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電容—法拉電子簡析

一.公司簡介

法拉電子是一家50年來一直專注從事薄膜電容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上市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家電,工業,風電光伏,照明,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公司長期積累豐富的經驗,實力雄厚的技術,使其逐步發展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薄膜電容製造商,國內的龍頭企業。2017年公司營業總收入達17億元,歸屬淨利潤為4.24億元,同比增長8.73%,扣非淨利潤達到3.94億元,同比增長4.18%。

二.行業環境的分析

電容在被動元件中用量佔比最大,其中電容可以分為陶瓷電容,鋁電解電容,薄膜電容,鉭電解電容等。陶瓷電解電容以其體積小,高頻特性好,容量大等特性,一直佔據市場將近過半數份額。薄膜電容佔據的市場份額較小,但是逐年的佔比上升,去年佔比達到15%,2017年全球薄膜電容市場空間約為32億美元,我國在這一領域產值為13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總值的42%,位居全球第一。

薄膜電容—法拉電子簡析

三.業務結構的分析

由下圖對比分析可得,公司在照明這塊的業務佔比大幅下降,而家電,新能源這兩塊業務的佔比逐年上升。下面將深入探析各類業務的未來發展趨勢。

薄膜電容—法拉電子簡析

1.照明

照明業務曾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隨著LED替代熒光燈,技術上電源驅動需要的薄膜電容器在減少,同時低功率LED對薄膜電容器需求在逐步減少。所以為了照明業務的收入佔比極大肯能會持續下降,這一塊業務的發展基本已沒有空間。

2.家電

在家電業務方面,薄膜電容器主要應用於空調領域。空調需求穩步增長,2017年家用空調銷量14170萬臺,同比增長31%,而變頻空調銷量為5916萬臺,同比增長53%,相比定頻空調,變頻空調薄膜電容器需求量更大,定頻空調需求量一般為2-3個,而變頻空調一般在3-5個左右。所以隨著定頻空調銷量穩步增長,變頻空調銷量的佔比逐步提升,電容器的使用量是在不斷增加的,公司在空調這個領域還是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3.工業

目前,我國大多的製造企業自動化水平不足,隨著《中國製造2025》各種政策的出臺,我國製造業將進行產業升級,對電源的需求量會迅速增長,而由於鋁電解電容相對壽命有限,薄膜電容器將對它有一定的替代效應,所以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會拉動薄膜電容器的需求量增加。

4.風電光伏

薄膜電容應用於光伏逆變器和風電變流器,光伏逆變器基本全用薄膜電容器,而風電領域薄膜電容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電解電容逐漸被薄膜電容取代,特別是海上風電發展。

根據新政策的調整,2018年我國新增裝機規模約35GW左右,較2017年有大幅度的下降,短期內對光伏行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中長期來看光伏行業由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國內的光伏裝機規模有望恢復增長。

受益於“紅六省”變“紅三省”、“三北”部分地區風電投資的解禁,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有望迎來反轉,薄膜電容器加速滲透。

5.新能源汽車

薄膜電容的替代優勢

新能源汽車電路設計有高電壓,高有效值電流、有過壓、反向電壓、高峰值電流、長壽命等特性,對電容器的要求較高,薄膜電容器是最佳的選擇,越來越多的電解電容將被薄膜電容所替代。

未來的需求量分析

1據測算,2018年全球車用薄膜電容市場空間約6億元,2030年至少達到96億元。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了142萬輛,累計銷售突破了340萬輛。截至2017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80萬輛,在全球累計銷量中超過50%。無論是銷量、增速還是全球市場份額,中國均為世界第一,而且與第二名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大。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200萬輛,2025年將達到700萬輛。

2從2017年來看,A00級用車銷量佔比比A0級以上車大。因為出於成本制約與性能的考慮,A00級乘用車一般使用電解電容器,而A0級以上乘用車較多使用薄膜電容器。但是由於政策補貼的影響,高能量密度的車高續航里程補貼係數大,2018後A0級以上的純電動車銷量佔比逐步上升,薄膜電容的需求量將隨之增長。

3充電樁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基礎,建設數量將與電動汽車規模相匹配。截止2017年底,我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21萬個,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城際高速快充站建設提速,建成充電站1400多個,服務3.1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充電樁的數量還會隨著電動汽車的規模擴大而快速增長,即將打開薄膜電容車用領域的新空間。

未來盈利分析

根據目前市價,單臺新能源乘用車薄膜電容器價值400-600元,為了分析客觀,在這取中間價500元,再根據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萬輛,略計未來80%的車都用薄膜電容器,進而得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這塊的薄膜電容需求量達到8億元,法拉電子公司作為國內的中高端龍頭企業,市佔率有望達到50%,即2020年將接近有4億的薄膜電容市場規模,依據目前公司淨利潤率25.17%推算,淨利潤將大概達到1億元。若新能源汽車銷量能保證穩步增長,公司在這一快業務的發展前景很大。

公司的競爭力分析

公司2011年用自籌資金開展海滄區新能源車用薄膜電容第一期項目,直至2017年,公司的“東孚擴廠項目”已經完工,一期規劃有配套300多萬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公司的產能是能夠足以滿足新能源汽車薄膜電容的需求量。公司在國內競爭實力獨大,同行企業無論技術實力還是生產規模都不及它,全球主要競爭對手有日本的松下電器、德國的EPCOS、美國的Kemet,在國內新能源車用薄膜電容器領域,公司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公司幾乎切入國內所有中高端新能源產業鏈,包括比亞迪,吉利,眾泰等車龍頭企業。海外方面,也獲得一系列認證,包括特斯拉、捷豹等等。

總結:隨著薄膜電容在電容市場的佔比逐步上升,縱觀公司下游的幾大業務,家電方面空間雖然不大但穩步增長,而光伏風電方面受政策的影響大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公司的主力,隨著這個龐大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公司已經完成相應產能的佈局,所以公司有望在未來中長期內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

溫馨提示,本文章製作邏輯梳理丶解析和個人觀點,不做推辭,也不做投資依據,請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