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當中德軍敗於蘇聯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談文論史


作為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蘇德戰場也是被後人討論最多的地方,從希特勒閃擊蘇聯到蘇聯最後將紅旗插到德國屋頂,德國前期成功閃擊蘇聯出乎世界的意料,後期被蘇聯艱難反殺同樣出乎世界的意料。

那麼,為什麼不可一世的德軍會折戟蘇聯?納粹德國兵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靜夜史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個字:實力!

在實力的周邊,是那些壓垮德國的一根根稻草。我們仔細分析:

1、沒有搞定英國就掉頭東進

兩線作戰絕對是兵家大忌。希特勒想要避免這一點,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1940年,納粹德國消滅法國,完成了整個西歐大陸的征服後,將目標瞄準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

對於英國,希特勒並沒有想過立刻趕盡殺絕。但是此時英國的存在勢必嚴重威脅德國後院,在不列顛空戰中,為報復希特勒對倫敦的空襲,丘吉爾組織過一次對德國本土的空襲,這使得希特勒意識到英國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但是此時的希特勒面臨著兩個嚴峻挑戰:

一是德國的陸軍雖然極其強悍,但是海軍和空軍的實力則遜於英國,作為傳統海洋強國,英國的海上力量輝煌一時。而渡過英吉利海峽需要海軍,海軍的安全又需要空軍的掩護,加上英國的雷達技術也比德國先進,這些都讓希特勒一籌莫展;

二是德國在緊張地對蘇備戰時,蘇聯也在積極謀劃進攻德國。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就是蘇聯進攻德國的前奏,如果不先下手為強,缺乏縱深的德國很有可能被蘇聯一擊必殺!

不過有一點令人欣慰,蘇聯軍隊在蘇芬戰爭中的表現堪稱一塌糊塗,大清洗帶來的負面效應太過明顯,導致蘇聯傷亡慘重。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斯大林想要突襲德國,這樣的動員能力真心令人不敢恭維。

那麼,希特勒如何對英國的呢?先勸降,遇到了死硬的丘吉爾;要進攻,遇到了英國上下的大反殺。

按照希特勒的設想,英國和德國媾和,德國同樣可以避免兩線作戰。但是丘吉爾不吃這一套,所以希特勒只能打。

但是,德國在打了一半之後就不打了,給了英國喘息之機,這是德國犯下的第一個錯誤。因為只要有英國在,美國的援助就有落腳點,英國的轟炸機就能覆蓋到德國本土。

如果德國不斷保持對英國的攻擊,即使傷亡較大,但也會大大削弱英國,最後拿下英國也不是沒有可能,可惜德國最後選擇了放手!

蘇德戰爭爆發後,英美盟軍正是不斷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牽制了德國大量的空軍力量,才有效減輕了蘇聯的正面壓力!

2、低估了蘇聯的抵抗意志

希特勒在開始進攻蘇聯後,曾大聲宣告,用3個月滅亡蘇聯。

但是,德國最終還是被蘇聯反殺。究其原因,是因為希特勒低估了蘇聯人的反抗意志。

1939年11月的蘇芬戰爭是希特勒決心消滅蘇聯的重要因素,因為在此戰中,蘇軍表現出的低水平,不僅讓世界譁然,更讓希特勒認為蘇軍真的不堪一擊。然後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閃擊蘇聯。

應該說,德國的突襲是極其成功的,雖然蘇聯對德國的進攻有所準備,但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斯大林在收到情報後仍然對當前的形勢感到樂觀,所以面對德國的突然進攻,蘇聯猝不及防。

事實上,導致蘇聯前期一潰千里的,不僅僅是斯大林的麻痺大意。更有蘇聯大清洗帶來的無窮貽害。

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斯大林在蘇聯掀起了空前規模的大清洗,無數元帥和將軍落馬,蘇聯的國防力量受到了毀滅性的傷害。

在德國進攻蘇聯前,蘇軍全軍指戰員的素質大幅度下降,很多連級指揮官甚至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在德國素質大踏步前進時,蘇聯軍隊素質卻在停滯不前甚至大踏步後退,作戰思想落後,軍官素質低下,這導致蘇聯對於現代戰爭的接受能力大打折扣。

等到德軍進攻時,蘇聯全軍猝不及防,根本就不能組織有效的防禦。開戰四個月,蘇聯軍隊損失慘重,其中在7月份開始的基輔會戰中,超過66萬蘇軍被俘,成為蘇德戰爭中蘇聯最恥辱的一頁。

