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蓉行雜感

張恨水:蓉行雜感

張恨水:蓉行雜感

北平情調

不才隨重慶新聞界參觀團往成都,《上下古今談》須停筆若干天,以代其缺。自然賣擔擔麵兒的也不會做出魚翅席,還是古今談解數。

到過成都的人,都有這樣一句話:成都是小北平。的確,匆匆在外表上一看,真是具體而微。但仔細觀察一下,究竟有許多差別。憑我走馬看洛陽之花的看法說,有一個統括的分析,那就是北平是壯麗,成都是纖麗;北平是端重,成都是靜穆;北平是瀟灑,成都是飄逸。自然這類形容詞,有些空洞,然而除了這些空洞的形容,也難於用少數的字去判斷。若一定要切實地說一句,應當說是成都之北平味是“貌似”而微,而不能說是具體而微。

張恨水:蓉行雜感

雖然成都這個城市,絕不同於黃河以南任何都市。就是六朝煙色的南京,歷代屢遭劫火,除了地勢偉大而外,一切對成都都有愧色,蘇杭二州更是絕不同調。由江南來的人,看到了這個都市,自然覺得這是別一世界。就是由北方來的人,也會一望而知這不是江南,成都之處就在此。

看成都的舊街道,兩層矮矮的店鋪夾著土質的路面寬達三十丈,街旁不斷的有綠樹。走小巷,兩旁的矮牆,簇擁出綠色的竹木,稀少的行人,在土路上走著,略有步伐聲。一個小販,噹的一聲敲了小鑼過去,打破了深巷的寂寞,這都是絕好的北平味。可是真正的老北平,他會感到絕不是劉邦的新豐。人家的粉牆上,少了壁畫,門罩和樑架上,少了雕刻,床欄未曾構成圖案,一切建築,是過於簡單了。

看一個地方的情調,必須包括人民生活,自不定光看建築,而旅客對於人民生活的體念又是一件難事。然則我們說成都之北平味,是貌似而微,不太武斷嘛?我說不,建築也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上面,可以反映到他的生活全貌。試看蘇州人家的構造,縱有園林,也只有以小巧曲折見勝,你可就可以知道蘇州人之閒適。於是以成都之建築,考察到北平風味,是不中不遠也。

夜市一瞥

無意中在兩城遇到一回夜市在一條馬路的人行道上,鋪了許多地攤,夾街對峙。那菜油燈光的微光,照著地攤上的一些新舊雜貨與書本,又恍然是北平情調,這雖然萬萬趕不上北平夜市的熱鬧,我跑了許多城市,還不見第三處有這作風,恐怕這又是駐防旗人所帶來的玩藝了。

張恨水:蓉行雜感

夜市中最讓我驚異的,就是發現有十分之三的地攤,都專賣舊式嬰兒帽箍。這種帽箍,是用零碎銅片剪貼,或加以繡花,有獅子頭,蓮花花瓣等類,不說我們的孩子,就是我的兄弟輩,也沒帶過這種帽子,他早就被時代淘汰了。今時今日,在這地攤上,每處都有千百頂,錦繡成堆,怪乎不怪?於是我料想到這要是賣到農村去的東西,並推想到川西壩子上,農人如何富有,又如何不改保守性。而成都的手工業,積蓄很厚,也不難讓他們做些適用的東西吧?歐洲在鬧著人力荒,我們之浪費人力,卻隨處皆是。

茶館

張恨水:蓉行雜感

北平任何一個十字路口,必有一家油煙雜貨鋪(兼菜攤),一家糧食店,一家煤店。而在成都不是這樣,是一家很大的茶館,代替了一切。我們可知蓉城人士之上茶館,其需要有勝於油鹽小菜和煤者。

茶館是可與古董齊看的鋪,不怎麼樣高的屋簷,不怎麼白的夾縫,不怎麼粗的柱子,若是晚間,更加上不怎麼亮的燈火(電燈與油燈同)。矮矮的黑木桌子(不是油漆的),大大的黃舊竹椅,一切佈置的情調是那樣古老。坐在習慣了摩登咖啡館的人,或者會望望然而去之。可是,我們自絕早到晚間都看到這裡的椅子上坐著有人,個人面前放著一蓋碗茶,陶然自得,毫無倦意。有時,茶館裡坐的席無餘地,好像一個很大的盛會。其實,個人也只不過對著那一蓋碗茶而已。

有少數茶館裡,有添有說書或者彈唱之類的雜技,但那時因有茶館而生的,並不是因演雜技而產生的茶館,茶座上依然滿座著的茶客可以證明,在這裡,對於成都之時間充裕,我極端欽佩與欣慕。蘇州茶館也多,似乎仍有大巫小巫之別。而況蘇州人還要加上一個吃點心,與五香豆糖果之類,其情況就不同了。一寸光陰一寸金,有時也許會做個例外。

張恨水:蓉行雜感

《散文成都》

張恨水:蓉行雜感

張恨水:蓉行雜感

張恨水,1895年5月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遠,筆名恨水。取南唐李煜詞《相見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著名章回小說家丶散文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1943年3月,四川省建設廳廳長鬍子昂在成都舉辦花會和農業展覽會,他邀請了身為重慶《新民主》主編的張恨水作為重慶記者團的代表到成都觀光,訪問。張恨水先生在成都飽覽了風景,名勝,古蹟,領受了古蜀文化的芬芳。從1943年4月20日起,他在《新民報》專欄“上下古今談”中,以《蓉行雜感》為題頭,斷續發表了近50篇西寫成都的文章;從1943年6月起,在成都《新民報》專欄“出師表”中,又斷續發表了有關成都的短文近50篇。

散花.成都文化書籍推薦

張恨水:蓉行雜感

天府文化書系

從2017年起,持續推出的“天府文化•成都故事”系列原創精品圖書,一是深度挖掘成都歷史豐厚底蘊,精心提煉成都文化創意元素,精彩展現成都文脈獨特內涵,發揮圖書出版在加快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中的服務和支撐。二是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以絲路書香為主題,輸出四川文化、成都故事精品圖書版權;組織開發、引進“一帶一路”國家特色文化產品;配套開展圖書對外交流活動。三是助推全民閱讀,讓市民在圖書閱讀服務中自覺發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不妥之處,請微信留言告知,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張恨水:蓉行雜感

張恨水:蓉行雜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