉如潮。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經過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電公司還不到300家,工商註冊的才3000餘家。

一位從事電力銷售工作的王先生告訴區間集:“未來倒下的售電功公司還會更多,電力行業利益網絡盤結,電改改到現在很難再繼續推動了。”

他認為阻礙售電側市場化主要的原因有:一是售電領域存在“省間壁壘”,利益糾葛較為複雜;二是電網公司資源背景雄厚,他們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明顯;三是電力價格沒有實行市場化,而是行政干預電力的市場價格。

就省間壁壘而言,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電力交易形成了“省為實體”的格局,一個省份為了保障本省份的就業、稅收,往往不願意接收外來電力,這一現象被業界稱為“省間壁壘”。之前,一些省份去風、去光伏也主要受這方面的影響,當地電力企業發的電售不出去。雖然目前國家在致力降低省間壁壘,但這也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區塊鏈+電力:市場蛋糕很誘人,“鐵齒鋼牙”都不一定能啃動

在電改的大背景下,電網企業為了維持資產規模、高利潤的訴求,也把業務推至售電領域。“電網企業和各個發電廠關係深厚,他們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利益讓給其他領域的資本方,在售電市場中他們是主要玩家。”王先生說道。

另外,電力價格也基本不受由市場供需關係影響。通常發改委會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針對市場上的電力價格給出指導性規則和意見,售電公司可操作的價格空間微乎其微。

由此可見,電力行業市場化不成熟的當下,區塊鏈結合能源縱使技術上可行,也是幾乎沒有市場應用空間的。

自由競爭是實現區塊鏈電力的前提條件

實際上,對於一般的電力用戶來說,他們對於電力需求主要是安全穩定、價格低廉;而相關的電力供應企業需求則是,有大量的用戶消耗其生產的電力。站在這個角度來看,用戶、生產者對於一度電是從中心化系統流轉的,還是去中心化系統流轉的其實並不關心。

而如果強行推廣實踐區塊鏈結合電能的解決方案,即使是技術難題可以克服,系統運營又是種種難題:

如何審核與發放入網許可;在接入新用戶時如何保證電網整體的安全與穩定;如何與傳統輸發電合作;如何與電力公司分攤利益;如何與所有用戶互動;如何保證網內電能交易的公平、公正與公開;如何確保交易執行;如何合理地分配電能與制定價格,使得用戶的需求得到滿足、利益得到保障;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資源;如何在收集用戶信息的同時保障其隱私不被侵犯等問題都將極大地制約了區塊鏈電力能源系統的推廣與發展。

鑑於眼下在我國嘗試區塊鏈電力能源系統並不實際,又考慮到前面提到我國現在電力系統的制度成本,當下降低電力成本之急應該加大力度推進“電改”;克服已有利益集團的阻礙,真正讓市場化的力量進入到該行業,通過競爭的方式降低電力能源系統的運營成本,進而普惠每個用戶、生產者,以及未來的區塊鏈應用的創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