到莫斯科會戰前,蘇聯損失軍隊將近300萬人,其中超過70萬人被俘,飛機損失了96%,火炮坦克等損失不計其數。此時蘇聯損失了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喪失國土超過150萬平方公里。

因為蘇聯的主要國防力量都佈置在西部地區,侵佔波蘭東部後蘇聯又將陣線大規模西移,這導致蘇聯的大部分裝備都在德軍閃擊戰的打擊範圍內,所以開戰之初傷亡殆盡。

雖然德軍到莫斯科時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但是蘇聯真正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但是,蘇聯並沒有屈服,更沒有放棄莫斯科。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在最後關頭選擇留下了,和莫斯科共存亡。在斯大林的鼓舞下,蘇軍士氣高漲,逐漸穩住了陣腳。

然後斯大林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震驚世界的紀念十月革命勝利閱兵式,隨後蘇軍對德軍發起反攻,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可以說,斯大林的堅決抵抗是希特勒沒有想到的,正是這樣的堅決抵抗讓希特勒陷入了蘇德戰爭的泥潭,最終輸掉了戰爭。

3、總體戰略存在偏差

對於德國而言,兩線作戰是大忌,因為輸掉一戰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兩線作戰的掣肘,這一點希特勒心知肚明,所以也在竭力避免兩線作戰的發生。

所以,希特勒和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然後大舉進攻西歐,然後又在西歐只剩英國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大舉進攻蘇聯。

在希特勒看來,雖然英國的事情還沒處理完,但是短時間內英國無力反攻,這段時間拿下不堪一擊的蘇聯足夠了,希特勒定下的目標是三個月。

不過希特勒把蘇德戰爭想得太簡單了,日本也是如此。在一戰前,決定整個戰爭勝負的,基本就是幾場關鍵戰爭,比如法德色當決戰,日俄對馬海戰等。

但是一戰之後,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幾場戰役已經不能完全決定戰爭的成敗了。雖然蘇軍屢戰屢敗,但是隻要斯大林不投降,德軍就得一直打下去,直到消滅斯大林為止,這讓適合速戰速決的德國很受傷。

所以,將戰爭的勝利寄託在戰役的勝利上是極其不靠譜的。因為戰略的偏差,導致德國沒有進行持久戰的各種準備,所以一旦德國陷入戰爭泥潭,衰敗就不可避免。

1941年10月莫斯科會戰開始後,天氣轉冷,德軍鞭長莫及的後勤供應導致很多德軍只能穿著夏季軍裝和蘇聯作戰。

希特勒在缺乏蘇聯基礎設施資料的情況下貿然進攻,導致大軍陷入東歐平原上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因為對蘇軍的估計不足,以為蘇軍只有180個師,結果戰爭開始後蘇聯迅速動員超過360個師,導致德軍筋疲力竭;

同樣是因為沒有做長期戰爭的準備,德軍沒有有效的方法來組織美國隊蘇聯的大規模援助。導致德軍越打越少,而蘇軍則越打越多!

可以說,這一系列偏差,導致了德軍在陷入蘇德戰爭的泥潭開始,就註定了不可挽回的失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二戰中論單兵素質蘇聯不如德國,論軍隊整體素質蘇聯也不如德國;論武器裝備、綜合國力、蘇聯還是不如德國。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德軍在蘇聯折戟沉砂,抱恨而歸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導致了德軍敗於蘇聯。

其一、蘇聯抵抗的決心無比堅定。蘇聯抵抗德國的意志是十分堅定的,儘管有數百萬蘇軍投降了德軍,但是有更多的蘇聯軍民投入了抵抗德國的行列之中。蘇聯採用堅清壁野的戰術,將沿途所有人力、資源全部移至後方,讓德國無法在蘇聯本土獲得補給;又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德軍後勤線,讓德軍經常陷入缺衣少糧,槍彈不足的境地之中。最後蘇聯不惜代價的扼守斯大林格勒,那怕全城軍民死絕,也死死將德軍阻擊在斯大林格勒而不能前進一步。

