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這些事,他們默默地跨界做了很多年,今日君想講給你聽。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迤西公清真寺牆上的捐助名單

聖紀節(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的前一天,記者見到了馬忠元,他正和大家一起忙忙碌碌準備過節所需要的物資。趁著等候的間隙,記者繞著清真寺走了一圈,看到了牆上貼著的資助名單。

“這是我們最近一批資助的學生名單。”馬忠元說,“不管是哪個民族,咱們都是中國人,能幫一把是一把。”作為迤西公清真寺管委會主任,馬忠元雖然已經是80歲高齡,但他依然帶領清真寺的成員們開展抗旱救災、抗震捐款、愛心助學、山區飲水等公益活動。

迤西公清真寺的善舉,只是昆明推進城市民族工作社會化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昆明市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積極探索民族工作社會化,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工作格局,為全省城市民族工作乃至全國城市民族工作做出了可供借鑑的示範。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馬忠元(左)介紹迤西公清真寺情況

團體正能量

“我們宗教界雖然沒有扶貧攻堅的總任務,但我們有公益慈善的正能量;雖然沒有經濟工作的硬指標,但我們有宗教文化的軟實力。”在全省統一戰線學習十九大精神座談會上,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代俊峰說道。

昆明現有回族15.8萬餘人,清真寺135所,固定處所9個,登記備案的阿訇157人。全市市級伊斯蘭教協會1個,縣區伊斯蘭教協會12個。面對如此龐大的團體,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呢?

“本地信教群眾方面,我們協會根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座談交流、專題培訓班、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講座、教務培訓等各類活動。”代俊峰介紹,該協會先後舉辦了“同心同行——昆明伊斯蘭教界紀念建黨90週年書畫攝影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文藝匯演、昆明伊斯蘭教界宗教政策法規知識競賽、喜迎黨的十九大專題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正確引導信教群眾走好愛國愛教之路。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代俊峰

協會還注重人才的培養,通過開辦專題培訓班,對主城區和各區縣清真寺、伊斯蘭教活動點的中青年在職阿訇、管委會成員和協會工作人員開展宗教文化、法律法規、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培訓,為穆斯林青年提供了一個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平臺。

“我們協會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協會組織普遍聯繫群眾的優勢,切實做好全市伊斯蘭教界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解工作,協助有關部門處理了多起民族內和跨民族糾紛。”說到這裡,代俊峰笑了起來,

“別看我們只是個協會,有些穆斯林夫妻吵架鬧矛盾也來找我們調解呢。”

對於外來信教群眾管理,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也沒有鬆懈。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近年來,來昆明生活的撒拉族群眾約400餘戶,2000餘人,分佈在昆明市轄區域。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2017年資助學生成長交流會(昆明市伊協 供圖)

“他們主要來自青海省循化縣,在昆明經營手拉麵、刀削麵等特色餐飲。”據介紹,從2012年起,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以“齋月”為契機,建立與在昆撒拉族穆斯林齋月聯繫機制,通過座談交流、聚餐聯誼、共度節日等方式,主動加強與在昆撒拉族穆斯林的聯繫與溝通,拉近彼此心理距離,增強民族情感。

通過幾年的努力,來自各地的穆斯林同胞與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昆明市各個清真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穩定帶來積極作用。

在談及宗教場所管理方面,代俊峰告訴記者,該協會除指導各清真寺、伊斯蘭教活動點的日常事務和傳統節慶活動的舉辦外,還引導各場所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和文化建設。以迤西公、順城、永寧、南城為代表的主城區清真寺相繼建立政策法規宣傳欄、文化陳列室和文化長廊。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組織創文活動(昆明市伊協 供圖)

在宣傳貫徹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同時,該協會積極挖掘和弘揚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和文化特色,較好地發揮了清真寺文化宣傳的功能。2011年,協會舉行了“敬主法聖·奉獻社會——昆明穆斯林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並以此為標誌,拉開了全市伊斯蘭教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系列活動的序幕,先後聯合各清真寺舉辦義務勞動、植樹、捐資賑災、濟困助學等各類公益活動。

突出的代表是始建於1898年的昆明市五華區迤西公清真寺,為昆明市城區穆斯林開展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近年來,由於在公益事業方面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迤西公清真寺先後獲得省級模範清真寺、模範宗教活動場所等榮譽,並被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評為“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宗教界人士捐款

讓人想不到的是,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還當起了“紅娘”,“目前協會社會服務處有效在冊登記近300人,介紹配對109(對)次,回訪確認牽手17對(次)。”代俊峰說。通過所設立的社會服務處,協會為昆明市單身穆斯林的姻緣問題“絞盡腦汁”地想辦法,為適婚青年的家庭解決了後顧之憂。

