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欽爲什麼不直接取代戈巴契夫當蘇聯領導人,而是想著獨立後當俄羅斯領導人?

洛杉磯鐵匠比比科


蘇聯的1918年、1922年、1936年的憲法,都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全部政權歸蘇維埃,1977年的憲法也規定,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是蘇聯的集體元首。在蘇聯的實際政治生活中,各級黨委會逐漸成為各級權力機關的核心,而中央總書記又是黨的核心。所以,蘇聯採取的實際是以總書記為主的個人元首體制。

80年代後期,蘇聯人心思變,戈爾巴喬夫作為改革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臺,他選擇了從政治體制著手,並應美國出版商之約撰寫並出版了《改革與新思維》,坐實了其作為蘇共黨內改革權威的身份。

1987年10月,深感蘇聯經濟困頓的葉利欽曾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指責政治恩師、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改革不得力,使戈爾巴喬夫惱羞成怒,先後解除了葉利欽的蘇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書記、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等職務。此後,葉利欽變成了一個普通的黨員,斷絕了他再次通往蘇共高層的通道。

葉利欽是戈爾巴喬夫一手提拔起來的主抓經濟領域的幹部,在短短3年時間,葉利欽就身居蘇共高層。然而葉利欽在蘇共黨內的政治資源只有戈爾巴喬夫,而戈爾巴喬夫在1990年的總統選舉中,又當選了總統。所以,在蘇共黨內,葉利欽沒有任何可能挑戰戈爾巴喬夫的地位。在1990年7月,葉利欽乾脆退出了蘇共。如果葉利欽還指望著戈爾巴喬夫再次提拔他,他需要重新加入蘇共,並再次得到戈爾巴喬夫的重用。在蘇聯的政治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難出現。

因此,不甘平庸的葉利欽選擇了另一條路,他效仿戈爾巴喬夫,也將自己塑造成改革者的形象。在當時的蘇聯,由於經濟的持續低迷,改革已經成為了最大的政治正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只是對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只是小修小補,同時有首鼠兩端,以乞求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援助為條件進行了私有化從而動搖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最終失敗,而使蘇共徹底失去了民心。蘇共失去民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蘇聯加盟共和國擺脫蘇共束縛的決心。

這些,都被葉利欽看在眼裡,他決定將改革再進一步,執行更為激進的改革措施。此時的蘇聯氣數已盡,迴天乏力,蘇共已經成為了政治負資產,葉利欽把政治鬥爭的陣地從蘇聯轉移到俄羅斯,因為他不想把自己的政治生命拿去給蘇聯做陪葬品。葉利欽的如意算盤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蘇聯加盟國獨立後,聯合這些這些獨立的加盟國,組成獨聯體,取代蘇聯,依然是一個聯邦制的帝國,俄羅斯聯邦作為最大的聯邦,依然掌握最大的發言權,事實上的權力並沒有比原蘇聯總統減少。

葉利欽找到了他的盟友,包括美國人,他們以改革的名義進行了很多旨在顛覆政府和國家的政治活動,最終,加劇了蘇聯的政治危機,最終解體。此後,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第一時間到位,幫助新生的俄羅斯政權穩定形勢。

不過,出乎葉利欽們的預料,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以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為首,各加盟共和國不願意在一個類似於蘇聯的組織裡充當二把手,而是想真正的獨立。因此,葉利欽的獨聯體沒能成為另一個版本的蘇聯,反倒成為這些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國互相承認主權的一個國際組織。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正式滅亡。葉利欽接管了戈爾巴喬夫的全部權力,成為俄羅斯獨立後的首任總統。距離他被解職僅僅4年,他就得到了他所希望的全部,代價是國家政權的崩塌。

中國歷史上的北宋王朝的滅亡,與之相比,有其相似性。宋朝的政治制度設計遵循著制衡的原則的集體領導體制,國家大政方針即使出現失誤,也不會造成亡國慘禍。可是宋神宗時,為推行王安石變法,權力集中到了宋神宗,而接任的徽宗朝君臣無論品德和操守都無法與神宗朝相比,尤其是蔡京以諂媚侍上,推行他的政治設想。如此,以至於群小爭媚於朝。北宋君臣在面對亡國之禍時,計無所出,處處損招,最終將一個有兵、有糧、有錢、有民心的煌煌王朝給斷送了。

