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古時候經常會有和蒙古大戰的情況出現,這件事情不管是漢朝還是明朝都多有發生,可有的人會比較疑惑,為什麼漢朝能夠大戰蒙古,到了明朝明英宗的時候,就做不到。其實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作戰的方式方法有著極大的關係。那個時候,朱祁鎮帶著他的幾十萬大兵,卻沒能夠敵得過幾萬蒙古騎兵,讓朱祁鎮自己也感覺特別的懊惱。大概他一開始,自己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會不戰而敗吧。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真的幾乎都沒有怎麼動手,僅僅一天的時間就輸給了蒙古。主要是因為當時發生戰亂的時間,選擇的就有問題,也是和朱祁鎮剛剛登上皇帝之位有關。畢竟他是一位年輕的君主,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再加上他身邊有一個太監不斷的慫恿,因此才會最終和蒙古作戰。當時大太監王振一直和明英宗說,這個時候就應該去攻打蒙古,所以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他,也決定去和蒙古一決高低。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在下定決心的第二天,也沒有來得及準備任何的武器或者軍隊訓練,就草草的登上了戰場,開始打仗,正因為如此才會造成最終的失敗。有人認為明英宗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策,和他身邊的大太監有著很多關係。不過也有人認為,朱祁鎮之所以會和蒙古開戰,也是跟他之前的那幾位皇帝有關。在他之前,有宋真宗親征的故事,再加上有很多文人都會去蓄意描寫這件事,也算得上是御駕親征了,因此,明英宗才想去效仿之前的那位皇帝。如果自己也可以親征蒙古的話,豈不是能讓眾人對自己更加心悅誠服嗎?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當時,明英宗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有很多大臣都表示不滿,而且也在極力勸諫。可無奈,明英宗正在興頭上,根本就不願意聽那些人的話,並且還認為他們所說的都是讒言。明英宗回覆那些大臣,我知道你們特別的愛國,也不想讓朕受到任何的傷害。可是邊疆已經屢次上報朝廷,要求請救兵前往,朕不得不去呀,御駕親征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所以,他可能以為主動前往可能會讓戰士鼓足了勇氣,因此他才會一意孤行。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失敗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他自以為是,也和當時明朝的軍隊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畢竟是打仗麼,離了軍隊還怎麼能行呢?那個時候明宣宗剛去世不長時間,軍隊能用的人應該有25萬左右,可沒有想到,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力被工部調去當勞動力了,只剩下50多萬的人還在接受日常的訓練。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因此,在打仗的時候,就沒有想象當中那麼多的士兵前往,好不容易在路途當中補齊了人數,可是真正到達時,有一些士兵因為想要保命就選擇了逃亡,其中又離開了2萬將近3萬的人馬。明朝士兵雖然看起來比蒙古的士兵還要多很多,可是離開了那麼多的人,也會讓剩下的那些士兵在士氣方面有所下降,因此,在打仗的時候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朱祁鎮從來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也知道兵馬人數和帳面上面的數字是對不上的。可他卻覺得自己擁有現如今的這些人馬就足夠了,和區區幾萬蒙古兵作戰,那還不是分分鐘能夠戰贏的嗎?可真正到達戰場上的時候,他才發現,那幾萬人才真的是一個重大的威脅。原本在戰場上,他也費盡了千方百計,最後才想起來要撤退。可沒有想到的就是,撤退時他又在線路上面發生了錯誤。原本是想要從紫荊關借到回到京城的,可不知道為何,從半路又選擇了改道,因為一來一去要改道,所以時間方面會有一些不富裕,這才讓後面那些緊跟著他們的蒙古兵抓住了沒來得及離開的明朝士兵,只能再度戰爭了一番。最終明朝士兵所剩無及,這一切,誰又能夠不說是皇帝的過錯呢?

明英宗發動戰爭,幾十萬兵力打不勝幾萬的蒙古人,一切都是必然!

每當談論起這件事的時候,有的人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那位大太監王振,認為是他慫恿明英宗去做的這件事。其實名,明英宗早就成為了皇帝,而他自己應該也是有作為一位君主的想法才行,可偏偏在那個年齡的明英宗,還是受到了他的擺佈,後來王振死了,明英宗靠著奪門之變,又繼續做了幾年的皇帝。從那件事情上來看,他確實不像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但究竟為什麼會發動戰爭,應該和王震的關係不是特別的大。既然能夠自己拿主意,可能當時確實是年輕氣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