其二、蘇聯空前絕後的動員能力,以及強大的重工業實力讓蘇聯能抵擋住德軍。斯大林在蘇聯推行計劃經濟,農村合作社,又集中全國資源發展重工業,在戰前又將重工業搬至大後方,因此蘇聯的動員能力是空前絕後的,生產武器的能力讓人咋舌。戰爭開始後蘇聯方面就損失了數百萬軍隊與無數武器裝備,不過憑著蘇聯強大的動員能力,很快蘇聯就擴軍到1700萬,工廠日夜不停的生產武器裝備,這為蘇聯反制德軍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三、蘇聯嚴寒的天氣幫助了蘇聯一把。蘇聯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德軍對此沒有充分準備,他們認為擊垮蘇聯只需要三個月,因此沒有充分的準備過冬物資,當雙方僵持不動時,有十多萬德軍最終被凍死在蘇聯。最終在蘇聯戰場上德軍損失約395萬軍隊以及無數物資。

其四、德軍的戰略失誤給了蘇聯喘息之機。德軍消滅蘇聯的軍事計劃是巴巴羅薩計劃,該計劃大體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和基輔;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戰爭開始後,德軍分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向蘇聯發動了閃電戰,進展十分地順利。中央集團軍攻佔了斯摩稜斯克市後距莫斯科只有380km了,擊滅蘇聯指日可待。但是德國的中央集團軍抽調了24個師去攻佔烏克蘭,基輔戰役雖然全殲蘇軍66萬人,但是錯過了攻佔莫斯科的時機,最終蘇聯緩過神來,在冬天的幫助下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


大秦鐵鷹劍士


二戰當中德軍敗於蘇聯的最主要原因是:希特勒的對手越來越多,導致德軍被圍毆。

一開始希特勒海上封鎖英國,陸地上攻擊蘇聯,打得不亦樂!

不列顛之戰雖然打消了希特勒攻佔英倫三島的計劃,但與此同時希特勒找到了打敗英國的另一個辦法:海上封鎖英國!

(歡送遠航的德軍潛艇)

這一招拿破崙用過,當時由於海軍力量不足,拿破崙只能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國人做生意,可是英國對海外殖民地的交通完好無損,導致封鎖失敗。希特勒的海軍水面戰艦雖然難以和大英帝國相比,但強悍的潛艇部隊卻可以依靠狼群戰術騷擾甚至切斷英國補給線。而英國作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島國,嚴重依賴海外進口物資。所以,當狼群戰術奏效的時候,英國就算實行配給制,也只能堅持半年時間。照這個趨勢,在潛艇部隊的努力下,只要沒有外來力量的大力支持,希特勒解決英國的時間肯定早於蘇聯。英國投降後,德國不再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對付蘇聯。

在東線戰場,德軍在面對已經適應的蘇軍雖然無法使用閃電戰,但仍然佔據戰場主動。而希特勒也已經從最初妄圖4個月擊敗蘇聯的狂想中恢復理智,開始準備和蘇聯打一場持久戰!

蘇聯一直在苦苦支撐

最初的閃電戰讓蘇軍措手不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數百萬大軍成為德軍戰利品,數百座城市被德軍佔領,導致蘇聯雖然在開戰一週後就已經發起全國總動員,但直到1942年2月,生產力水平才恢復到戰前。為了打贏莫斯科保衛戰,蘇聯甚至調來了在遠東防禦日本的軍隊,這無異於將後背留給日本人,好在當時日本已經決議南下與美國開戰。

(為打贏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極盡全力,圖為正在挖戰壕的蘇聯婦女)

莫斯科保衛戰雖然取得勝利,但也說明蘇聯已經達到動員能力的極限,所以雙方開始進入戰略僵持階段。雙方都在等待一個機會,希特勒等的是英國投降,斯大林等的是二戰局勢出現變化,美國能夠直接參戰!

顯然,日本成了其中關鍵性因素!

日本的作用

對希特勒來說,假如日本關東軍能夠攻擊蘇聯,在遠東牽制蘇軍最好不過。但顯然日本的目標不在北方,而是資源豐富的南洋地區。但是,這一帶為美英的傳統勢力範圍。日軍的南下勢必會和美英爆發衝突。於是,日本大本營做出了一個更為瘋狂的舉動,先下手為強,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消息傳到全世界有三個人最高興,他們是蔣介石、斯大林和丘吉爾。

珍珠港事件爆發,讓美國得以全力加入到戰爭中來。世界第一工業國絕非浪得虛名,僅在1942年,美國就生產85萬噸軍艦,從而一舉奪回大西洋航線的控制權。英國人的危機解除了!