蘇聯的解體,是一些野心傢伙同外國顛覆勢力進行的一次政治賭博行為,但也有其自身原因。蘇聯採取的個人元首體制,會降低其統治糾錯能力,人才上升渠道中斷,才是葉利欽放棄了蘇共黨內糾錯的努力,而新開一局。只是,時勢的發展,遠超出了葉利欽們的掌控。當他們被時勢裹挾著往前走的時候,即使意識到當初的錯誤,也不可能有機會更改了。


而知而行


蘇聯是一個由15個離心離德的加盟國鑄就而成的龐大帝國,它就如那代表著無盡權威的鋼鐵王座一般,用熾熱爆裂的火焰將十五把巨劍燒融在了自己的座身上。


這些劍都有著自己的意志,它們大多數都渴望能無拘無束地馳騁天下,而不是被拘束在鋼鐵王座之中,如果不是有火焰的存在壓迫,他們必然會從鋼鐵王座中反叛脫離、瞬間抽身騰上天際。

蘇聯離心離德的各加盟國們

蘇聯的每個加盟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雖然它們都受到了蘇聯這個龐大王座的掌控、拘束,但是在這些加盟國中,他們都是保有自己權力的。

每個國家有著自己的領導人以及自己專門的統治系統,除了不能違背蘇聯最基本的律法之外,他們可以制定獨屬於自己的法律,自主管理著自己的國家。

蘇聯的主體是俄羅斯,蘇聯在建立之初,就是蘇維埃取代了俄羅斯帝國,在經過發展後,才慢慢擁有了其他14個加盟國,才有了蘇聯這個龐大的國家聯盟。


在其他加盟國的成員們看來,自己就是被壓榨的對象,身上無時無刻有一根抽取著他們新鮮血液的管子,向著龐大的王座供應著鮮血,然後轉移給其他的劍。

對俄羅斯這柄王座中最龐大的一柄劍來說,俄羅斯人也有這種想法,他們也覺得自己的血液在慢慢地被抽送給其他人,他們覺得這些血液如果保留在自己的身體內的話,那他們將會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以及更長久的壽命。

於是作為鋼鐵王座中地位最為崇高的一把大劍,它也對王座的行為產生了怨念,開始有了脫離王座的想法。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民族主義,因為很多加盟國都覺得自己在吃虧、覺得自己在蘇聯這個陣營中是吃力不討好的,所以很多加盟國早就存在有了想脫離蘇聯的想法,如果不是蘇聯恐怖的武力壓制著,那蘇聯早就崩潰了。

葉利欽沒有選擇走蘇聯老路的原因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因為戈爾巴喬夫致力地推廣總統制度,所以蘇聯出現了很多總統,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還有其名下15個加盟國的總統,葉利欽就是俄羅斯這個最大加盟國的總統,相當於一個最大的省長。

俄羅斯存在著非常多想讓俄羅斯脫離出蘇聯的人,他們是葉利欽權力的來源,所以葉利欽要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得安穩,他就得努力推動讓俄羅斯脫離出蘇聯。

如果他想當蘇聯的王,他手下很多人根本不允許,其他加盟國的人也不會同意。

更何況葉利欽想從俄羅斯總統的位置往上爬到蘇聯總統的位置上,那將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因為他距離蘇聯總統的位置,還有著幾位大佬橫亙在他們之間,所以如果想要保留蘇聯的話,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坐到那個位置上。

於是他就做了一件讓大多數人想聞樂見而又讓極少數人痛恨萬分的事情,他找到了其他加盟國的總統,跟他們簽署了退出蘇聯的協議。

蘇聯解體

在俄羅斯這個最大加盟國的退出號召下,其他的加盟國們都尾隨在葉利欽的腳步後,退出了蘇聯。

而這個結果是很多蘇聯高層不想看到的,不過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之下,他們也沒有辦法,最終只能幹瞪著眼,看著他們寄託了無限希望的輝煌帝國,崩潰了,一柄柄大劍閃爍著激躍的光芒,紛紛衝上了天際。


當然在這15個加盟國中,有一些是不想退出蘇聯的,他們就是中亞五國,這是五個加盟國因為沒有出海口的原因,所以實力比較薄弱,他們依託在蘇聯名下的時候,靠著蘇聯這個龐大靠山源源不斷地給養,生活得十分滋潤。

