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費時又沒收穫?那是因爲你不知道如何提高閱讀的效率

萬維鋼在《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裡提到,他最佩服經濟學家泰勒·科文的讀書速度。科文讀書有多快呢?他看一頁書,你才看了一個標題。他用電子書閱讀器來讀小說,非小說類的他習慣讀紙質的,為什麼?因為電子書翻頁慢。而且,從科文博客的文章看得出,他看書快的同時,還知道了每本書的關鍵點。

科文說他讀書的秘密在於:讀得夠多,並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讀書了。

那麼,問題來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很早就讀很多書了,那怎麼樣才能學到科文的十分之一,讀得又快,又知道書中的關鍵內容呢?

英國作家尼基·斯坦頓寫的《溝通聖經》,講解了“聽說讀寫”中所有溝通情境的技巧,書中的第12、13章,專門寫了如何增進閱讀速度和如何提高閱讀效率,詳細解釋了怎樣讀書才會快,而且怎樣找到書中的關鍵點。

《溝通聖經》在英國暢銷30多年,已經修訂到第5版,尼基·斯坦頓是一位傑出的諮詢顧問,在校園講溝通課程。

讀書費時又沒收穫?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提高閱讀的效率

首先,尼基·斯坦頓提出讀書是有3個目的:消遣、獲得信息、判斷。讀小說故事類,你是用來消遣的,這種閱讀方式不需要改變閱讀速度。而讀非小說類,為了獲得信息和判斷時,你需要增進閱讀速度,從而節省你寶貴的時間。

讀書時,你的眼睛會經常停頓下來,看清楚一個字後,再看下一個字,這叫做“注視”,會花很多的時間。注視時,你能夠看到的字數就叫“辨識廣度”

因此,注視次數越少,辨識廣度越大,你的閱讀速度就越快,反之,注視次數多,辨識廣度小,閱讀速度就會慢了。

科文的例子,他習慣讀紙質類的非小說,因為可以跳讀,翻頁的速度比電子書快,可以猜測出,他注視的次數很少,辨識廣度很大,所以他閱讀速度就很快。

注視次數多,通常是有以下兩個不好的習慣。

第一,回視。如果習慣一個字一個字的看書,往往很難理解整體的意思,結果就要經常回頭看,這叫做“回視”。這樣的閱讀過程比大腦思考還要慢,大腦就會開始開小差了。

第二,默讀。如果你讀書時,還注意字的發音,可能會讀出聲音,或在心裡默讀,這樣你的閱讀速度會很慢,低於每分鐘200字。你可以把食指放在嘴唇上檢查一下,如果感覺到你的嘴唇在動,那你就要儘快改正過來了。

這需要你刻意不在心裡默讀,同時,你要加快閱讀的速度,讓你沒辦法一個字一個字的讀。

讀書費時又沒收穫?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提高閱讀的效率

其次,尼基·斯坦頓說不僅要讀得快,還要理解所讀的內容,提高閱讀的效率。這需要兩個技巧:

第一,瀏覽。快速閱讀,同時將內容進行分類:

必要的:要仔細閱讀的內容。

有用的:讀完必要的內容後,有空再讀。

不重要的:可以不讀的內容。

第二,略讀。一個段落會有一個句子表達主旨,叫做“主題句”。一般情況主題句是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後一句。把各主題句連接起來,就是文章的摘要了。

找出一些標記,能夠指引你讀起來更有效率,包括:

視覺標記:大小標題、粗體、斜體、下劃線、編號。

語言標記:代表轉折的文字,你要減速讀,包括:然而、但是、儘管如此、雖然、而是、另一方面。

代表可以繼續加速讀的文字,包括:而且、以及、也、此外、同樣地。

代表總結或結論的文字,你要注意這是重點,包括:因此、最後、所以、然後。

SQ3R閱讀法

最後,尼基·斯坦頓分享了一種結合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SQ3R閱讀法”,包括5個步驟:

第一,縱覽。讀目錄、前言、摘要部分,讓你瞭解內容的目的、結構、主旨。

第二,問題。對內容提出問題,可以讓你專心的對內容進行思考,你可以問以下兩個問題,自己回答:

1、內容的主題是什麼?

2、作者用什麼證據支持他的論點?

第三,閱讀。首次閱讀時不做筆記,第二次閱讀時,可以對主旨句和重要內容劃線,還是不做筆記。

第四,回憶。你在這一步可以做筆記了,請回憶一下剛讀過的內容作者提出什麼論點、段落的主旨是什麼等等,如果你想不起來,再讀一次,這次你知道自己要回憶什麼內容,你會更加專心。

第五,檢查。將以上4步再檢查一遍。

泰勒·科文的讀書速度很快,不只是他,比爾·蓋茨讀書速度也很快,據說2013年蓋茨讀了139本書,而且他的博客還分享讀過的書,大部分是非小說。

也許我們努力一輩子,也達不到蓋茨的財富高度,但只需要花點時間,練習一下閱讀的技巧,那麼,達到蓋茨的讀書高度是指日可待的。

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