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革命驕子——王其梅將軍生平

水東革命驕子——王其梅將軍生平​ 立志革命,追求真理

王其梅,字時英,號魁伯,曾用名王時傑、王翰伯。1913年12月27日生於湖南省桃源縣三陽鄉王家坪一個地主家庭。1931年王其梅進入北平私立弘達學院讀書,1932年,他考入國立北平大學附屬高中。1933年1月經沈繼芳介紹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秋,王其梅在中國大學學經濟,黨內任經濟系支部書記。在1935“一二·九”運動中,王其梅曾兩次組織民國學院的革命師生舉行遊行示威活動,並被選為民國學院抗日救國會交際股長。

1938年2月,王其梅代表學院出席了北平學聯會,又以北平學聯代表的身份出席了華北各界救國聯合會籌備會,並公開參加籌備會的各項活動。

南下抗日,奮戰西華

1936年12月,王其梅來到西華縣,與中共豫東特委書記沈東平、縣委書記王子英接上關係,擔任普理學校教員,黨內職務是支部書記。 1936年“雙十二”事變後,根據全國人民一致主張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形勢,王其梅立即協助校長王子英組織全校師生遊行示威,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掀起了西華縣抗日救亡的高潮。

1937年4月,王其梅兼任豫東特委交通站站長。該站是黨的秘密組織,負責上級派往豫東和華中的幹部接待和中轉工作。“七·七”事變後,王其梅接任中共西華縣委書記、普理學校校長職務,全面主持西華縣黨內的工作。1937年底,王其梅根據豫東特委的安排,在普理學校所在地陵頭崗舉辦了有三百多人參加的第二期抗日干部訓練班,親自擔任教官和隊長。王其梅非常重視黨的建設,在訓練班學員中先後發展黨員二十一名。這期抗日干部訓練班的舉辦,不僅為杞縣、西華、扶溝、淮陽等縣培養了—批抗日骨幹力量,也為不久後豫東地區抗日武裝的建立和抗日遊擊戰爭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重返豫東,開闢新區

1946年7月9日,王其梅回到了闊別三年多的水東解放區(當時叫冀魯豫邊區六地委六軍分區),擔任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委。王其梅到水東後,首先傳達了上級對水東如何反圍剿的指示精神。接著和軍分區司令金紹山率分區武裝配合前來支援水東解放區反圍剿鬥爭的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於7月12日一舉殲滅柘城守敵,端了敵縱隊司令張嵐蜂的老窩,繳獲大批物資和武器彈藥,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1946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隴海破擊戰役,王其梅和金紹山率領分區武裝積極配合,先後襲擾開封機場,攻克通許縣城,從而牽制敵一個正規師及四個保安團不能東調投入隴海戰場,有力地配合了晉冀曹豫野戰軍。11月,國民黨發動了對水東解放區的第四次圍剿。王其梅率分區武裝在杞南劉寨一舉殲滅了敵六十四旅一九O團,粉碎了敵人的第四次圍剿計劃。12月12日,豫皖蘇邊區黨委和豫皖蘇區在睢縣平崗成立,吳芝圃任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張國華任軍區司令員。同時,以冀魯豫邊區六地委六分區和原華中八地委八分區為基礎,成立了三個地委三個分區。王其梅任一地委、一分區書記兼司令員、政委。王其梅在一地委工作期間,國民黨曾派王其梅的二弟王其桂作說客。王其桂看到其兄立場堅定,未敢策反。

1948年10月24日,河南省會開封第二次解放,王其梅奉命參加開封的解放和接管工作,擔任開封市特別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征戰江南,進軍西藏

1949年1月28日,王其梅奉命任十八軍黨委委員、五十三師政委,並著手部隊的籌建工作。 1950年初,黨中央決定和平解放西藏,命令十八軍準備進藏,建立西藏工委。王其梅調任西藏工委委員兼任十八軍政策研究室主任。親自到藏族群眾中去作調查,向上層人士、士司頭人請教。經過調查研究,蒐集了大量材料,為中央制定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十條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打開了進軍西藏的大門。

長期建藏,風範永存

先遣支隊進抵拉薩初期,形勢十分嚴峻。西藏上層反動集團乘解放軍主力未到,陰謀撕毀《協議》。面對這一切,王其梅號召全體指戰員保持清醒頭腦,堅決地宣傳、貫徹、執行《協議》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實際行動影響、團結藏族各界人士,消除民族隔閡,挫敗個別反動分子的陰謀,很快贏得藏族各界人士的信任,穩定了西藏的局勢。

1952年1月,西藏軍區成立,同年12月,王其梅到西藏軍區後方司令部兼任政委。1957年,中央根據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決定調他到西南局工作,他仍堅持留在西藏。

1959年3月,西藏發生武裝叛亂。這時正在北京住院的王其梅立即要求出院。帶病從北京回到西藏,參加平叛鬥爭。1962年,王其梅調任西藏軍區和西藏工委工作。次年3月,兼任工委副書記。1965年兼任自治區黨委書記處書記。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多次受到殘酷的迫害。1967年周恩來總理將他接到北京。這時重病纏身的王其梅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艱難地寫出了《對西藏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和《對今後西藏建設的意見》。這是他在困境和病危中最後對黨和西藏人民的貢獻,也是他的臨終遺言。1967年8月15日,因病情惡化,溘然長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