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爲史上第一巨貪,因「小三」外逃他國,連和珅都拍馬難及

我們都知道和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貪官,但在中國春秋時期有這麼一位高手比和珅還貪婪,他不惜拋妻棄子,置國家社稷和高官厚祿於不顧毅然出逃,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出逃雖然有貪的成份,主要的原因卻是為了一個女人,按現在的說法叫做“小三”,並且兩次外逃,成為貪官外逃的鼻祖,當之無愧。

他被稱為史上第一鉅貪,因“小三”外逃他國,連和珅都拍馬難及

此人名叫公孫敖,本是聖人周公旦的後代,春秋時魯國穆伯,魯文公的堂兄弟,任魯國大夫又是三朝元老,主持內外事務深得文公信任,就是這麼一位德高望重地位顯赫的高官竟然做出了令後人恥笑的蠢事。

公孫敖娶了一位莒(ju)國叫戴己的女子為妻,她的妹妹聲己也隨嫁公孫敖,若干年後戴己去世,公孫敖決定再娶一位莒國女子,莒國人認為聲己應該替代姐姐成為正室,所以沒答應,公孫敖轉而又說為公子遂求婚,莒人同意並約定了迎親的日期。這時,徐國攻打莒國,莒國向魯國求救,公孫敖出使莒國,藉機為公子遂相親,可是這次相親卻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走上了不歸之路。

他被稱為史上第一鉅貪,因“小三”外逃他國,連和珅都拍馬難及

《左傳》記載其相親的經過僅僅用了五個字,“登城見之,美,”在城牆之上都能看到莒女的美貌,可見其長相著實令人震驚,更為震驚的是,公孫敖見了莒女後立刻迷失了本性,決定據為己有,自為娶之(《左傳》語)。公子遂得知,暴跳如雷,準備率兵攻打公孫敖,魯文公也認為公孫敖不厚道,決定幫助公子遂,叔仲惠伯擔心國家將要大亂急忙勸諫說,臣聽說,國家內亂會招致敵人入侵,內亂不僅傷亡自己人,還會亂了國度,如果敵人乘機攻打我國怎麼辦?所以國君應立即制止內亂。一句話提醒了魯文公,急忙派叔仲惠伯予以調解,結果,公子遂放棄了莒女,迫於壓力公孫敖與公子遂合好,將莒女遣送回國,發誓不再與之糾纏,但內心卻痛恨失去莒女。

第二年秋季,周襄王駕崩,魯文公派公孫敖帶著弔喪的祭品前往周朝京都,公孫敖覺得這可是難得的機會,於是頭腦一熱就帶著弔喪的東西逃奔莒國,找莒女私會去了。

他被稱為史上第一鉅貪,因“小三”外逃他國,連和珅都拍馬難及

魯國君臣雖然氣憤,但並沒有剝奪其世襲的爵位,公孫敖被撤職,其子承襲。六年後,公孫敖與莒女生了兩個孩子,花光了積蓄,竟然提出回國,魯國不答應,公孫敖的兒子文伯乞求文公,文公與公子遂商量對公孫敖約法三章,不許參政,不許議政,不許亂說亂動。照理,魯國既往不咎,你公孫敖應該老老實實做人、安安穩穩生活,豈料,兩年後公孫敖再次出逃,而且將所有家藏器物、資產全部轉移出國,其子文伯沒有臉面做官,引咎辭職。不久離開人世,弟弟惠叔承襲爵位。

他被稱為史上第一鉅貪,因“小三”外逃他國,連和珅都拍馬難及

公孫敖漂泊多年,莒女也紅顏已逝,這時老眼昏花的公孫敖有了葉落歸根的思想,因此,不顧老臉又一次提出回國,惠叔對父親的做法也無奈,只好再次向魯文公請求,得到許可。可是,惶惶不可終日的公孫敖卻死在了回國途中,惠叔請求回國歸葬,魯國覺得丟人,沒有批准。後來幾經周折將棺材運回,其二老婆聲己連棺材都不願見,只假惺惺地哭了幾聲,《左傳》說,聲己不視,帷堂而哭。莒女生的兩個兒子沒臉在朝為官,被派往邊境,後來戰死沙場。莒女的歸宿,不見記載,估計也不得善終。公孫敖“衝冠一怒為紅顏”,最終落了個親情蕩盡,國人痛恨的下場,這恐怕也是外逃貪官的最終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