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殺死了Dapp!

“區塊鏈”殺死了Dapp!

時代不斷的發展、更替,使得區塊鏈這項技術正在構建一個全新的世界。隨著區塊鏈熱潮,越來越多的人認為Dapp(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將是互聯網的未來。

從以太貓到Fomo3D,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人們見證了Daap的迅速擴張和火爆程度。但其中也湧現了很多投機者,他們利用區塊鏈技術中的Token經濟肆意妄為的收割韭菜。當一夜暴富的心裡不斷衝擊著這些投機者的大腦時,監管的加劇就像一盆冷水,徹底澆醒了那些做夢的人。

據密碼貨幣研究員Kevin Rooke的說法,當前,以太坊和EOS這兩大公鏈平臺上日活用戶數超過300人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一共只有8個。

“區塊鏈”殺死了Dapp!

用“一地雞毛”形容現在的Dapp市場一點也不過分。在“熊市”和強監管的雙重打幾下,Dapp帶給市場的想象正在逐漸消失...

01

什麼是Dapp?

DAPP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應用,不像建立在IOS和安卓平臺上的傳統應用,dApps直接鏈接用戶和開發者,不需要中間人運營管理代碼和用戶數據。建立dApp不需要批准,沒有公司和中心化的組織能夠改變平臺的規則。

不同的DAPP會採用不同的底層區塊鏈開發平臺和共識機制,或者自行發佈Token(也可以使用基於相同區塊鏈平臺的通用代幣)。

通常來說滿足3個條件,就可以成為一款Daap:

1.運行在分佈式網絡上;

2.參與者信息被安全存儲,隱私得到很好的保護;

3.通過網絡節點去中心化操作。

“區塊鏈”殺死了Dapp!

02

Dapp尚未成為主流

Dapp的第一次現象級成功,還要歸於加密貓的成功。加密貓的成功第一次將人們帶到了區塊鏈的世界中,親身體驗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全新應用。

基於以太坊開發的加密貓一經問世就迅速躥紅,成為了第一個普及率最廣的Dapp。這款Dapp上線幾個小時就貢獻了以太坊30%的交易量,最終使得以太坊網絡陷入癱瘓,洋相百出。

“區塊鏈”殺死了Dapp!

除了加密貓外,另一款現象級爆紅Dapp就是前段時間熱火朝天,考驗人性的資金盤遊戲Fomo3D了。遊戲以以太坊為注向資金池裡投放,最終遊戲的獲勝者將獲得獎池內所有的ETH。

雖然遊戲開發者在介紹中標榜出這只是一個測試人性的騙局遊戲,但也擋不住那些見錢眼開的投機者們往裡瘋狂的砸錢,短短几天時間,資金池內累計的ETH總量就高達數萬枚,價值過億。

“區塊鏈”殺死了Dapp!

而就是這樣一款資金盤遊戲,繼加密貓後再一次成為了普及率最高的Dapp。不僅如此,Fomo3D再一次使以太坊網絡陷入嚴重擁堵。

無論是加密貓還是Fomo3D,之所以稱它們為現象級Dapp是因為它們的火爆是一瞬即逝的。同時,相對於直接使用它們來說,人們對它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談論的層面上,親身體驗參與到其中的並不多。畢竟無論是加密貓還是Fomo3D,如果想親身體驗這些Dapps都是有很高的成本的。所以即便是加密貓和Fomo3D這樣的火爆Dapp,也無法和傳統互聯網的APP日活率相比。

根據Dapp最火熱時期的排行榜數據顯示,日活躍用戶少於90人的dapp就可以進入所有類別的前20名,日活用戶約為230人的dapp就能進入到前10名。即使是像Fomo3D這樣火爆的現象級Dapp每天都才有1000多名活躍用戶使用。

03

Dapp為什麼難普及?

說到Dapp普及難的原因,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技術的原因還是佔多數。

首先我們來說說加密貓和Fomo3D為什麼都給以太坊網絡造成了擁堵?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最早來源於比特幣,而比特幣最大的作用就是交易。但中本聰設計比特幣時,根本沒有考慮過如今會有這麼多人使用比特幣,而確認交易的區塊速度又很慢,導致今天的比特幣已經滿足不了交易需求了,最終致使比特幣分叉的出現。

而以太坊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良了比特幣網絡運行速度慢的缺點,用智能合約提高了效率。但無論是加密貓還是Fomo3D都再一次證實了以太坊的運行速度還是不足以支撐這些現象級的火爆Dapp,而這也成為了制約Dapp發展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

“區塊鏈”殺死了Dapp!

