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真正的大討論從八月份開始,起初只是零星的議論和吐槽,但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苦悶的租房體驗正在引起強烈的共鳴時,集體性的焦躁情緒像三伏天裡的巧克力,黏稠地蔓延開來。

真正的大討論從八月份開始,起初只是零星的議論和吐槽,但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苦悶的租房體驗正在引起強烈的共鳴時,集體性的焦躁情緒像三伏天裡的巧克力,黏稠地蔓延開來。

2018年8月21日,按照戰略時間表,還有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中國就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了。但在這之前,我們還需要一點耐心,去面對一些迫在眉睫的困難,例如房租暴漲的問題。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租房其實是退而求其次的、過渡性的選擇,他們大多是以“買房”為奮鬥目標的。然而,現實總是得寸進尺,白日夢一戳就破,被“房價”擠兌的喘不過氣的那群年輕人,再次面臨著被“房租”擠出大城市的窘境。

據統計,過去一年,在全國的一二線城市中,有13個城市房租漲幅超過20%。成都以30.98%的漲幅位列榜首。深圳緊隨其後,漲幅高達29.68%,重慶、西安、天津、合肥等二線城市,漲幅全線超越北上廣,而北京和廣州的漲幅也均超過20%。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房租焦慮蔓延在三伏天

租房是全民性議題,據清博輿情相關數據監測,截至14點(8月21日),關於“房租上漲”的媒體平臺推文達3849次,其中微信623次,微博1068次,網頁1179次,客戶端743次,論壇108次(數據僅供參考);且隨著延展性議題的擴散,數據仍在激增,這表明“房租上漲”正在持續刺激著媒體和公眾的神經。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注:數據監測來自於“清博大數據”

真正的大討論從八月份開始,起初只是零星的議論和吐槽,但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苦悶的租房體驗正在引起強烈共鳴時,集體性的焦躁情緒像三伏天裡的巧克力,黏稠地蔓延開來。此後,隨著新聞報道鋪天蓋地的湧來,茫茫眾人感到自己就處在新聞之中,渺小且真實,一些文章試圖通過群像白描的手法還原這種感覺。

例如“穀雨實驗室”在《中產從此難續租》一文中描寫到:“4年前,回龍觀在他眼裡一片蕭索,馬路是弄髒鞋的泥地。上個月,房東告訴他房租要上漲1000元,漲幅是之前三年的總和。‘能接受就住,不能接受搬走。’房東說。往年每次漲價,房東都是商量的口吻,這次不同,是直接通知。”主人公是丁小強,在這篇長文中,關於他的描寫點到為止,只是作為租客群像的一瞥。

“這是生活浮現危機的徵兆”,一場不起眼的討論在筆者的朋友圈展開,“它與人性的貪婪有關,所有的危機不都是由沒有節制的貪慾導致的嗎?”有人引用許知遠的話作為回應。根據因果論,這是顯而易見的邏輯,所有的矛頭指向了萬惡的資本,“各路資本正在炒作房租,要吸乾年輕人的血”,租賃企業被千夫所指,“自如和蛋殼競價搶房源,引爆了群眾對於北京房租上漲的積怨。”情緒性的討伐千篇一律,也是一大批公號文的主題。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理性的分析來自於專業人士和媒體,例如,公號“黔財有話說”在《北京房租大漲的邏輯》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衛星圖解來說明“無論怎樣‘譴責’惡意抬價的中介,我們看待任何價格問題時,都需要首先看看基本面——也就是供需。”證券時報的一篇專業文章也引起了廣泛的傳播,它的立意是,房租租金管制是教科書級錯誤,切不可再重複,並且指出“我們不能因此就妖魔化資本,情緒化的討伐可能刺激出更糟糕的應對政策。一切必須理性。”討論開始向理性的方向發展,但尚無解決之道。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漲租輿情特徵透視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陳品妤曾經對深圳城中村的房租做過一次調研,2015年一個工友的房租是550元/月,到了2017年年底漲到了700元/月,漲幅高達27%。但是這位工友的工資只是隨著深圳市最低工資調整,上漲了4%。

