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大未來——訪南京軟體園管理處副主任吳東越

近日,南京軟件園管理處副主任吳東越接受記者採訪,該專訪刊登在《江蘇信息化》2017年10-11合刊(總第188期),以下為專訪內容:

位於江北新區的南京軟件園是全市“一谷兩園”軟件產業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發展了集成電路產業、人工智能與物聯網、“互聯網+”等特色產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江北新區完成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400億元,同比增長達14%,預計全年將超過860億元。

新格局大未來——訪南京軟件園管理處副主任吳東越

園區發展成果

記者:吳主任,您好!我們瞭解到南京軟件園是全省首批國家級軟件園,已經走過了近20個年頭,是一個老牌軟件園了,您能否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些年的發展成果?

吳東越:首先感謝《江蘇信息化》對南京軟件園的關注。我本人親歷了南京軟件園開發建設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和南京軟件園共同成長的。南京軟件園於1998年開始規劃,1999年經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設立,2011年市委、市政府在高標準建設中國軟件名城的戰略決策中作出以打造“一谷兩園”軟件產業集聚區為重點後,南京軟件園迎來了大發展時期。多年來,園區先後獲評江蘇省首家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創新基地、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等稱號。一些耳熟能詳的優質軟件企業都是從我們這裡成功孵化出來的,比如焦點科技、欣網視訊、聯創、三寶科技、擎天科技等等,他們現在都成為了軟件產業領軍型企業。去年園區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750億元,超億元企業有21家,超千萬元企業28家,上市公司28家

,有6家全國百強總部企業或分支機構在我們園區。我們的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CMMI認證企業有32家,高新技術企業50餘家,省級軟件企業技術中心9家。秉承十九大堅持新發展的理念,我們將全面開放新格局,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堅持規劃引領

新格局大未來——訪南京軟件園管理處副主任吳東越

記者:確實如此,除了大的政策環境以外,近年來,南京軟件園在經濟和社會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園區環境都煥然一新,這也成為園區吸引人才的一大優勢,您能談談園區在規劃建設上的一些思路嗎?

吳東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環境,美好環境讓美好生活錦上添花。產城融合,加速轉型是我們現階段要做的。剛開始時園區只關注生產和工作,以效率為先。後來加入了一些配套功能,再後來園區強調產業鏈系統的平衡、開放與融合。現在我們更關注產城融合,以產融城,以城促產,將產業與人緊緊融合在一起,因為以人為本的便利性以及活力值對園區很重要。

具體來說,我們請世界第七大設計院——新加坡締博建築事務為園區度身定製了規劃方案,我們未來要建成集商務辦公、科技研發、娛樂休閒、生活配套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城市綜合社區。

交通方面,周邊南京北站綜合客運樞紐已公開規劃,共有8條通道對接主城,2條地鐵貫穿園區。同時園區優化交通路網,結合景觀設計營造怡人及有親和力的人行網絡系統;功能方面,園區結合動態混合概念優化功能佈局,引進城市功能,完善中心內的服務配套設施,強化核心功能、建築功能和空間形態實現多樣性;形象方面,園區建立城市界面的新形象,打造獨特中心區的新城市形象成為其標示性;配套方面,加快星火路公交換乘樞紐商業體、緯八路商業街、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打造門面新地標,以及今年星悅城共享街區與龍湖天街的相繼落戶,園區商業氛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為了提升承載能力,新載體正加快建設,總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其中重點打造星火路沿線,以創智大廈、長峰航天、星火E方、東大集成、瑞益恆通及惠通等產業項目,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產業格局。

聚焦重點產業

新格局大未來——訪南京軟件園管理處副主任吳東越

記者:談到主導產業,南京軟件園目前把集成電路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園區投資建設的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ICisC)在全國範圍內已經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而取得這些成果也就花費不到一年的時間,肯定付出了不為外人道的艱辛吧。

吳東越:是的,方向和努力都很重要。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進入深度調整與轉折期,這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期,更是發展的攻堅期。產業基金還將持續引領IC產業投資熱潮,“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陸續實施也將有力支撐產業實現跨越發展,5G通信、人工智能以及量子通信等新興領域的應用,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不斷提供新活力。

