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平天國安慶保衛戰能永載史冊?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好友


歷時兩年的安慶會戰,是太平天國後期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雙方在安徽省會安慶進行無數次血戰,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曾國荃、鮑超、多隆阿、彭玉麟等當時最優秀的戰將悉數登場。此役,太平軍慘敗,脊樑骨被折斷,忠王李秀成孤掌難鳴,太平天國滅亡進入倒計時。一起來看看。

1858年秋冬之際,陳玉成、李秀成先是合力進攻江浦、浦口、揚州,第二次摧毀江北大營,而後便揮師北上,在三河鎮將孤軍深入皖北的湘軍李續賓部6000餘人全部殲滅,太平天國北岸之威脅得到解除。1861年,洪仁玕、李秀成等召開會議,決定採取“圍魏救趙”之計來解除天京之圍。按照計劃,李秀成率三千將士遠征杭州,待和春派總兵張玉良、鄭士魁等分兵救援之時,突然回師配合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黃文金等攻擊高橋、孝陵衛,和春、張國樑在敗逃途中相繼死亡,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天京之圍宣告解除。正當太平軍在東南戰場與清軍綠營、八旗廝殺之際,胡林翼、曾國荃、李續宜、鮑超、彭玉麟、多隆阿等卻在西線發起進攻,兵臨安慶城下。與此同時,叛將韋俊給湘軍獻計攻陷安慶門戶樅陽,糧道由此受阻。

自從九江失陷後,太平天國在長江中游僅存的戰略要地便是安慶,只要此地一失守,天京將會無險可守,隨時有被攻破之可能。對於安慶的重要性,太平天國統帥部自然知道,也極盡全力地去救援。1860年9月,陳玉成從天京渡江北上,圍攻壽州、鳳陽、六安,逐漸靠近安慶。1860年11月,陳玉成聯合捻軍將前鋒推進到桐城西南掛車河,連營40餘座,向湘軍李續宜部、八旗多隆阿部猛烈衝擊,試圖直接救援安慶。雙方在此處激戰數日,湘軍利用深溝、高壘阻擊太平軍,陳玉成苦戰多日,進展不大。緊接著,陳玉成進攻樅陽,試圖打通這條重要的物資補給線。很遺憾,他的對手是昔日猛將韋俊,他倆仇恨很深,所以,陳玉成進攻樅陽又以失敗而告終。

既然直接救援方式行不通,那就得另尋良策,即是實行“西征武昌”之計,大軍攻擊湘軍大後方武昌,迫使湘軍回援,已收到安慶之圍不攻自解之效。為此,陳玉成請求李秀成出兵配合,可誰知,李秀成卻以:“蘇省地方費了多少年苦,現在百姓未伏,萬不能來救。”為由婉拒陳玉成。很無奈,陳玉成只能通過洪仁幹去做思想工作,儘量爭取李秀成支持,李秀成表面答應幫忙。1861年春,陳玉成率領主力連下英山、霍山、黃州,前鋒距離武昌僅100公里,騎兵瞬間即可抵達城下。當時,武昌城只有兩千多老弱殘兵,城池失陷乃早晚之事,胡林翼為此直接吐血數升,哀嘆自己:“笨人下棋,死不顧家!”很遺憾,李秀成對此次“西征武昌”計劃壓根不感興趣,行軍速度拖拖沓沓,在江西轉戰多日,白白浪費大好時光。陳玉成遲遲等不到李秀成,再加上安慶連連告急,於是留下賴文光守衛黃州,自己則率主力向東救援安慶。李秀成到武昌城下時,也不攻擊城池,而是原路返回蘇杭發展,不去救援安慶。對此,洪仁玕批評到:“安慶棄而不顧,徒以蘇杭繁華之地,一經挫折,必不能久遠。”

1861年4月底,陳玉成率三萬大軍進抵安慶外圍集賢關,並紮下大營,準備攻擊圍城湘軍曾國荃部。此時,天京派洪仁玕、林紹璋、吳如孝等率10萬大軍增援,這是一支臨時招募的軍隊,戰鬥力堪憂。1861年5月,陳玉成指揮各路大軍猛攻湘軍營盤,與李續宜、鮑超、曾國荃激戰數日,所部傷亡慘重。由於洪仁玕部太平軍戰鬥力太弱,無法突破湘軍防線與陳玉成合兵一處,陳玉成漸漸招架不住。1861年5月19日,陳玉成留下劉倉琳部4000人守衛赤崗嶺,令派4000人守衛菱湖北岸,確保安慶僅存唯一糧道暢通,自己則去桐城與洪仁玕商議對策。陳玉成一離開,曾國荃立即命令鮑超、成大吉兩部一萬餘人圍攻赤崗嶺,劉倉琳力戰而亡。不久,菱湖北岸13座營壘陷落,4000千太平軍無論投降與否,全部死於湘軍刀下。1861年8月,陳玉成、楊輔清做最後的掙扎,親率數萬大軍猛攻曾國荃,卻依然無法突破防線,被阻擋在壕溝之外。1861年9月,曾國荃吉字營攻陷安慶,守將葉芸來、吳定彩等近兩萬戰士全部陣亡。

安慶陷落後,陳玉成大本營丟失,被迫退守皖北廬州,後中苗沛霖之計而被勝保凌遲處死,太平天國脊樑骨被折斷。沒了陳玉成在西線牽制湘軍,在蘇南混得風聲水起的李秀成也是孤掌難鳴,無力迴歸天,太平天國滅亡進入


