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哭又鬧、餵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經常有寶媽反應,小寶寶拒絕寶媽託在手裡頗具“重量”的乳房,無論是換了左邊換右邊,只要把乳頭往寶寶嘴裡放,寶寶都用哭鬧來強烈拒絕。每次折騰十幾分鍾後,就只能求助於吸奶器。“你看看這個魔星,怎麼就那麼討厭吃奶呢?又不喜歡奶瓶,擠出的奶只能吃一點點。她還不吃奶粉。我都快被她折磨成產後抑鬱了。”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遇見同樣問題的媽媽們,我們還是老規矩,拿起小本子記起來吧。

首先,在你怪你家寶寶不吃奶前,先看看你自己的“姿勢”是否有問題?

給寶寶餵奶是一項技術活,哪怕是一個簡單的給奶頭的動作,也是需要技巧的。我們要學會“撩”一下寶寶。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媽媽用C字型的方法托起乳房,先用乳頭刺激寶寶的口周圍(就這麼撩),使寶寶建立覓食反射,當嬰兒的口張到足夠大時,再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在寶寶口中(記住不要只是乳頭,還要讓寶寶含乳暈)。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PS:這裡我們解析下C字託乳法,為那些還沒有GET到哺乳技能的媽媽們。

食指支撐著乳房基底部,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兩個手指可以輕壓乳房,改善乳房形態,使寶寶容易含接。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過程當中託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頭處。如果寶媽的乳房大且下垂,用手托住乳房可幫助乳汁流出。如果乳房小而高,在餵奶時手不需要總托住乳房。並且寶媽的手不能總壓在一個地方,這樣會導致乳腺管流通不暢而引起乳腺炎。

那麼如何判斷媽媽的操作是否正確,我們可以觀察7個要點來判斷:

1、寶寶嘴張的很大:寶寶的下頜貼在乳房上,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

2、下唇向外翻:嬰兒下唇外翻,寶寶嘴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

3、舌頭呈勺狀環繞乳暈;

4、面頰鼓起呈圓形:吸吮時面頰如果內陷,這表示寶寶只含住乳頭而沒有含接到乳暈。

5、寶寶口腔上方有較多的乳暈:

6、慢而深地吸吮:慢而深地吸吮,有時突然暫停一下,再開始幾次較快的吸吮。

7、能看或聽到吞嚥:如果寶寶吸吮時伴有咂咂聲(爸爸可以貼著寶寶聽哦),這說明含接姿勢不正確,吸吮無效。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爸爸來協助

姿勢不正確的後果

如果你的操作不正確,那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媽媽會出現乳頭疼痛或皸裂,甚至會得乳腺炎。而寶寶則會出現吃奶時間長總是哭鬧、腸脹氣的情況。當寶寶總吃不到足夠的奶,就可能受挫以致於完全拒絕吃奶(就像閨蜜的小寶寶),體重不增,甚至營養不良。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惡性循環之下,寶寶不吸奶,乳汁沒有很好排空,乳房可能就會產奶少,最終導致母乳餵養失敗。對於不接受奶粉的寶寶,出現營養不良也是遲早的問題。肥貓跟隨章醫生上門診的時候就遇見過不少這樣的情況。

相信媽媽們都清楚,親喂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媽媽們耐心的不斷嘗試,切不可因為最初寶寶無法做到有效吮吸或者拒絕乳頭,亦或是因為不正確的姿勢造成的乳頭疼痛,媽媽就放棄親喂而選擇奶瓶,這會導致寶寶越來越不接受親喂。

可愛又可敬的媽媽們,你親喂的“姿勢”正確嗎?正確點贊,錯誤的話就學起來吧!

章嵐,知名兒保專家、兒童心理治療師、兒童臨床營養師,現任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保健指導中心主任。

“章嵐育兒” 致力為萬千家庭提供科學的嬰幼兒餵養、護理、早教、疾病方面專業育兒方案,精準解決家庭育兒難題。

又哭又鬧、喂不飽、長不好,原來是媽媽這個沒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