維權架橋樑

“大爺,這幾天怎麼樣,身體還好不?”每隔幾天,昆明市少數民族法律維權中心的律師馬振圓都要給順城社區的回族老人馬大爺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說起與老人的相識,馬振圓談道:“我們是在順城社區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時認識的,一開始大爺諮詢我們法律問題時還有些顧慮呢。”

在跟老人簡單交談之後,馬振圓表明了自己也是回族的身份後,老人才把想要問的問題說出來。在隨後的幾次諮詢中,馬振圓考慮到老人的身體原因,每次都是上門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經過多次接觸之後,每逢過年過節,老人家還要給我打個電話呢。”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郝佳煒副主任(左)與馬振圓律師

這樣的故事在昆明市少數民族法律維權中心還有很多。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洪文介紹,昆明城市少數民族人口多、少數民族元素多,依法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任務越來越重。

為加強城市民族工作,構建更加和諧的城市民族關係,經昆明市民族宗教委研究決定,2013年2月27日成立了“昆明市少數民族法律維權中心”。

通過幾年的努力,維權中心依託雲南雲譽律師事務所人才資源,吸引和儲備了一批業務精、懂少數民族語言的律師隊伍,分別負責對接社區、民族團體、民族宗教場所、民族院校及民族企業所涉法律事務工作。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昆明市少數民族法律維權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洪文

“維權中心緊緊圍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的要求,有計劃、分片區、分組與昆明市五大宗教團體及所涉及的宗教活動場所、14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民族院校及部分民族企業進行了走訪、對接。”劉洪文介紹。


為充分發揮好作用,維權中心先後與昆明市伊斯蘭教協會、昆明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金牛街清真寺、寶華寺,呈貢回回營社區、順城社區、棕樹營社區等8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昆明市明德幼兒園、優陽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法律服務”的合作關係,無償地配合相關單位提供法律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起維權中心還開展了“法律服務五進活動”,即法律服務進城市民族社區、進民族院校、進民族企業、進宗教團體、進宗教活動場所。活動開展以來,維權中心與各服務單位合作舉行了具備一定規模的法律宣講及現場法律諮詢活動7次,發放各類法律宣傳資料1500餘份,解答法律諮詢400餘人次,參與各服務單位自身法律問題解答30餘次。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為社區居民現場解答

“截至目前,維權中心已儲備了漢、回、藏、蒙古、壯等各民族律師170多人,中心成立三年多以來,辦理涉及少數民族投訴案件100多起,辦理少數民族刑事、民事案件80多件,接受法律諮詢3500餘次,對低保、特困、殘障少數民族群眾減免法律服務費50多萬元。”劉洪文介紹,開通少數民族綠色維權通道,旨在確保少數民族能夠獲得及時、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

讓維權中心副主任郝佳煒記憶深刻的是,一對少數民族與漢族結合的夫妻要辦理離婚,維權中心代理的是漢族的女方。“我記得當時法院判決下來以後,來自少數民族的那家不太同意這個判決,於是他家的親戚朋友便堵在了法院門口。”當地法院考慮到情況特殊,就準備安排律師從後門離開。

“當時情況比較緊急,我們維權中心的律師立即出現在法院門口去跟男方家屬溝通。本來男方家屬是不願意調解的,但是看到我們的這位律師是本民族,就願意跟他談談。”郝佳煒說,經過幾個小時的交流之後,聚集的親戚朋友撤離了法院門口。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法律宣傳進宗教活動場所

通過這件事,讓郝佳煒更加明白自己身為維權中心的一員,身上那份“強化民族法律法規政策普及力度,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律服務”的責任不容小覷。通過有效的法律服務,可大幅減少聚眾維權、串聯維權、打砸維權等現象,對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用巨大。

記者在維權中心採訪時還了解到,其團隊結合國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的特點,製作了《雲譽少數民族維權中心法律服務宣傳手冊》《法律知識五十問》等相關法律宣傳資料,並同時製作了多個少數民族文字譯本5000餘冊發放給少數民族同胞。

除了本職工作之外,維權中心還為昆明市民族宗教委處理民族事務委和處置涉及民族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懂語言、作風實、靠得住的翻譯人才和法律服務人才,同時承擔法律顧問職責,草擬、修改、審查市民族宗教委涉及少數民族法律事務的合同、協議以及其他法律文書和規章制度等工作,架起了少數民族群眾與政府部門溝通的橋樑。

