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晉城市城市規劃設計的幾點建議

欣聞晉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及城市設計試點工作即將開啟,現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關於城市防洪問題

晉城市1985年建市以後,主城區按照《城市防洪標準規範》防範標準採用50年一遇,對河道及橋樑等建築物進行設計和建造。東西河匯合以後稱白水河,是晉城市主城區洪水的總排洩口,在主城區南端,看似堅固,實為卡口。上次修訂的城市規劃,將防洪設計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但未見對河道進行擴建改造,如遇50年以上洪水,定會在白水河出口處,因宣洩不暢而壅水,導致鳳翔小區以南地區形成澤國。建議對市區洪水計算進行復核,確定各段河道設計洪峰流量,據以進行擴建,保證市區安全。

花園頭河原是城東的排洪河道,上游進行了以景觀為主的河道整治,而下游自澤州公園西側往南的河道,城建中被埋入地下,在其上建有辦公樓、道路及體育館等建築物,因無法清淤易形成堵塞,一遇較大洪水,勢必造成水災。建議增建清汙口,經常進行清淤,保證河道暢通。

水陸院地區緊臨東河,這裡地勢低凹,經常遭水淹。建議修建一固定泵站,及時抽排積水,保證區內居民的安全。

二、關於城市供水問題

根據《晉城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2007年),我市水資源總量為13.17億m3,人均626 m3,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 m3的嚴重缺水界限,屬嚴重缺水區。全市水資源分佈不均,澤州盆地是晉城市的主要經濟區,產值佔全市的66%,而水資源量卻只有26.6%,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98 m3,嚴重缺水局面是顯而易見的。1985年晉城市建市之初,該地區的孔隙水即我們說的上層地下水,已被疏幹;中層石碳系裂隙水,也因為開採利用和採煤排水等原因,這層地下水的開採已成為飽和狀態,不能再提供新的供水水源。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進而轉向開發深層中奧陶岩溶水,併成為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供水水源。由於用水量逐漸猛增,導致該層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據實測資料統計,市區水源地自1978年投產以來至2016年地下水位下降到歷年最低水位,累計下降44.3m。四個集中供水水源地2011年超採量已達3059萬m3,其中市區超採量為769萬m3(2012年—2017年因部分統計資料短缺,超採量待補),使澤州盆地形成嚴重超採區,破壞了該地區的水生態環境,已無增供新的供水能力,急需引用外地水源對地下水超採部分進行置換,使地下水位止降回升,達到採補平衡,水資源可永續利用的目的。

《晉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提出,到2020年晉城市市區人口規模淨髮展至70萬人,總用水量為每日43.94萬m3,摺合每年1.6億m3,解決這麼寵大的需水量需要制定科學而又可行的應對方案。根據現實情況,提出解決晉城市城市供水分三步走的建議:

第一步 由張峰水庫引水

張峰水庫的開發目標主要是供晉城市市區城市和生活用水,是經省上報的設計文件,經國家發改委明確批覆的。原設計總乾渠由水庫引水6.32 m3/s,向東在鄭莊分出一干渠,設計流量3.97m3/s,向陽城供水,年供水量為0.34億m3。在端氏北東山村建揚水站,揚程150m,設計流量2.2 m3/s,向東直奔澤州盆地,在巴公總乾渠末端向北分出二乾渠,設計流量0.5m3/s,再提高20m後,即可送水到高平;向南分出三乾渠,向市區供水,設計流量1.7m3/s。合計每年可向澤州盆地供水0.73億m3。在施工過程中,時任省水利廳主要領導未經原批准單位同意,也未與晉城市領導商議,擅自決定:停建一干渠;總乾渠從東山揚水站改為直接向東北高平供水,把揚程提高到300m,使能源消耗和供水成本加高,使澤州盆地的用水得不到保證。張峰水庫於2007年11月峻工,2008年3月下閘蓄水,至2012年9月開始向高平工業園區的晉豐和天脊兩個煤化工公司供水,年用水量約700萬m3,市區至今還未見到張峰水庫供水的影子。作為晉城市最大的一個水利樞紐工程,長期不能發揮設計效益,形同閒置,該誰擔責?建議與省水利廳協商,儘快恢復原設計總乾渠線路和三乾渠,使澤州盆地和市區的供水得到保證。

第二步 由杜河水庫提水

張峰水庫除供澤州盆地用水0.73億m3和陽城0.34億m3 共1.07億m3外,還可向下游河道補水0.32億m3,加上沁河的基流0.68億m3,沁河干流潤城斷面供水量可達1.0億m3。目前下游杜河水庫向周村工業園區供水的提水工程已試水成功,即將開始運引,設計年供水量0.45億m3。還有餘水可供。建議在適當時機修建杜河水庫第二揚水站,揚程約440m,經李寨、南村全長約28km引入市區,可供水量約0.5億m3。

第三步 抽採丹河下游岩溶水

三姑泉水絕大部分由陵川西部和高平東北端裸露和半裸露的中奧陶含水層接受降水補給後,順岩層向西流動,逐漸流入地下300-600m到澤州盆地,稱補給區。由於盆地西側有南北向晉獲褶斷帶的阻擋,折向南部市區流動,稱徑流區,是丹河岩溶水開採的主要地區。在市區以南,地下水向三姑泉口排洩,稱排洩區。由於該區地層猛烈翹起,使中奧陶地層高出區域地下水位,而使其通過張性裂隙構造穿過總厚度約200m的下奧陶和上寒武合成的隔水地層越流入下部中寒武含水岩層,繼續向下遊流動,受南部東西向斷層的阻擋,折向東流,由晉豫兩省交界處丹河西側集中排洩,稱三姑泉,多年平均流量約3.5m3/s。由於中寒武含水層為脈狀裂隙性含水構造,地下水是通過大的裂隙和構造流動,在這個地區必須找到這個地下水的強徑流帶(俗稱地下河)才能有水可提。為此,曾在1998年和2010年先後兩次委託地礦部岩溶地質研究所進行專題研究,先後提出了兩個物探報告,共打了6眼勘探井,均未找到地下水強徑流帶的蹤跡,從此再也無人問津。作為晉城市區的預備水源,這項工作還是必須繼續進行的。建議另請高明,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繼續努力,作好這項前期工作,以便進行開發利用規劃。(董孝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