縱橫國史


安慶保衛戰是太平天國後期最著名的一場戰役,是決定太平天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戰役之一,從1860年6月21日開始,到1861年9月5日結束,歷時14個月之久,最終以安慶失陷,兩萬守城將士全軍覆沒而告終。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從此失去屏障,徹底暴露在湘軍面前,敲響了最終覆滅的喪鐘。

安慶位於長江中游,是天京的西大門,幹王洪仁玕曾將長江比作長蛇,武漢為蛇之頭,安慶為蛇之身,江南為蛇之尾,並論述道“今湖北未得,倘安慶有失,則蛇既中折,其尾雖生不久”,形象的展示了安慶的戰略地位,並聲稱“安慶一日無恙,天京一日無險”。洪仁玕的觀點與湘軍統帥曾國藩可謂不謀而合,早在1859年,曾國藩便與湖北巡撫胡林翼定下進軍安徽的戰略,組織五萬大軍分四路進攻安徽:一路自宿松石牌直趨安慶;一路自太湖、潛山攻打桐城;一路從松子關出商城、固始攻打廬州;一路由英山、霍山攻打舒城。

1860年6月,四路大軍進逼安徽省城安慶,曾國荃率領吉字營一萬四千人會同湘軍水師楊載福的四千餘人開始合圍安慶。曾國荃僱傭民夫,圍繞安慶城挖了兩道寬五丈、深二丈的大濠溝,前濠稱作外濠,用於阻擋援軍;後濠又叫內濠,用於圍困城內的太平軍出城突圍。兩濠之間相距兩裡,吉字營就紮營在兩道濠溝之間,築壘架炮,曾國荃不愧為“曾鐵桶”,將安慶死死圍困,這兩道濠溝日後成為英王陳玉成的噩夢,始終無法跨越。面對湘軍的凌厲攻勢,太平天國按照攻其必救的老套路制訂了南北兩路,進軍武昌的“

圍魏救趙”計劃。陳玉成率北路軍從英山、霍山進軍湖北,1861年3月攻佔蘄水、黃州,兵鋒直逼武昌。李秀成率南路軍從太平出發,橫穿江西,1861年6月佔領武昌縣(今湖北鄂州)。

而此時的陳玉成卻率部轉戰麻城,羅田一帶,聽聞安慶告急後又率軍回援,從而宣告了太平軍“圍魏救趙”計劃的流產。回援的陳玉成在安慶城北的菱湖北岸修築營壘,想與城內守軍取得聯絡,湘軍水師將炮船抬入菱湖,迫使陳玉成部撤退,湘軍在北岸新掘長濠,將菱湖也圍困起來。陳玉成留部將劉倉琳固守集賢關赤崗嶺,自帶兵將前往桐城接應玕王洪仁玕的援軍。會合援軍後,陳玉成組織大軍發動正面進攻,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突破湘軍外濠。

於此同時,守將葉芸來自城內發動攻擊,卻始終無法突破內濠防線,最終陳玉成只能率部撤退。1861年9月5日,湘軍暗挖地道炸塌北門城牆數十丈,從而宣告安慶失陷。守將葉芸來、吳定彩與兩萬餘名守城將士全部遇害。自此,天京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太平天國覆滅開始進入倒計時。英王陳玉成在此戰失利之後,一蹶不振,率部退守孤城廬州,後來又中了叛徒苗沛霖的暗算被俘,於1862年6月在河南延津慘遭殺害。安慶失陷後,太平天國日暮西王,一步步走向了最終的覆滅。


歷史茶坊


忠臣與降將

古今中外,守城死節與棄城投降者比比皆是,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我國古今相差一千多年的兩位將領。

張巡睢陽保衛戰指揮將領:唐代抗擊“安史之亂”之名將。

方先覺衡陽保衛戰指揮將領:近代抗擊日本侵略者之國軍將領。

張帶領8000(張巡和許遠本部將士6800加援軍和投軍1000)千將士抗擊安祿山手下將領今狐潮,尹子奇所率軍隊十幾萬(後期陸續投入近三十萬)。近兩年多大戰400多次小戰無數,幾乎每天都在戰鬥中,共滅敵兵12萬,滅敵將300的輝煌戰果。因無糧無援,剩下餓的連刀都拿不起的六七百士兵無力守城,又拒絕勸降終城破被殺,張巡和36員守城將領被俘後拒絕投降也全慷慨就義。

方先覺國民10軍長領將士1.7萬抗擊日軍橫山勇5萬(後陸續增兵投入至15萬),方由10天的守城任務在無糧無援,武器兵員落後的的情況下競守到了47天。最後,我方亡萬餘傷7000,敵亡2萬餘。在沒破城前我方選擇投降途徑(方解釋是為了7000傷員)敗筆如此。

張巡所率全體將士抗擊安祿山軍,視死如歸—忠勇為國—致使無糧無援亦戰至最後一員至死不降(給敵很大的震撼)—戰事初期張有手下六將亦降被張巡立殺無赦致使全軍無人再敢言降,抱團決心死戰到底。

方先覺所率全體將士抗擊日寇一樣可歌可泣,但在第47天方本人沒守住節氣(因一師長提出投降方動搖了)降後大義解釋為7000傷員不被日軍殘殺,更有失水準的大言:“是國負我等輩而非我負國”,意

思是我們固守待援你們沒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只有投降了。同等情況下張巡固守待援而且主動出城請援被拒,依然不忘初心國家為重。做為主將張巡忠勇絕決視死為國是無庸置疑的,朝庭封忠烈候全國立廟祭祀。反觀方終被朝庭同僚唾棄……。

歷史是面鏡子:醜、美、忠、奸、對、錯任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