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買全球賣全球」:轉換商業模式 提升本土品質

義烏“買全球賣全球”:轉換商業模式 提升本土品質

“義新歐”中歐班列是目前所有中歐班列中唯一由民營企業運營的班列。

中國小康網訊 獨家專稿

2000年,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到香港參加亞洲珠寶展,雖然拿了許多訂單,但是不少外商居然不知道義烏。“我們就用圓規在地圖上畫,讓他們知道,義烏距離上海只有6小時車程。”這件事,周曉光至今耿耿於懷。

在義烏,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一名長期在上海做貿易的外商,無意中在商品包裝紙中發現了一張義烏的報紙,才知道義烏小商品市場。

隨著中國加入WTO,義烏小商品市場再次轉向。2002年10月,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投入營運。這是義烏的第六代市場,也是順應國際化趨勢興起的現代化市場。截至目前,來自義烏的小商品已輻射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佔浙江全省八分之一,跨境電商零售額佔全省二分之一,全國四分之三的外商投資合夥企業在義烏註冊。

7月1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北京等22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其中,義烏是唯一的縣級市。

華僑華商是最早的推動者

義烏市副市長施文臻認為,義烏市場國際化,最早的推動者和受益者是華僑華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華僑華商到義烏,生意非常好做。我記得有位華僑曾說,在義烏做一個月貿易,比在歐洲做20年賺得還多。”

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WTO。此前的10月份,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工程動工興建,一年後投入運營,以全新的市場環境迎接各國客商。

同樣在2002年,舉辦了7年之久的義烏小商品博覽會,正式更名為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且升格為國家級國際性展會。2005年,義烏國際貿易額首次超過國內貿易額,標誌著義烏市場從以內貿為主轉向外貿為主。目前義烏市場的外向度已經超過65%。

民企打通最長中歐班列路線

“義新歐”中歐班列,被稱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成果,也是目前所有中歐班列中,唯一由民營企業運營的班列。這趟班列的運行,讓義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量迅速增長。

2017年,49列“義新歐”回程班列共帶回3670個標箱,同比激增822%。同樣在2017年,義烏市場出口額增長超過4%,進口額增長則超過了25%。

“義新歐”既是義烏對外開放“無中生有”的典型案例,也是義烏新一代商人的夢想延續。

2014年11月18日,滿載82個集裝箱標箱小商品的“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始發,經新疆進入哈薩克斯坦,再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最後到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全長13000多公里,運行時間約21天,幾乎橫貫整個歐洲,是目前所有中歐班列線路中最長的一條。

在此之前,這家來自義烏的民營企業,突破層層體制障礙,歷時33個月走完全部審批程序。2013年4月,首趟從義烏出發直達中亞的班列開通。

陸上開放的義烏,同樣謀求向海而生。通過對接浙江省“十三五”時期重大戰略平臺——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接入以寧波舟山港、義烏陸港、甬金高速、金甬舟鐵路為支撐,集江、海、河、鐵路、公路、航空六位一體的立體聯運綜合樞紐,助力義烏構建更大的對外開放格局。

各類展會是義烏小商品市場走向世界的另一隻推手。如今,每年上百個大小展會,就在周曉光的“主場”舉行。其中,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義烏電子商務博覽會,已成為展會中的品牌項目。尤其是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是僅次於廣交會和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中國第三大國際性展會。

德國廠家給義烏貼牌代工

行走在義烏,能感受到小商品被大市場推著走向世界的腳步,也能感知“世界超市”適應國內消費升級的迫切心情。

吉茂科技是一家跨境電商公司,被義烏的電商環境吸引,創始人賈才民2010年就來義烏創業。臨近晚餐時間,公共辦公區內,7個語種的員工,正在挑戰時差帶來的疲勞。這是義烏“買全球賣全球”的一個縮影。

在不久前結束的2018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上,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集中展示了工藝禮品、日用家居、母嬰保健等10萬餘種境外日用消費品。

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的進口商品館,就像進入了一個小型博覽會,來自全球的4.5萬餘種特色商品彙聚於此。

王東的廚具商店就在進口商品館,270多平方米的店鋪內,擺滿了來自德國的品牌廚具。

2008年,在德國經營義烏小商品的王東,也被義烏鼓勵進口的政策吸引,回義烏老家發展,還帶回了德國品牌廚具。“10年前,中國老百姓對德國廚具的認知度不夠,這幾年變化很大,德國廚具的品質已經被廣泛認可。”王東說。

意識到國內消費需求變化的王東,改變原來只給國外品牌做分銷的經營模式,在德國註冊了一個名為“女廚師”的鍋具品牌,並利用德國技術和工藝製造。“原來我們給德國產品貼牌代工,現在讓德國廠家給我們貼牌代工。”王東說,一模一樣的鍋具,因為品牌和銷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每口鍋的售價能降低400多元。

王東不是孤例。在義烏,越來越多的商戶,在擴大進口優質商品的同時,正通過轉換商業模式,提升本土商品的品質。(劉荒 黃海波 李坤晟)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道)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8年8月中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