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城市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欣闻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即将开启,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关于城市防洪问题

晋城市1985年建市以后,主城区按照《城市防洪标准规范》防范标准采用50年一遇,对河道及桥梁等建筑物进行设计和建造。东西河汇合以后称白水河,是晋城市主城区洪水的总排泄口,在主城区南端,看似坚固,实为卡口。上次修订的城市规划,将防洪设计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但未见对河道进行扩建改造,如遇50年以上洪水,定会在白水河出口处,因宣泄不畅而壅水,导致凤翔小区以南地区形成泽国。建议对市区洪水计算进行复核,确定各段河道设计洪峰流量,据以进行扩建,保证市区安全。

花园头河原是城东的排洪河道,上游进行了以景观为主的河道整治,而下游自泽州公园西侧往南的河道,城建中被埋入地下,在其上建有办公楼、道路及体育馆等建筑物,因无法清淤易形成堵塞,一遇较大洪水,势必造成水灾。建议增建清污口,经常进行清淤,保证河道畅通。

水陆院地区紧临东河,这里地势低凹,经常遭水淹。建议修建一固定泵站,及时抽排积水,保证区内居民的安全。

二、关于城市供水问题

根据《晋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2007年),我市水资源总量为13.17亿m3,人均626 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的严重缺水界限,属严重缺水区。全市水资源分布不均,泽州盆地是晋城市的主要经济区,产值占全市的66%,而水资源量却只有26.6%,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98 m3,严重缺水局面是显而易见的。1985年晋城市建市之初,该地区的孔隙水即我们说的上层地下水,已被疏干;中层石碳系裂隙水,也因为开采利用和采煤排水等原因,这层地下水的开采已成为饱和状态,不能再提供新的供水水源。工农业和生活用水进而转向开发深层中奥陶岩溶水,并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用水量逐渐猛增,导致该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据实测资料统计,市区水源地自1978年投产以来至2016年地下水位下降到历年最低水位,累计下降44.3m。四个集中供水水源地2011年超采量已达3059万m3,其中市区超采量为769万m3(2012年—2017年因部分统计资料短缺,超采量待补),使泽州盆地形成严重超采区,破坏了该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已无增供新的供水能力,急需引用外地水源对地下水超采部分进行置换,使地下水位止降回升,达到采补平衡,水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目的。

《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提出,到2020年晋城市市区人口规模净发展至70万人,总用水量为每日43.94万m3,折合每年1.6亿m3,解决这么宠大的需水量需要制定科学而又可行的应对方案。根据现实情况,提出解决晋城市城市供水分三步走的建议:

第一步 由张峰水库引水

张峰水库的开发目标主要是供晋城市市区城市和生活用水,是经省上报的设计文件,经国家发改委明确批复的。原设计总干渠由水库引水6.32 m3/s,向东在郑庄分出一干渠,设计流量3.97m3/s,向阳城供水,年供水量为0.34亿m3。在端氏北东山村建扬水站,扬程150m,设计流量2.2 m3/s,向东直奔泽州盆地,在巴公总干渠末端向北分出二干渠,设计流量0.5m3/s,再提高20m后,即可送水到高平;向南分出三干渠,向市区供水,设计流量1.7m3/s。合计每年可向泽州盆地供水0.73亿m3。在施工过程中,时任省水利厅主要领导未经原批准单位同意,也未与晋城市领导商议,擅自决定:停建一干渠;总干渠从东山扬水站改为直接向东北高平供水,把扬程提高到300m,使能源消耗和供水成本加高,使泽州盆地的用水得不到保证。张峰水库于2007年11月峻工,2008年3月下闸蓄水,至2012年9月开始向高平工业园区的晋丰和天脊两个煤化工公司供水,年用水量约700万m3,市区至今还未见到张峰水库供水的影子。作为晋城市最大的一个水利枢纽工程,长期不能发挥设计效益,形同闲置,该谁担责?建议与省水利厅协商,尽快恢复原设计总干渠线路和三干渠,使泽州盆地和市区的供水得到保证。

第二步 由杜河水库提水

张峰水库除供泽州盆地用水0.73亿m3和阳城0.34亿m3 共1.07亿m3外,还可向下游河道补水0.32亿m3,加上沁河的基流0.68亿m3,沁河干流润城断面供水量可达1.0亿m3。目前下游杜河水库向周村工业园区供水的提水工程已试水成功,即将开始运引,设计年供水量0.45亿m3。还有余水可供。建议在适当时机修建杜河水库第二扬水站,扬程约440m,经李寨、南村全长约28km引入市区,可供水量约0.5亿m3。

第三步 抽采丹河下游岩溶水

三姑泉水绝大部分由陵川西部和高平东北端裸露和半裸露的中奥陶含水层接受降水补给后,顺岩层向西流动,逐渐流入地下300-600m到泽州盆地,称补给区。由于盆地西侧有南北向晋获褶断带的阻挡,折向南部市区流动,称径流区,是丹河岩溶水开采的主要地区。在市区以南,地下水向三姑泉口排泄,称排泄区。由于该区地层猛烈翘起,使中奧陶地层高出区域地下水位,而使其通过张性裂隙构造穿过总厚度约200m的下奥陶和上寒武合成的隔水地层越流入下部中寒武含水岩层,继续向下游流动,受南部东西向断层的阻挡,折向东流,由晋豫两省交界处丹河西侧集中排泄,称三姑泉,多年平均流量约3.5m3/s。由于中寒武含水层为脉状裂隙性含水构造,地下水是通过大的裂隙和构造流动,在这个地区必须找到这个地下水的强径流带(俗称地下河)才能有水可提。为此,曾在199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委托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进行专题研究,先后提出了两个物探报告,共打了6眼勘探井,均未找到地下水强径流带的踪迹,从此再也无人问津。作为晋城市区的预备水源,这项工作还是必须继续进行的。建议另请高明,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继续努力,作好这项前期工作,以便进行开发利用规划。(董孝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