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開國名將,卻因爲一件事,差點讓明朝胎死腹中

由於元朝對漢人的壓迫太過激烈,從開國伊始,各地的起義就如同按倒葫蘆起了瓢,紛紛不斷。尤其在元末,農民起義更為激烈。因為當時黃河氾濫,朝廷的賑災錢糧被層層剋扣,到災民手裡所剩無幾。於是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應時而生。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經是紅巾軍中的一支。

他是明朝開國名將,卻因為一件事,差點讓明朝胎死腹中

朱元璋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有一定的侷限性,那就是組織鬆散,山頭並起,結構混亂,龍蛇混雜。因此許多起義軍一開始轟轟烈烈,到取得一定戰果的時候往往是分崩離析的時候。紅巾軍也不例外。在沒有徹底推翻元朝統治的時候,紅巾軍的內部就開始亂成一鍋粥。所有義軍的首領在嚐到權利的滋味以後都想稱帝。朱元璋一開始投紅巾軍中的郭子興部,他在軍中嶄露頭角,郭子興開始重用朱元璋,並把自己的義女嫁給了他。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接受了他的部隊,從此擁有中原逐鹿的資本。

他是明朝開國名將,卻因為一件事,差點讓明朝胎死腹中

紅巾軍

朱元璋在攻克和州以後,常遇春來投奔他。起初朱元璋並沒有看重常遇春,以為他就是個忍飢挨餓的流民,到軍中討口飯吃。結果常遇春上來就向朱元璋要先鋒官的職位。朱元璋沒有給他,還奚落他一番。

他是明朝開國名將,卻因為一件事,差點讓明朝胎死腹中

常遇春

在一次與元軍的戰鬥中,朱元璋與元軍隔著一條河,紅巾軍攻不上去。此時常遇春駕一隻小船一個人登岸,愣是殺出一片空地,後面的紅巾軍才得以登陸。此戰之後,朱元璋開始任命他為先鋒。

他是明朝開國名將,卻因為一件事,差點讓明朝胎死腹中

陳友諒

朱元璋把眼光投向集慶,也就是六朝古都南京。他攻克了集慶,改稱應天府,打算以此當作他成就霸業的根基。此後朱元璋四處出兵,擴張地盤。地盤越大,與強勁的對手就越近。當時朱元璋可謂強敵環視,其中最強大的也是對他最有威脅的就是陳友諒。因為朱元璋在長江下流,陳友諒在上游。兩家之間經常有摩擦。

常遇春攻克池州,打敗了陳友諒的軍隊,還俘虜的三千的敵軍。常遇春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他愛殺降卒。當時朱元璋的實力根本無法和陳友諒相比,不想和他正面交鋒。但是常遇春的做法讓兩家之間的大戰提前了。他私自坑殺降卒,還特意留了幾百個士兵放回去給陳友諒報信。陳友諒極為震怒,直接起兵十萬來打朱元璋。陳友諒的水軍是三層高的樓船,朱元璋只有幾千艘漁船。陳友諒還是順流而下,朱元璋的防線就如同一張薄紙。

他是明朝開國名將,卻因為一件事,差點讓明朝胎死腹中

劉基

朱元璋手下的眾人一時人心惶惶。有的說投降,有的說逃跑。只有劉基給了朱元璋決戰的信心。生死存亡之際,朱元璋用計策設伏兵打敗了陳友諒,才化解了這次劫難。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