眼看著平白送來的福利準備飛走了,他們又怎麼可能甘心,所以他們成為了15個加盟國中反對蘇聯解體的國家,不過他們的影響力太小,根本起不到絲毫影響。

於是身為蘇聯加盟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立宛陶等國家就紛紛宣告了自己的重生。


所以說葉利欽是根本沒有資本成為蘇聯總統的,如果他想成為蘇聯總統的話,困難程度就像一個省長想要當皇帝一樣,通過正常途徑肯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況且當時他還和蘇聯這個龐大的體制鬧翻了,因此這條路徹底在他面前被堵死了,再加上他也不想冒著和其他加盟國鬧翻的麻煩幫助蘇聯,所以最終提議蘇聯解體是當時他面臨最好的選擇。


孤客生




蘇聯的憲法規定一切權力歸蘇維埃,蘇共的總書記實際上就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那我們不妨回頭看一下,列寧是到死才交權,斯大林同志也是如此,赫魯曉夫是個例外,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同樣是如此。

因此,就連蘇聯人民也稱自己國家是老人政治,終身政治。不客氣的說和歷史上的皇帝也沒有並沒有什麼區別,皇帝死了指定新的接班人,然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們來看下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的出生年月,兩個人都出生於1931年。再來看結果,葉利欽在2007年就死去了,而戈爾巴喬夫至今還健在。


分析到這個地方,你就明白了,按照蘇聯的制度,葉利欽是永遠也接不了戈爾巴喬夫的班的。

就象司馬懿一樣,能夠最後奪權成功,是因為自己活得夠久,他把當時所有的能人都給熬死了,自己才最終出頭。

顯而易見,葉利欽的身體還不如戈爾巴喬夫,葉利欽2007年就死了,戈爾巴喬夫到現在都還沒有死。戈爾巴喬夫不死,葉利欽拿什麼去接班。



排除上邊說的這個情況,就算葉利欽的身邊比戈爾巴喬夫要好,接班的也不一定是葉利欽。

蘇聯選拔領導人最關鍵的一個標準就是聽話,用前領導人的話說就是:你辦事我放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核心標準。

尤其是到了後來,這個現象越來越明顯,因為要聽話,只能選自己的嫡系,也往往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所以安德羅波夫上任不到兩年就死了,契爾年科則更短只當了一年零三個月就死了。前邊的斯大林30年是最長的,赫魯曉夫因為是因政變被迫下臺擔任了11年,勃列日涅夫擔任了19年。

因為蘇聯領導人變成了老人政治,導致了很嚴重的結果,就是社會體制僵化保守,官員貪汙腐敗,底層人民生活困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不得不採取改革措施,來挽救蘇聯的困境。但整體官僚水平限制了他的發揮,他不能太激進,更不能太保守,他必須考慮到黨內主要大佬們的意見,在集體領導的制度下,最高決策要經過投票表決,通過後才能實施,這樣的改革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葉利欽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最終也被戈爾巴喬夫給免職了。按照官場規則,得罪了大老闆,大概葉利欽的政治前程到這也就結束了。



葉利欽是一個不信命的人,他從小的性格就是折騰。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折騰,吾寧死。

葉利欽和歐美各國政要取得聯繫,以激進改革者的姿態出現在蘇聯人面前,民主戰士、受蘇聯體制迫害的人,獲得了西方國家及大量反對蘇聯人群的青睞和支持,大批的人及資金聚集到葉利欽身邊,葉利欽開始在全國各地演講宣傳自己。

葉利欽的大規模宣傳為自己在蘇聯人民面前得到了不少加分項,但仍不足以支持他最終奪權成功,他還需要等待,等待對手們犯錯誤。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黨和政府內部的人對他的改革普遍不感興趣,導致改革沒有大的突破,也沒有一個好的結果。戈爾巴喬夫再次激進起來,希望能夠有點成就,宣佈開放媒體監督,然而點燃了蘇聯滅亡的火種。

國內馬上就出現大量揭露斯大林獨裁專制和爆行的文章,整個蘇聯模式受到了蘇聯人民的質疑,向右轉已成為社會主流。

1990年,戈爾巴喬夫宣佈宣佈蘇聯進入多黨制度,這一次就直接把蘇聯送上了一條不歸路,在國內有很高民意支持的葉利欽終於有了自己發揮的平臺。



1990年5月,葉利欽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支持,順利當選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正式成為蘇聯內部民主派的帶頭大哥。1990年7月,蘇共28大上葉利欽提出的一系列主張沒有被通過,葉利欽正式退出蘇共,和戈爾巴喬夫正式決裂。

