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道縣祥霖鋪村,瀟賀古道旁,一個擁有1500年古樟的村落。

樟樹胸徑達3.6米,需要十多個人手拉手才可以合圍,幾乎像一條斜向天空的“路”,人可以直接走上去;

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樹冠冠幅達40米,亭亭如蓋;樹皮溝壑縱橫,像老人臉上的皺紋。古樹名牌上寫著它確切的“年紀”1500年,如此推測,樟樹竟是栽種於南北朝時期。

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村子裡有人走過古道麼?”我拉住一位村民問。“有啊,我爺爺就走過,去賀州八步挑鹽。”55歲的朱新學回答說。

“清末的時候,我爺爺天沒亮就出發,他告訴我,出發前他們會先去藥店買點馬錢子,路上用,但這種東西有毒,不能多吃。”

“他們穿的是長衣長褲,青色的,帶扣子的,用家織布做的,比較粗糙,頭上裹著帕子,也是青色的。”

“從祥霖鋪到賀州八步區一般需要五六天,挑著花生、茶油去賣,又挑鹽回來,路上會找夥鋪休息,睡大通鋪。”

“那時候,祥霖鋪這一片地方有100多人都去挑過鹽呢。”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從各自的記憶裡,拼湊出一個“清末挑鹽”的畫面。

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忽然,一位大姐跑過來說,“村子裡還有一個老人家,就是真正走古道挑過鹽的人呢。”

大姐領著我們來到一戶人家裡,一個穿著藍布襯衣、綠色馬甲、皮膚紅黑,背稍有佝僂的老人,慢慢地走了出來。他一開口,我卻一句都聽不懂,村民告訴我,那是祥霖鋪土話。

老人家名叫蔣文吉,今年已經83歲了,他為我們還原了新中國成立前後,他在挑鹽路上的故事。

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天還沒亮,十五六歲的蔣文吉就和同村6個人搭伴去挑鹽。

據《雙牌縣誌》記載,“為防途中偶發病疫或遭帶歹徒搶劫,都是結伴而行,且扁擔兩頭均裝有鐵勾鐵鑽頭,可作防身武器使用。套簍子的繩索都打好固定的活結,可隨時快速取脫,以應不測。途中休息或者中途安宿,都是頭枕扁擔,臥睡於簍旁。”

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蔣文吉一條扁擔挑兩個小籮筐,可以挑70斤。他比劃著籮筐的樣子是胖肚小口。

跟清末不同的是,那個時候,蔣文吉上身依然穿著家織衣,肩上墊一塊毛巾,褲子變成了短褲,穿草鞋。

大姐何蘭英家中還保存著當年的家織布,摸上去的確粗糙,可以清晰地看見織布的紋理。

道縣祥霖鋪村有一棵1500年的古樟樹

何蘭英家中的家織布。拍攝/陳正

蔣文吉一行六個人從祥霖鋪出發,挑花生去賣,花生會剝掉花生殼,剩下花生粒,挑得多一些,一路上走小路,彎彎曲曲,上坡下坡,靠近河邊的小路是鵝卵石鋪的,村邊是青石板路。

“先走兩天到大路鋪,晚上就在在夥鋪休息,6個人睡一起;再走2天,經過富川白沙,到達富川古城街。

“為什麼不去賀州八步了?”我問他。

“因為那個時候賀州買鹽的價格太高了,富川古城鎮的便宜些。”他說,“一天在路上碰到去富川古城街的村民有二三十個。一路上會唱山歌。”

“唱什麼山歌?給大家唱一個吧。”

蔣文吉不好意思地笑,然後眼睛看著天空開始回憶,悠悠地唱出幾句,“唱個歌來給妹聽,看下小妹要罵人,如果小妹罵了我,出門三步要小心。”

唱完,他笑,大家也笑。

十餘年前,道縣文物局副局長、文物考古工作者楊雄心曾經走訪多名挑鹽人,收集了許多山歌,比如“挑鹽不是好生意,日出挑到日落西。何不在家砍柴賣,三天和妹趕兩圩。”

可想挑鹽路上的辛苦。雖然辛苦,但據楊雄心調查,“那時,一般一年挑四擔鹽,就可以保一家一年生活。冬至後搾出來的茶油做本,挑到兩廣換鹽。”

來源 | 湖湘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