前面我們說到,即使加密貓和Fomo3D已經成為現象級火爆的Dapp,但日活率仍舊很低。也就是說,就目前而言,Dapp的火爆只是小範圍的火爆,畢竟區塊鏈還沒有像互聯網一樣成為主流技術。如果未來區塊鏈真的成為了主流技術,Dapp也替代APP成為我們手機上的應用,那區塊鏈以現在的速度無疑會造成致命的癱瘓。

去年,Coinbase聯合創始人、高盛前交易員Fred Ehrsam就曾表示,以太坊需要擴展100倍,才能夠容納具有百萬活躍用戶的大規模的Dapp。

例如,Visa在全世界大約有8.8億張信用卡在流通,其日活用戶達到了數億,為了處理每天的交易,Visa網絡必須每秒處理數以萬計的交易。

“區塊鏈”殺死了Dapp!

而比特幣7TPS、以太坊的30TPS跟VISA的1300TPS幾乎沒有可對比性。而這對於Dapp的用戶體驗來說是很糟糕的,Dapp想要發展,交易處理速度成為了最關鍵的因素。

但無論是Dapp還是區塊鏈,在發展成為主流技術前,還是需要想想如何降低Dapp的獲客成本?

舉個例子,就像前面所說無論是加密貓還是Fomo3D,對於一個區塊鏈從業者來說,你很有可能聽過,甚至是耳熟能詳。但親身體驗過的有幾個呢?

答案或許沒有幾個。因為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安裝一款Dapp的要求太高了,而很多人都被擋在了門檻外。

“區塊鏈”殺死了Dapp!

更別說如何向一位絲毫不懂區塊鏈的用戶科普一款Dapp了。面對一個全新的小白用戶,如果你要向他解釋清楚什麼是Token、什麼是gas、什麼是ram需要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說你的獲客成本極高。而這就是目前Dapp無法普及的一個痛點,即無法找到一種無縫的方式,能夠讓用戶忽略掉Token、gas、ram或類似的存在。

歸根結底,對於Dapp來說,目前區塊鏈技術尚處於早期階段,很多技術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自然而然的給Dapp的普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互聯網時代中,APP之所以得以普及,很大程度上源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

所以就目前想創建出一款真正去中心化的Dapp網絡還為時尚早,解決區塊鏈基礎設施才是重中之重。

04

Dapp有未來嗎?

至少,就目前為止,我們不足以否定Dapp的價值。

畢竟,人們通常對新技術持懷疑態度。當你將一項新技術的第一次迭代與以前技術的現有版本進行比較時就很容易忽略它。

最早的汽車比馬慢,也更貴。發送第一封電子郵件比傳統郵件要更昂貴,但新技術的性能是呈指數級增長的。新技術一開始可能是一個‘愚蠢的實驗’,但這可能是徹底重新思考的第一步。而Dapp目前可以說走出了第一步,也發現了問題,但接下來如何解決問題成為了關鍵所在。

新技術的出現總會飽受爭議。但只要迴歸理性,走上正規,離目的或許就不遠了。

“區塊鏈”殺死了Dapp!

而所有缺點中,閃電網絡被詬病最大就是人們一直擔心在閃電網絡中會有“樞紐”出現,樞紐是一類擁有大量資金的節點,大多數交易都將通過這些節點。許多比特幣愛好者認為,這是比特幣網絡的進一步中心化。

但令人感到高興的是,這份擔心就目前而言看起來有點多餘了。截止8月份,比特幣主網上的閃電網絡節點數量已經突破3000個,容量也達到了100BTC。

未來閃電支付很有可能為比特幣的實際支付應用提供有效的技術方案,它似乎真的解決了比特幣存在的大多數問題,但作為大額交易閃電交易並不是真正安全。

但就目前而言,對於閃電網絡這項技術爭議還是很大,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需要考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