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硬件支撐的三星Galaxy S20系列,沒有“軟件”翻身仍然渺茫

作者 / 速途網 喬志斌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三星召開新品發佈會,正式發佈了新式摺疊屏幕“手機”Galaxy Z Flip,也帶來了年度旗艦系列Galaxy S20系列,除了高通驍龍865、LPDDR5、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的2K屏幕,頂配的S20 Ultra不僅搭載了“九合一像素”的一億像素HM1感光元件,還首次加入了潛望式鏡頭,支持最高100倍的數碼變焦,充分顯示出三星的“堆料”能力。

靠硬件支撐的三星Galaxy S20系列,沒有“軟件”翻身仍然渺茫


硬件方面看上去極為出彩的配置,讓三星新發布的旗艦再次“繼承”了部分KOL口中的“機皇”。然而,被行業稱為“機皇”的三星手機,卻在中國市場銷量慘淡,不僅坐穩了“others”陣營,同時銷量也一度跌破1%。

一邊是“機皇”盛名之下,一邊是“others”釘子戶,究竟三星出了什麼問題,才面臨如此“冰火兩重天”的境地?引起了速途網的注意。

太“硬”的發佈會

歷數三星手機的所有產品,速途網發現,在整個硬件產業鏈中,幾乎都能尋覓的三星的身影,而每一次產品升級,對於三星來說,幾乎都只是硬件技術的迭代。然而在軟件方面,三星始終不能講好軟件方面的故事,這就導致三星總是面臨“自己的工程師優化他人的軟件”的境遇。


靠硬件支撐的三星Galaxy S20系列,沒有“軟件”翻身仍然渺茫


無論是國外的蘋果,還是國內的小米、華為,都將“硬件+軟件+服務”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三星在軟件方面的缺失,讓其始終在生態建設的話語權上,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谷歌安卓以及其背後App開發者的臉色。

時至今日,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仍然是安卓陣營的第一名,然而2016年Note7滑鐵盧後在中國等市場表現一落千丈,對於安卓系統本就相對分散的話語權中更加式微。

而為了挽救表現慘淡的中國市場,三星也先後在發佈會中宣佈與支付寶、摩拜等國內軟件廠商合作,結合新品特性進行本地化服務。不過這些只是眾多本地應用的“鳳毛麟角”, 而Note系列經典的觸控筆,也因為生態話語權不足,僅能成為系統內部App的玩物。

本質上只是系統層面的修修補補,並沒有形成平臺化運作,功能的拼湊其實並不利於三星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

所以,三星的每一次發佈會幾乎都是“純硬件”的發佈會,在展示產業鏈的進步成果的同時,對於軟件避而不談。

雖然在海外市場大可以依靠“谷歌全家桶”撐起軟件的不足,但在沒有谷歌服務的中國市場,這恰恰成為了三星的痛腳。

換帥難挽中國市場頹勢

為了扭轉三星手機市場的頹勢,據韓聯社報道,1月20日,三星宣佈更換移動業務負責人原三星移動業務研發主管盧泰文任命為移動業務總裁。


靠硬件支撐的三星Galaxy S20系列,沒有“軟件”翻身仍然渺茫

雖然關於盧泰文,此前並無太多資料,而三星方面表示,盧泰文作為前移動開發負責人,書寫了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機神話,期待以富有創新的戰略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從他在三星的履歷來看,2018年升任移動業務部副社長,一年後晉升為社長,如今又成為三星手機“掌門”。短短的時間之內,盧泰文連連升職,頗有幾分臨危受命之意。

而據路透社消息,盧泰文上任後,還將推動將更多手機生產外包給中國和其它國家,消減成本以及更好地與華為等成本更低的中國對手競爭的戰略轉變。然而從2019年三星相繼關停中國工廠來看,應該是轉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東南亞國家。

如果通過消減成本,用降價來應對市場競爭,對於三星手機品牌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不僅不利於消化因硬件迭代而投入的大量研發生產費用,同時也會讓品牌溢價能力大打折扣。而在剛剛發佈的S20系列,其999美元的起售價,相比前代S10系列749美元的起售價,實際上不降反升。

速途網猜測,這很可能意味著三星可能選擇在中低端機外包生產的策略,通過將“性價比”作為核心競爭力,主要面向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市場,與本土品牌和中國品牌對抗,以尋求銷量與利潤增長。而對於本就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來說,面對國產品牌在價格、品質、本地化服務方面的不斷提升,單純的低價策略並非最優解。

總的來看,三星手機新“掌門”雖然銜著S、Note系列的光環,但是在短期之內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或不會出現明顯轉機。也許,隨著三星手機發力重心的轉移,或許未來將不再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定製化機型與服務,甚至慢慢退出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