早在1990年6月,葉利欽就宣佈俄羅斯退出蘇聯,在全民公決中,得到了57%的支持率,這標誌著蘇聯人民已經對蘇聯和蘇共失去了信心。

1991年8月,蘇共內部展開了激烈鬥爭,戈爾巴喬夫一度被軟禁。這時葉利欽直接指責蘇共的政變違憲,戈爾巴喬夫被迫解散蘇共中央。在這一年底,戈爾巴喬夫再次被迫把象徵最高權力的“核按鈕”移交給葉利欽,標誌著葉利欽最終奪權成功。



葉利欽明白,想成功上位的唯一機會就是打倒蘇共,解散蘇聯。在蘇聯舊的體制內部,象他這樣的人是沒有出頭機會的。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當然蘇聯體制的落後才是蘇聯倒臺的根本原因,最終憤怒的蘇聯人民選擇了葉利欽,並不代表蘇聯人民支持葉利欽,而是蘇聯人民對蘇聯和蘇共失望了,他們想換一種活法,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

葉利欽不過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併成功上位。


新知傳習閣


葉利欽當年不從蘇共黨內去挑戰戈爾巴喬夫,而是另立山頭把俄羅斯變成自己的地盤,原因比較多,一方面是蘇共黨內比較難上位,另外也有當時蘇共已經日薄西山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葉利欽自己的政治站位。

蘇聯六七十年代的反體制知識分子從一開始就存在兩個派別,其一是以薩哈羅夫為代表的自由派,其二是以索爾仁尼琴為代表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這兩派各有支持者,事實上彼此聯繫並不是太多,但葉利欽成功地同時動員起了這兩邊,尤其是後者,甚至可以說這就是葉利欽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葉利欽在1989年當選俄羅斯議會主席之後曾經說過,“對於今天的俄羅斯,中央既是殘酷的剝削者,又是吝嗇的施捨者”。他這個話有背景和聽眾的考慮,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在當時是把蘇聯體制視為對俄羅斯民族的剝削的,認為俄羅斯聯邦一直是一個在給其他加盟共和國輸血的角色,如果沒有那些經濟落後的加盟共和國要養,俄羅斯不至於會落到八十年代物資匱乏經濟停滯的地步。 這種形勢決定了葉利欽要的位置不可能是蘇共體制內的那個官職,他的全部民意基礎和蘇聯中央政府都是背道而馳的,葉利欽曾經被很多人評價為“野獸般的政治直覺”,突出例子之一就是八十年代末公開退黨。

蘇聯解體過程中當時的俄羅斯聯邦是個領導角色,即使在當時各加盟共和國都出現了民族主義浪潮的情況下,俄羅斯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案例,葉利欽當時的敵人根本不是戈爾巴喬夫,而是整個蘇聯中央集權體制,他要的是從中央把權力搶回到地方上來,而不是要讓自己成為最高掌權者。

實際上當時也有其他的葉利欽追隨者打的是試圖讓葉利欽接管蘇共從而保住蘇聯國家的主意,這種思路的要點在於放棄共產主義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解散蘇聯,蘇聯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國家開始轉型,而不是現在這樣從各加盟共和國的分崩離析開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在於同樣的思路在二十世紀初杜馬建議尼古拉二世退位的時候就已經上演過,當時勸說尼古拉退位的是一夥保皇派,目的是要用尼古拉退位來維持沙皇君主專制制度。結果當然是失敗了,正如把葉利欽視為保存蘇聯的最後希望的那些人也毫無懸念地失敗了。


路塵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並非不想做整個大蘇聯的領導人,而僅做俄羅斯的領導人,是做不到原因如下: 1、葉利欽是地方領導人,葉利欽1985年任莫斯科市委書記,因為指責戈爾巴喬夫被解除書記職務。1988年被解除的蘇聯主席團委職務,這說明他在蘇共內部根本就影響力,想取代戈爾巴喬夫一點可能都沒有。就算論資排輩也排不到他。1990年,任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他僅有的影響力都在俄國,對蘇內部的其他國家他一點威望都沒有。

2、葉利欽當時沒實力控制整個蘇聯,各共和國認為是蘇聯的存在制約了自己的發展,抑制了自己的發展自由、措施和理想。如一旦脫離蘇聯,自己就會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成員,西方國家就會像美國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經濟一樣去幫助他們,他們就會變得跟西方國家一樣,繁榮、富強,讓他們立即飛黃騰達。

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都想自己掌權擔任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人。他們都以為只要走向獨立、自由,首先他們的權力得到了鞏固,他們成了國家的奠基者和最高領導人,上面再也沒有一箇中央來約束自己了。

3、由於蘇聯的發展是計劃、統籌模式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模式、版圖都比較單一,簡單一點說就是有的共和國是種菜的、有種糧的、有出煤的等,但都必須接受蘇聯中央的統一調配。這就導致了心態失衡,俄羅斯當時是各個加盟共和國中領土最廣、實力最強,葉利欽本身覺得俄羅斯養活了整個蘇聯而憤憤不平。他是迫不及待的想把俄羅斯與蘇聯剝離,哪裡還有心思去凝聚蘇共,當蘇聯總統?

