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遊覽安徽九華山,佛教聖地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位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的天台峰頂,海拔1306米,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蹟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將天台稱為九華山主峰,有到九華“不上天台,等於白來”之說。相傳唐時新羅僧地藏在此禪居,留有“金仙洞”遺蹟。宋代高僧宗杲《遊九華山題天台高處》詩云:“踏遍天台不作聲,清鍾一杵萬山鳴。”說明宋代已有寺宇。

化城寺是九華山全山百寺之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化城寺有竹根雕獅子、銅蟹、玉如意、銀塔、瑪瑙佛珠項鍊等古物。有一條明代萬曆年間鏤花岩石質地的金龍。另一塊明代經人工琢磨成的八音石,是和尚唸經時敲擊的法器。寺後有建於明代的藏經樓,內藏有完好的《涅盤經》,更保存有明代百歲宮無瑕和尚用自己身上刺出的血配以金粉,花了28年寫成的《華嚴血經》。


肉身寶殿始建於唐代貞元年間。唐貞元十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趺跏圓寂。眾佛徒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又稱地藏墳。因基塔之地曾現“圓光”,故後人名其地為神光嶺。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

祗園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本名祗樹庵,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祗園本來是印度佛教聖地,相傳釋迦牟尼在祗園宣揚佛教二十餘年。據說因為釋迦牟尼在世時居住的地方既不是寺,也不是院,而是精舍或園,所以易名祗園,或稱給孤獨園,現代一般稱為祗園寺。祗園寺寺內有大小100餘尊菩薩雕像。齋堂內存7口銅質大鍋,最大的一口直徑173釐米,高56釐米,人稱“千僧灶”,一次可煮米200公斤。

甘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清康熙六年(1667年),洞安和尚建寺。傳說動工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人稱奇蹟,又因《法華經·藥草喻品》上寫道:釋迦說:我為大眾說甘露淨法。阿彌陀有“甘露如來”、“甘露王”的稱號,他化身說法時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話,遂定名甘露寺。


觀音峰上院原名"圓通庵",建於清代的寺院,坐落在海拔1100米高的一塊巖體上,三層樓宇,民居風格,前傍古道,後接懸崖,東西均為絕壁,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巧奪天工的建築,令遊人稱奇叫絕。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其中以天柱峰、蓮臺峰、芙蓉峰、插霄峰、十王峰、天台峰、羅漢峰、七賢峰、蓮華峰等9峰最為雄偉。九華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險峰多以山峰的形狀來命名,如天台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峰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魚石",缽盂峰有"石佛",中蓮花峰有"羅漢曬肛皮",南蠟燭峰有"猴子拜觀音"等,惟妙惟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