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名垂青史,細數瀘州歷史上的高等教育

名垂青史,細數瀘州歷史上的高等教育

瀘州歷史上的高等教育,包括沒有創立成功的。

一,川南經緯學堂---川南師範學校----瀘州師範學校

起點很高,也具有光榮的紅色背景,是瀘州最有可能升級大學的學校,但沒有跨出這一步。

這所學校的建立大家可以到度娘上看看,大概就是1901年,四川省南部幾座城市共同出資,在瀘州設立川南經緯學堂,也就是後來的川南師範(瀘州師範),蜀中五老七賢之一,清末進士趙熙題字,並出任第一任監督,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是瀘州師範的畢業生,中共早期領導人惲代英曾在該校任教3年,並出任校長。

閒話:其實論“出身”和歷史,瀘州師範早就應該成為師範大學,為什麼沒有了?因為在後期的發展上,沒有跟上來,邁上高等教育這個坎,52年全國高校大調整,很多大學,特別是教會大學都被拆分,比如大名鼎鼎的聖約翰大學、輔仁大學、震旦大學、東吳大學,華西大學(只保留醫科)等等,在這一輪佈局中,瀘州師範沒有“上位”,等到川南行署撤銷,特別是瀘州專區併入宜賓之後,翻身就更難了。

準確的說,如果瀘州專區不撤銷,沒有併入宜賓,這所學校能發展成師範學院或者大學,類似於現在的內江師範學院、樂山師範學院、宜賓學院。

二,西南聯合大學敘永分校

大家知道,在抗戰時期,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頂尖大學南遷,組建西南聯合大學,先到長沙,後到昆明,這所大學是中國大學史上很難越過的高峰,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抗戰最艱難的時期,日軍的進攻曾一度威脅到昆明的安危,1940年11月13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敘永分校成立,楊振聲任分校主任,要求西南聯大的一年級近700名新生於12月10日前在敘永分校報到上課。1941年1月6日,西南聯大敘永分校開始上課。現在的敘永春秋祠就是當年的教室之一,朱自清先生曾在學校任教。

三,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現華東師範大學

東亞體育專科學校創建於1918年8月,是一所以培養中學體育教師和體育行政管理人員為宗旨的體育專科學校。建校初期,校址位於上海方斜路廣安理。龐醒躍任校長。

抗戰時期西遷瀘州辦學,解放後併入華東師範大學

四,四川化工學院---現四川大學化工學院

1952年,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華西大學、川南工專、重華學院、西南農學院、樂山技專、川北大學、西南工專、西昌技專等十所高校的化工系科組,在瀘州成立“四川化學工業學院”。

1954年,全院共設立17個教研組,化工教研組的組長為張洪沅先生,塑料工學教研組長為徐僖先生,無機物工學教研組長為曾宏先生,皮革毛皮及鞣皮劑工學教研組長為張銓先生。

1953年到1955年暑假,四川化工學院共畢業三屆學生696人。這其中不乏祖國建設的精英骨幹。

1954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准四川化工學院於1955年遷至成都與成都工學院合併。糖品物工學調整至華南工學院,植物纖維造紙工學併入天津大學,其餘專業全部遷至成都。兩校合併後學校名稱仍為成都工學院。1955年8月27日舉行了隆重的合校典禮。合校後的成都工學院有機械、電機、土木、水利、化工五個系。

1956年暑假,瀘州分校全部搬到成都。

五,西南人民革命大學川南分校(因當年省級機構川南行署在瀘州,所以學校也在瀘州)

現在叫西南政法大學

六,瀘州大學(瀘州教育學院)

1958年創立,是經教育部備案的具有工、農、師三科九個專業的綜合性專科學校。此後幾易其名,歷經瀘州專科學校,宜賓地區教師進修學校,宜賓地區教師進修學院,2002年併入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如果當年瀘州沒有併入宜賓,這所學校和瀘州師範,倒是真的可以衝擊師範大學或者綜合性的瀘州大學。

七,瀘州化專

1953年,瀘州化工學校由成都高工校、重慶高工校、內江工業校、五通橋化工校合併組建以來,不斷充實提高,到1962年止,先後有吉林化校一個專業、成都工業校部分師生、重慶合成材料學校,自貢化專、成都化工學校併入。1960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四川省瀘州化工專科學校,學校不斷髮展壯大。1978年被化工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化工中專,1980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重點中專,1987年被化工部評為全國化工中專一類學校,1989年被四川省教委評為職業教育先進單位,1990年被四川省教委評估為辦學條件A級學校,1992年被四川省教委評為辦學水平優秀級學校,1994年被國家教委再次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2000年被教育部第三次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2003年,成立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這所學校當年也有衝擊大學的可能,曾經辦過幾年的大專,但是在78年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現四川理工學院)移交地方之後,缺乏教師,所以當年瀘州化專有一半的老師都調入自貢,到現在的四川理工學院教書。

可以說,現在的四川理工學院,最初的大部分師資都來自瀘州化專,因為當年上海化工學院撤回上海的時候,大部分的教師都轉回上海,留下來的很少。也許因為中間有這個插曲,瀘州化專的師資受到影響,對其衝擊大學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八,川南醫士學校---瀘州醫專---瀘州醫學院---西南醫科大學

這所學校得益於當初川南行署在瀘州,所以學校也就設在瀘州,後期成都醫專、重慶醫專相繼併入,後面的發展大家都知道

縱觀瀘州的高等教育,不管是仍在瀘州,還是已經搬離的,大多都是拜當年的川南行署所賜,在川南行署撤銷,特別是瀘州併入宜賓之後,瀘州高等教育逐漸衰落。

試想,如果當年沒有撤銷瀘州專區,沒有併入宜賓這段歷史,瀘州倒是真有可能多出兩所大學,一所由瀘州師範和瀘州大學發展成師範大學,或者綜合性大學(瀘州大學),另外一所就是瀘州化專,發展成四川工業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