4、在東歐劇變的形勢下,蘇聯內部各加盟共和國已人心惶惶,離心離德,獨立的浪潮已經席捲全國。在當時情勢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能夠凝聚整個蘇聯的民心了。當然葉立欽本人在觀念上不贊成社會主義制度,主張倒向西方,分裂蘇聯也是西方國家的意願!

5、葉利欽逮捕軍方政變人士,推翻戈爾巴喬夫,喊的口號就是推翻蘇聯獨裁,還俄羅斯民主自由,哪裡還有臉再去搞蘇聯復辟?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觀點,請點贊和轉發。如有更高見解,請評論區留言!


美麗青春您真痘


葉利欽當然想取代戈爾巴喬夫來掌控整個蘇聯,只不過受實力所限他的影響力只能遍及整個俄羅斯聯邦而無法深刻影響到其它的加盟共和國。還有一點就是在蘇共中央葉利欽沒有支撐它掌控整個蘇聯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葉利欽只能退而求其次來做俄羅斯聯邦的老大,至於其它加盟共和國就只能任其獨立建國了。

美國在蘇聯末期的動盪歲月中為蘇聯的解體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葉利欽不斷的與其最重要的西方支持者老布什保持著精密的聯繫。對美國的要求可謂是有求必應,對於美國來說自己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蘇聯能夠解體當然是再好不過,美國必然會通過自己對葉利欽的影響力來推動蘇聯解體的進程。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葉利欽就好像一個叛逆的小孩,對自己曾經的祖國滿心怨恨卻對曾經的對手言聽計從,這在世界各國的關係史上也是難得一見的奇景。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在其總統葉利欽的帶領下全面倒向西方,這樣的轉折真是帶有戲劇性的色彩。葉利欽一心想著能在自己好友老布什的幫助下振興俄羅斯的經濟,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葉利欽把俄羅斯改革的規劃全盤託付給了西方的總設計師,完全按照西方的設計啟動了改革。

這一改革純粹就是餵給俄羅斯的一劑毒藥,從此俄羅斯經濟陷入不斷下跌的深淵,而西方當初承諾的援助資金卻遲遲不能到位。這對於俄羅斯脆弱的經濟來說只能是雪上加霜,俄羅斯就這樣不斷的衰退衰退在衰退。對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可對西方來說這種效果可真是求之都難得。

葉利欽就這樣一個叛逆老男人通過美國的包裝策劃終結了蘇聯,而他自己終於坐上了俄羅斯總統的寶座,不過到後來葉利欽也許是真正的明白過來了西方真的是靠不住的。這可是自己用血的教訓換來的結果,因此在選擇繼任者的路上終於聰明瞭一回,選擇了當今的強勢總統普京。普京也的確沒有讓葉利欽失望,在他的帶領下俄羅斯最終走出了蘇聯解體後的混亂,經濟發展總算有了一定的起色。

俄羅斯的發展進步可不是西方願意看到的,西方在普京向前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的撒滿荊棘,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切都是葉利欽強行終結蘇聯所帶來的惡果。葉利欽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而付出的代價就是全體蘇聯老百姓陷入深重的生活危機。


異域邊緣




蘇聯為什麼會解體?就是因為在原來意識形態的鐵幕封鎖下,戈爾巴喬夫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導致意識形態鐵幕出現鬆動,柏林牆倒塌,東西德國的融合,讓蘇聯人民看到了西方國家的繁榮和蘇聯的落後。開始了內部意識形態分裂的進程。

由於蘇聯的發展是計劃、統籌模式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模式、版圖都比較單一,比如有的共和國是資源型的、有的是農業型的、有的是工業型的等等,不管什麼型的,都必須接受蘇聯中央的統一調配。這就導致了心態失衡,資源型的國家會覺得,把他們的資源分配給了全蘇聯對他們很不公平。農業型的又會覺得把他們的糧食供應給了全蘇聯,也覺得很委屈。俄羅斯當是各個加盟共和國中領土最廣、實力最強,俄羅斯人民覺得俄羅斯養活了整個蘇聯,更是覺得憤憤不平。



