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這位濟南小伙主動「請纓」,名垂青史

在唐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之句,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之困窘。其中,漢代濟南人終軍便遇到明君賞識,早成大器。

據《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載: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年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18歲被選為博士弟子,受到漢武帝賞識,封“謁者給事中”,後擢升諫大夫。他曾先後成功出使匈奴、南越。戰前“請纓”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出使南越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這位濟南小夥主動“請纓”,名垂青史

終軍年少時口才極佳。漢武帝時,他作為代表朝廷的“謁者”到過許多郡國,所見所聞如實回奏聖上,武帝甚為喜愛這少年才俊。朝廷要發兵匈奴,許多人望而生畏,終軍卻自請前往。奏曰:我在朝廷食祿5年,還沒有立下一點功勞。聽說陛下要派人出使匈奴,我願意前往,對匈奴單于曉以利害,讓他誠服於朝廷。皇帝賞識其氣質膽略,擢為諫議大夫。

有志不在年高。漢元鼎四年,漢武帝欲選一位能幹的使臣出使南越。終軍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前往。他向漢武帝請求道:“請陛下授予我一根長纓。我到了南越,儘量說服南越王歸順漢朝。如果他不肯歸順,我就用長纓套著他的脖子,把他捉來。”漢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終軍弱冠請纓的典故便成為歷史佳話。

終軍也沒有吹牛,他到達南越以後,憑著為國盡忠的思想和能言善辯的才能,慷慨陳辭,據理力爭,終於說服南越王。南越王答應舉國歸附漢朝,並願跟內地諸侯一樣,向朝廷進貢。

兩千多年前,這位濟南小夥主動“請纓”,名垂青史

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立即賜南越王大臣印綬,並令他們改用漢朝的法規,同時命終軍等使者暫留南越鎮撫。然而,南越相呂嘉不肯歸附漢朝,趁機起兵,殺了南越王和太后,時值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終軍,這位赤心報國的年輕英雄,也同時被害。終軍死時,年僅二十餘歲,故世稱“終童”。

據《濟南府志》載,終軍死後歸葬故鄉——濟南。清人董芸《終翁聚》詩:“出關慷慨棄繻生,故里終翁舊有名,畢竟戈船勞漢將,少年多事請長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