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伙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貴州,地無三尺平,溝壑縱橫的高原上,一個歷史久遠的民族生息繁衍著,這就是布依族。與壯族有著不同尋常的族源,更與西漢夜郎古國有著非淺的淵源,兩百五十多萬的人口,集中播撒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陽、安順地區,躋身貴州第二大少數民族之列。獨特的民族必然產生獨具特色的風情,布依族的婚俗自有其獨特之處,而為人所津津樂道。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過去的年代,布依人踐行族內通婚的慣例,婚姻大事雖未必盡由父母作主,卻也尤為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地方的家長,在兒女還未脫離揹帶之時,便已經通過所謂的“相親”為孩子們定下終身,待到孩子五、六歲時就提前舉行婚禮,早婚儀式過後,新娘並不入住夫家,而是回到孃家繼續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這種娃娃親被稱為“揹帶親”。日後長大成人,男女雙方彼此情鐘意合的便會奉命洞房,如若有一人心另有所屬,則不惜代價離傢俬奔,乃至殉情明志。儘管布依人有同姓、同宗、同寨不相嫁娶的禁忌,卻又不反對近親結婚,“姑舅表婚”的結合並不鮮見。一般而言,如果舅舅家的女兒到了出閣時候,姑姑家的兒子將無可辯駁地具有優先選擇權,其舅舅必須多方徵求親人意見,然後才可以將女兒嫁出去。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時代的變遷,地域的變更,使得今天的布依族婚俗已經產生了頗大的變化。今天的布依青年男女,崇尚的是“浪哨擇偶,葉琴傳情”的自由戀愛。“浪哨”是布依青年男女通過唱歌形式結識戀人、表達愛意的群體社交活動,通常依附於趕場、集市和節慶而舉行,各地叫法差異紛呈,趕表、打老表、鬧門牆、玩表、坐表等不一而論,唱歌,跳舞,彈月琴,吹木葉,傾訴衷腸,互表愛慕。不單初戀青年可以參加,就是已婚的男女也可參加;不單甜蜜情歌能唱,苦歌、告狀歌和逃婚歌也有人同唱。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除了對歌,還要相互“丟花包”,大小不一的花包,略呈粽形,四個稜角分系綵帶,上繡瑰麗的花紋圖案,內裡填充谷種、棉籽或是糠殼,自裡由外縫有擺繩一根,以便於手執拋擲。先是彼此試探著丟擲,及至心有靈犀,便愈丟愈頻,愈是激烈,情感愈深,來往穿梭的花包猶如穿針引線的紅娘,倘使一方接不牢失手了,另一方就可以趁機索要禮物,也有故意假裝失手的,以便藉著索取或是饋贈禮物的間隙進行搭訕,待到兩人真正情投意合,就離開群體另覓幽靜的所在,情語呢喃,月上柳梢。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花包牽線,歌聲為約,終身遂定。於是,男方便委託媒人上門提親,女方家長一旦應允,男方就捎帶上米酒、豬肉、菸絲、糖果、服飾等物品,再度登門“過彩禮”,同時與女方家長商定正式婚期。訂婚儀式過後,女方宴請自家親朋好友,稱“定親酒”,以宣告自家女兒有了託付,並開始著手籌辦各項事宜。婚前三天,男方要置辦肥豬一頭、公雞一隻、鴨一隻、酒水一壺和香燭若干,送至女方家中以協助操辦嫁女所需宴席。出嫁這天,女方會撒掃庭除,收拾房屋,著上盛裝,備好美酒,等待著迎親隊伍的到來。與此同時,還會邀請來自家的舅父母、姑父母、姨父母,視為上賓特別款待,飲酒高歌,喜氣洋溢,叫做“出嫁酒”,之後進入新娘房間欣賞琳琅滿目的嫁妝。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到了迎親的正日子,男方選派族中一些未婚後生和漂亮姑娘,著上盛裝,打著彩旗,執著燈籠,肩挑糯米、米酒、豬肉、餈粑、紅糖、公雞等禮品,由手執紅貼禮盤的押禮先生開路,協同披紅帶花的新郎前去迎接新娘。一路上八仙樂隊嗩吶高奏,笙笛齊鳴,喜慶的旋律漫溢開來,引得千家萬戶爭相出來圍觀。此刻,女方村寨的男女青年、孩子們早已守候在寨門前,備足了煙、苦楝果、水槍、鍋灰,等候著“打接親”。