葉利欽當時作為莫斯科市的市長,俄羅斯總統,他在蘇聯共產黨核心結構中並不具有主導地位,也就是說不太可能成為蘇聯領導接班人的地位。所以他本身就是主張俄羅斯和各加盟共和國獨立的人,也是用這個神主牌,把戈爾巴喬夫趕下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解散了蘇聯。


當時的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最大的念想就是推翻蘇共中央,自己掌權擔任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在當時看來,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人。他們都以為只要走向獨立、自由,首先他們的權力得到了鞏固,他們成了國家的奠基者和最高領導人,上面再也沒有一箇中央來約束自己了。其次,他們以為只要這樣,他們就會變得跟西方國家一樣,繁榮、富強。

他們認為是蘇聯的存在制約了自己的發展,抑制了自己的發展自由、措施和理想。而且一旦脫離蘇聯,自己就會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成員,西方國家就會像美國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經濟一樣去幫助他們,讓他們立即飛黃騰達。




葉利欽本身也有蘇聯拖累了俄羅斯這樣的思想,加上上述的一些內心意識,他是迫不及待的想把俄羅斯與蘇聯剝離,哪裡還有心思去凝聚蘇共,當蘇聯總統?再說,他逮捕軍方政變人士,推翻戈爾巴喬夫,喊的口號就是推翻蘇聯獨裁,還俄羅斯民主自由,哪裡還有臉再去搞蘇聯復辟?


謝金澎


蘇聯政權是高度穩定的!根本不會給機會讓任何人有取代的機會。葉利欽曾經嘗試和平過渡逼戈爾巴喬夫辭職,但是結果就是葉利欽被戈爾巴喬夫免職,踢回了俄羅斯。所以,他只能採取武裝行動的方式奪權。

翻開蘇聯帝國的建國史可以看到,蘇聯本身就是鐵腕的。比如,在二戰以前,斯大林的鐵政策,數百萬人被拘役,數千萬人被流放,被迫害死的也有近千萬人,當時的蘇聯行政,殺個人跟殺個雞一樣。還有某些人比比誰殺的人多。但是蘇聯人就是拿斯大林沒有辦法!這足以說明蘇聯政權的高度穩定,蘇聯對軍隊管控有唯一的領導權。

在戈爾巴喬夫時代,葉利欽本來是沒有機會推翻成功的!葉利欽當時雖然是俄羅斯黨的領袖,但是並不代表他掌控了軍隊,他手裡的武裝力量也不強。只是因為蘇聯破產已經好幾年了,士兵們大量缺編,將士們普遍在賺外快補貼家用,使得戈爾巴喬夫根本調不動軍隊。假如蘇聯仍然有斯大林時期的經濟,軍隊足員,將士得命,那麼十個葉利欽也得歇菜。


優己


葉利欽是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支持,才當上了俄羅斯總統,那個時候,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不是選舉出來的,而葉利欽是俄羅斯人選出來的。

所以葉利欽必須維護俄羅斯人的利益,而不是蘇聯的利益,不然通過俄羅斯的選舉,葉利欽就得下臺。說白了,蘇聯解體是俄羅斯人想要的結果。

在蘇聯時代,是計劃經濟,各個加盟共和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只有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不需要蘇聯中央的撥款援助,也就是在所有的加盟共和國中,只有俄羅斯和阿塞拜疆是出血的,別人都是吸血的。

阿塞拜疆非常的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幾乎全是俄羅斯在出血,蘇聯經濟不行的時候,俄羅斯人怨氣很大。

那如果葉利欽當上了蘇聯總統,就必須顧及所有的加盟共和國,那俄羅斯人不滿意就會選出新的俄羅斯總統來追求獨立,這樣葉利欽當上了蘇聯總統也沒用。

如果葉利欽當上了蘇聯總統但偏心俄羅斯,其它加盟共和國就會不滿意而追求獨立,所以葉利欽當上蘇聯總統也沒用。

所以葉利欽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做俄羅斯總統帶領俄羅斯獨立。


上丞工作室


1、法理問題。葉利欽是地方領導人(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總統),不是中央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下臺,依法應該是蘇共中央或最高蘇維埃的某某領導人即位(具體是誰詳見蘇聯當時法律)。

2、實力問題。葉利欽當時沒實力控制整個蘇聯,需要其他加盟共和國協調,比如獨聯體的成立,俄羅斯、烏克蘭(綜合國力第二)、哈薩克斯坦(面積第二)、白俄羅斯都是有核國家,地方政府聯合起來搞垮中央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