收入漲幅跟不上房租漲幅的情況下,住房市場稍有風吹草動便引來聚焦。住房價格問題幾乎成為社會的一塊心病,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而且保持長期的話題性。

一、中介平臺“壟斷”爭議成為導火索

此輪房租上漲輿情,起源於媒體對於自如和蛋殼兩大中介平臺競價搶房源的報道。據悉,幾個月時間裡,北京房租漲幅超過20%,中介哄抬房租內幕曝光後,引發集中不滿。當租金海嘯激化的各種炮轟襲來,房屋中介首當其衝,儘管有人認為大面積拆違導致供不應求才是主因,但多數聲音將現狀歸咎於租房市場的壟斷化趨勢。自媒體“包郵區”的一篇文章指出,“供需關係確實是根本原因,但是自如等大型運營商對價格的影響,之前一直被人為掩蓋了。”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在8月21日召開的2018萬科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萬科總裁、首席執行管祝九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機構介入推高房租”的說法可能存在誤會,住宅租賃市場容量很大,資本、機構介入租賃行業佔比非常低。萬科將把租賃住宅作為集團核心業務,機構介入時機才剛剛到來。

站在不同的立場之上,住宅租賃市場像塊橡皮泥,想怎麼捏怎麼捏,人們認不清它真實的形狀。一切說法都難以得到充分的佐證。

二、輿情傳染,負面情緒星火燎原

焦慮的輿情帶有傳染性,北京之後,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的房租上漲情況相繼被披露。最近幾天,一方面各地媒體都在關注房租季節性上漲的勢頭;另一方面,大量租客在社交媒體上傳遞、交流了對於住房成本的不安全感。這說明漲租已形成連鎖反應,面對原地暴漲的租金,輿論的覆蓋面不斷擴張、負向情緒與日俱增。

三、本屆年輕人帶動輿情節奏走向悲情

“房租暴漲擊垮了年輕人最後的尊嚴”“房租耗光了年輕人的首期”“房租是壓垮年輕人的第一根稻草”……搜索房租上漲,關於年輕人的話題層出不窮。

漲租背後問題繁雜,但外界似乎都對其中一個結果達成了共識——作為租房主要群體的年輕人或成最大受害者。當利益格局無法打破,城市青年的生存困境就成了常態,他們只能被動接受持續漲價的局面。以至於有網友說:“時代哪裡是在懲罰不買房的人,分明是在懲罰買不起房的年輕人。”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隨著中國最後一批90後開始走向社會,他們既構成了網絡輿論場的主流聲音,也代表著長租住房的核心用戶。因此,如若漲租僅僅是一個開始,那麼網上圍繞相關話題的爭議恐怕也只是一個開始。年輕人從憂傷走向悲壯,勒緊褲腰帶,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有遠見的人意識到房租暴漲的背後將是消費降級的浪潮,是生活質量的倒退。

“房租暴漲”輿情海嘯:那些從憂傷走向悲壯的年輕人

輿情的“存在與虛無”:忍是唯一的姿態

無論是房價還是房租,觸及的都是輿情中的焦慮症狀。我們注意到,面對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輿情的演變並不遵循常規邏輯,其特點是易觸發、累積型、回潮式。

具體表現為:首先,中介競價個例經過簡單傳播後可以迅速發酵,產生裂變效益。其次,漲租風波是累積輿情的集中爆發,在這之前,人們心中早有情緒。最後,現在的焦慮有跡可循,過去出現過,以後很可能繼續出現。

簡而言之,輿論對於住房成本的批量化擔憂是週期性的,也透露著十足的無奈感與幻滅感。因為上漲是趨勢,也是既定事實。當然,這一切都是一股浪潮,發生了也就發生了,控訴也罷,悲憤也罷,忍著幾乎是唯一可能的姿態,明天太陽照常升起,不是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