企業做示範

到雲南思普投資有限公司樓下,抬頭看去,大樓牆上“民族團結是沃土”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及至進入公司,發現這裡處處有“民族風”:民族團結的宣傳隨處可見,對少數民族職工的各種扶持措施亦在公司的很多地方展示出來。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雲南思普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龍

“這裡是民族職工手工刺繡區,你們看到的繡品都是我們公司員工自己繡的。”剛走進公司,董事長張龍便帶著我們參觀給員工提供的320平方米的“民族團結職工之家”,裡面設立了職工園地、職工休閒娛樂區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區域,豐富企業各民族職工的業餘生活。

作為思普企業集團子公司,雲南思普投資有限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於2005年12月21日在雲南昆明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80萬元。公司現有職工213名,其中有回族17名,彝族12名,白族9名,壯族8名,傣族3名,苗族5名,納西族5名,蒙古族4名,藏族3名,哈尼族2名,滿族1名,傈僳族1名。因為少數民族多,企業在民族團結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成為昆明市開展民族團結進企業的典範。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民族團結職工之家

談及公司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張龍娓娓道來:“近幾年來,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對於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族團結對於張龍來說,不僅僅是表述在口頭上。公司按照辦公大樓隨處可見的“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瞭解”宣傳展板開展各項工作。

“建立人才培養計劃,特別是對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與使用,才是思普的人才戰略。”張龍特別重視少數民族軟件科技人才的培養,對公司的少數民族員工進行了精準幫扶。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企業處處顯得相得益彰

“我們與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掛鉤,針對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少數民族貧困學生定向招聘。如今,已經有21名人才在公司擔當主力骨幹。”張龍透露,每年少數民族大學生到公司實習的,實習期間發放1500—2000元,畢業後願意到公司工作的,根據崗位要求,每月不低於3500元。“平均5000元,高的有8000元的工資收入。”

在企業文化方面,思普投資公司充分保障少數民族職工合法權益,注重民族文化融合。每年的彝族火把節、回族開齋節、傣族潑水節等,該公司黨支部和工會都會組織員工參加,以民族節日為重點、以民族職工為主角開展娛樂活動。十多年來,該公司各民族職工其樂融融,呈現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文化氛圍。

“公司歷來都把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數民族職工生活習俗放在首位,可以說對我們做到了無微不至,體貼有加。”為了讓回族職工感受家的溫暖,思普投資公司專門為17名回族職工開設了清真食堂,並且充分保證廚房、餐具、食物滿足清真食品的要求。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丨各族員工新春聯歡(思普企業 供圖)

思普投資公司還與貧困民族地區結對子,開展軟件硬件技術合作。“從創業初期開始,我公司定下的目標之一就是:企業發展不忘初心,科技報國慈善感恩。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對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公益活動。”

行勝於言,思普投資公司近年來已向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山區學校捐款捐物20餘萬元,向安寧市山區小學捐助課桌價值4萬餘元,向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平安村委會捐款2萬元;對昭通市大關縣開展科技幫扶工作,帶動1000多戶農戶的養殖業發展;在省內外民族地區開展思普軟件技術應用培訓超過10000人次,免除培訓費近100萬元。

昆明市高新區民族宗教管理處處長馬慶勝多次到思普投資公司調研和指導工作,對該公司在民族團結工作社會化上所做的努力讚不絕口。“該公司針對少數民族多層次多方面地開展幫扶,改善少數民族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少數民族群眾團結和睦,社會的和諧進步。”

記者手記

昆明城市民族工作社會化的成效來源於各級黨委、政府的力量。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實施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目標責任制,建立督查考核和跟蹤問效機制,為民族工作社會化提供了組織保障;重視加強民族工作自身建設,在市民族宗教委增設城市民族工作處;在城市街道辦事處設立專職民族工作助理員,在社區設立民族工作專幹或聯絡員,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城市民族工作網絡。

2011年至今,昆明市級財政投入中,民族機動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散居民族工作經費均按每年10%的比例遞增,在資金安排上新增300萬元城市民族工作經費,並逐年增加,主要用於主城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此外,昆明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省市區三級聯創共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工作;率先成立清真食品監督管理辦公室;率先開展《民族團結公約》教育活動;率先頒佈《昆明市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率先成立清真食品國際貿易雲南認證中心;率先成立少數民族法律維權中心。這些舉措,加快了城市民族工作法制化和規範化進程。

城裡的民族愛“跨界”:團體做紅娘,律師當翻譯,老總迷文化

隨著城市化、市場化、工業化的推進,少數民族進入城市,對公共物品、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強。很明顯,傳統的民族工作已無法滿足他們複雜的需求。藉由多元的社會力量推進新時期的民族工作,將是今後解題的最好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