隨後,英美開始大力支持蘇軍,兩國的援助源源不斷送到蘇聯,比如美國向蘇聯提供了32萬噸鋁用來生產飛機,超過蘇聯在二戰時期總產量,45萬輛汽車用來運輸物資和軍隊,35萬臺機床用來生產武器等。斯大林的困難也解決了!

可見,日本的作用就是拉美國下水,加強盟軍力量!

在美英打擊下希特勒倍感煎熬

失去大西洋航線的控制權後,希特勒感到很焦慮。美英雖然還未登上歐洲,但已經開始對德國實施戰略轟炸。整個轟炸期間,盟軍出動飛機400萬架次,投彈270萬噸,擊毀德軍飛機5.5萬架,造成100萬德國人死亡,750萬人無家可歸,90%的公路運輸被癱瘓,數萬家工廠被夷為平地。在蘇軍實力增加的時候,德軍卻變弱了!

(飛在雲層上空的盟軍轟炸機)

而與此同時,希特勒不得不派出大批軍隊前往西線防備盟軍,以空軍為例,盟軍大規模轟炸前,德空軍61%在東線對付蘇軍,到1943年,德軍在東線的空軍已經降低到20%。於是,德軍從一開始和蘇軍的單挑狀態,變成了被盟軍群毆的狀態。

所以,德軍的失敗也註定了!


歷史風暴


對於這個問題都能夠寫好幾本書了,而且各種觀點都有,什麼美援說當然蘇聯肯定不承認,蘇聯人自己說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我倒是覺得還是蘇聯人自己說的更靠譜一點,具體一點就是蘇聯做了比德國更充分的戰爭動員,這一點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首先提出戰爭動員這個概念的是德國人。魯登道夫在總體戰中提出來要把國內所有的資源集中在軍事方面,採取快速行動,迅速的擊敗敵國。德國在二戰初期的得手,除了先進的戰略戰術以外,德國早於西歐各國進行了戰爭動員也是重要原因。

而到了蘇聯,由於蘇聯的國土廣大,加上蘇軍的苦戰,掩護蘇聯轉入了戰時體制,由於蘇聯的體量原來就比德國大。蘇聯經過兩個半五年計劃,工業生產的數量已經超過德國,當然質量還是不如德國。同時蘇聯人的計劃經濟是嚴格的計劃經濟,國家對於社會各方面的資源都有詳細的瞭解,而對於這些資源到了戰時能有什麼用處,蘇聯都有詳細的計劃。蘇聯人沒有計劃到的是,德國搶先動手,大片的國土淪陷,蘇聯人是急急忙忙的搬工廠,保存了寶貴的工業生產能力,到了1943年,蘇聯已經完全轉入了戰時體制,蘇軍也開始轉入了反攻。

蘇聯從事軍工生產的不只是原來的軍工廠,包括民用工廠都在生產軍用物資,比如玩具廠開始生產炮彈的引信等等。

而德國雖然很早進入戰時體制,但是德國的戰爭動員卻十分不徹底,沒有象蘇聯那樣把全部資源集中使用,到了戰時還在生產比如水晶吊燈一類的奢侈品,浪費了巨大的產能,就是軍工廠也還按照平時的工作節奏,慢慢悠悠的每天一班的生產各種戰爭物資,等到了施佩爾掌管德國的軍火生產,充分發揮德國的工業產能的時候,美國這個比蘇聯還要巨大的工業國也已經投入了戰爭。當時蘇聯和美國是世界第一第二工業大國。而這時德國再怎麼深入挖潛都無法趕上這兩個巨大工業國的產量。

當然其他的一些原因也有影響,比如蘇聯的天氣,美國的援助,德國的多線作戰等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還是蘇聯的戰爭動員要比德國更加充分。


有痰


一、德國人兩線作戰

二、德國戰略錯誤。

1)沒有封死西方援蘇港口,

2)應一開始就在近2000公里頓河兩邊沿岸設重兵建一封鎖線,把蘇聯一分為二

3)沒有有效的利用蘇聯人民的反斯大林情結,

4)德戰爭動員不徹底,沒有棉衣,馬拉大炮就是例證

5)軸心國不團結,日不要攻美,德日聯和佔巴庫,日本兵多,整個二戰才死200多萬,43年前估計才死100多萬

6)希特勒,用人失誤,干涉太多。

哈哈,事後諸葛亮。


心靈季節1


納粹德國對蘇的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背離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巴巴羅薩計劃的三個戰略目的在最初的勝利和巨大的誘惑下一個也沒有按既定計劃去完成!也就是說德軍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