我們園區位於江北新區直管區,此次藉助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打造壯大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契機,圍繞“兩聚一高”“兩高兩強” “兩落地一融合”的目標要求,佈局和構建集成電路的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切實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搶佔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

一是科技成果項目落地和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方面,我們圍繞打造技術平臺、支持高校成果轉化、加大重點企業引進力度等開展工作。我們打造了ICisC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創業南京”、 “千人計劃”等高校人才、專家與企業對接落地的項目有5個;全國前10名的IC設計公司中已有3家落戶在此;科教人才及金融資源不斷匯聚,如國家ASIC工程中心、香港應科院等科研機構;目前正積極推進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研究院等4個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

二是校地融合發展方面,ICisC已聯合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7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南京)人才培養聯盟,建立了集成電路電教培訓中心。中心和Synopsys、工信部CSIP“創芯工匠”、中天等多家單位建立聯合課程體系,為區域的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給。同時我們推動校企深度合作,邀請國內外高校知名學者舉辦專業講座。

三是加強國內外創新合作方面,ICisC承接的2017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暨第六屆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大會是歷屆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組織開展的SOI國際產業聯盟高峰論壇,也在業界反響熱烈。

現在,面向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領域的中早期投資的產業基金也已經成立,國家芯火計劃項目也花落園區,另外還入選了國家工信部首批雙創平臺,這些都標誌著我們園區在集成電路產業上的示範性作用已初步顯現。

推進平臺建設

新格局大未來——訪南京軟件園管理處副主任吳東越

記者:您剛剛為我們介紹了園區的產業特色以及服務工作情況。除了引進人才之外,在助力企業發展又有哪些成功經驗?

吳東越:凡事預則立,只有抓住核心前沿技術才能走在產業前列。我們始終把創新平臺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們圍繞產業鏈核心環節,加快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積極建設了集成電路平臺,以全球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視角,立足江北、覆蓋南京、服務全省,力促區域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專業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金融資本和產業對接。提供EDA共享服務、MPW流片服務、IP池服務、儀器共享服務,4個方面服務目前已全面開展。

抓住歷史機遇

記者:目前江北新區已經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南京軟件園作為江北新區創新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您是如何看待對園區的影響的?

吳東越:大家都能夠看到,江北的發展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歷史契機。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要把南京江北新區等重要平臺,打造成人才高地、創新高地、產業高地。南京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強調,江北新區是南京落實“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核心載體。國務院批覆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兩年多來,新區結合“4+2”現代產業體系,全力培育壯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千億級產業集群,經濟發展數據靚麗,並積極出臺了相關政策,打造了相關軟環境,紮實推進了各種基礎工作,總體開發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南京軟件園也正積極融入江北新區、蘇南國家自主示範區的國家規劃部署,堅持“高端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和“企業化、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思路,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軟件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尤其在政策層面,園區的創業者陸續得到國家、省、市、新區等各級政策的扶持和鼓勵。根據省40條、市36條、江北新區促進創新創業十條等,我們近期也會陸續出臺針對性扶持鼓勵政策。另外,我們一直以來積極搭建和企業互動交流平臺,做好自各類專項資金等政策宣傳及申報,營造優良的科研環境,重點支持自主創新、扶持龍頭企業、培育重大品牌、推動應用示範,促進人才及產業資源的集聚。

未來可期

記者:通過吳主任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南京軟件園正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與物聯網、互聯網+產業三大主導產業,用搭建高端平臺、引進培育人才等多種舉措助力企業發展,彷彿也看到了軟件園未來國際化和高端化的一個發展藍圖。您覺得“十三五”末的軟件園會是怎樣的?

吳東越:目前南京軟件園適逢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時機,可以說是迎來了又一輪發展的高潮。我們園區正全面推動產業的深度融合,從硬件到軟件、從物理到網絡,打造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鏈條,開拓全球化戰略視野。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南京軟件園將躋身國家級軟件園第一方陣,大家將會看到一個創新驅動、科技人文、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創業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