只等迎親的隊伍一到,便紛紛雀躍趨前,將來客包圍起來,並把煙、鍋灰塗抹在他們的臉上、身上,用苦楝果投擲,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用水槍噴射,並齊聲笑喊著“敖彎豈彎好哈們”,意為把最好的谷種和菜種送給你們,一直嬉鬧到新娘家門口才算結束。遭遇這種突如其來的“襲擊”式儀式,迎親隊伍儘管花臉灰面,略顯狼狽,卻又笑容滿面,頻頻致意,在村寨人們的祝福聲中,在爆竹禮銃的震耳聲中,徐徐向女方家中行進。熱烈而又滑稽的舉動,饋贈的“種子”,預示著新婚夫婦能夠早生貴子,象徵著婚後生活的豐衣足食。迎親人馬的到來,吉祥悅耳的賀喜言語,使得女方家長心花怒放,趕忙殺雞宰豬,盛筵款待,親人、鄉親輪番上前唱敬酒歌,獻糯米酒,非讓迎親者醉意朦朧不能顯示自家村寨的盛情。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昔時的迎娶,新郎要和兩個甲禮先生、兩個伴郎,分騎五匹高頭大紅馬,抬著三個大紅花轎,浩浩蕩蕩上門接新娘,在女方家中歡慶一宿之後,次日抬著新娘和兩位伴娘回返。如今禮節從簡,騎馬坐轎褪去了,改由步行往返,且多半集中在一天之內完成迎娶儀式。女方的盛宴過後,迎親隊伍挑起新娘的嫁妝和回贈禮品歡天喜地返程了,箇中狀大如銅鑼的糯米粑分外奪人眼球。出閣臨行,新娘照例哭哭啼啼而別,即便是滿心歡喜,也必須一副哀傷形狀,以示眷戀,女方派遣送親人員隨行。在兩位伴娘的攙扶下,由新娘的兄弟撐起紅傘,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護送新娘子出門,步行前往新郎家,不管路途多麼遙遠,都必須在夜晚雞群進窩之前抵達。入門之前,男方給女方送上關傘錢、背娃娃錢;入門之後,日已西斜,男方要備好宴席,招待遠道而來的新人及其護送親朋,布依族無需舉行拜堂儀式,飯後新娘入洞房,大夥同唱開櫃歌,男方向新娘家人交“紅封”,女方交出衣櫃鑰匙,以展示女方的陪嫁物品。據說女方的陪嫁櫃子數目,決定著新娘在夫家留宿的天數,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陪嫁一個櫃子就住兩天,陪嫁兩個櫃子就住兩天,但通常都是兩三天。有些地方還比較講究,須請人殺雞驅邪,寓意斷絕新娘對孃家的過分思念,安心留下;讓新娘手摸鬥裝的糧食,櫃藏的錢幣,以示夫家對未來主掌內務人的信任,冀望日後很好地操辦家事。還有些地方會“唱荷包”,女方會約莫估算男方的歌手和賓客人數送來荷包,少則也有數十,多則達幾百個。荷包有喜線可啟閉,內裝白果、花生之類以喻早生貴子,男女老幼皆宜,一般兩人一組,一主唱,一幫腔,需唱十二首歌才能得到一個荷包,平添了婚禮歡樂,往往令人樂而往返,“一夜荷包一夜歌”。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婚禮過後,新郎和新娘並不同居,而是由陪嫁的姊妹們伴寢,三、五天後“回門”,臨行夫家要辦“髮腳酒”,歡送孃家的送親人員,新娘脫下出嫁鞋返回孃家,這一回,三年五載不回程也是常事,只有農忙和節慶才會回來小住幾天。布依人的結婚更多是一個形式,婚後新娘並不立即“坐家”,仍可回孃家過少女生活,但不能再同其他男性產生情感。新郎為了不再忍受獨守空房的日子,便孕育了“戴假殼”的偷襲行動。待到農閒時節,以筍殼為骨架,裹以青布或蠟染布,製成一頂形如畚箕、上飾彩纓的帽子,叫做“假殼”。夫家的女眷選好日子,捎上禮品,趁著夜色潛伏到女方家門附近,只要新娘單身出現,便猛躍而上,強行抱住,扯下新人頭上飾巾,換上“假殼”。儘管出其不意,但是新娘一旦驚覺,便會奮力掙扎,因此夫家女眷不時也會失手,只好屢敗屢戰,乃至“竄通”女方家長,內外協力而成。已婚的新娘如果被戴上了假殼,就標誌著在孃家少女時代的終結,雖然對於自由生活戀戀不捨,也只能吟唱著“白菜露地雪花盡,變成姑娘難上難。今日假殼頭上戴,別父母去無情房”乖乖就範,從此迴歸夫家,過上相濡以沫的正常夫妻生活。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時至今日,“戴假殼”這種婚俗現象已經日趨鮮見,布依族新娘坐孃家的時間也越來越短,甚至乾脆婚後就直接生活在夫家。但是“戴假殼”遺留下來的痕跡,在布依族的女性服飾上仍可窺得一斑,如若撞見布依婦女頭頂戴著類似畚箕的奇異帽飾,便可曉得她早已為人妻、為人母。

農村小夥結婚,老婆不讓碰,再等我三年!好奇怪的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