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朝朝廷于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东北)置魏博节度,署大都督府,辖魏(魏州)、博(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相(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和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卫(卫州,治所长期在汲县即今河南省卫辉市)、贝(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澶(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等6州。

唐宝应二年(763)六月,安史叛军史思明部将田承嗣向朝廷投降,鉴于其实力雄厚并且和仆固怀恩关系很好,唐朝朝廷任命他为魏博等州都防御使,旋改为节度使。

唐广德二年(764)正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奏名所管曰天雄军,朝廷依准。田承嗣在魏博,占据魏博相卫贝澶洺7州(前述6州加上治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包括今河北省邯郸、邢台2市部分地区的洺州),拥精兵5万余,不听朝廷诏令,俨若独立,朝廷为了笼络羁縻他,只好屡次加封,最后,田承嗣获得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并赐爵雁门郡王,但愈是官高爵显,田承嗣就愈发骄纵狂妄,反正我就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爱谁谁,谁的命令也不听。

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唐朝的疆域和藩镇地图

大历十四年(779),田承嗣病死,去世前将自己节度使之位传于侄子田悦,朝廷只能承认既成事实,遂开藩镇世袭之先例。

从田承嗣开始,除了从元和七年(812)到长庆元年(821)担任节度使的田弘正是大唐的忠臣,田氏、史氏、何氏、韩氏、乐氏等各家族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

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电影《聂隐娘》中的田季安和聂隐娘

当时的藩镇节度使,有被称为“牙兵”的亲兵,牙兵之名出于“牙旗”这个词汇,古代大将出镇,例建牙旗,仗节而行,因而官署称牙(也就是衙)。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例赐双旌双节,所以任官节度使也被称为“建节”,于是便也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树之旗为牙旗,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家为牙宅,称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节度使直属的私兵则被称为牙兵。

照理说,牙兵作为节度使的私兵和亲军,应该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身为朝廷下属命官的节度使不把皇帝和长安朝廷当一回事,牙兵也就凭借自己强悍的武力值日渐骄悍,也不把节度使当一回事。魏博的牙兵更是如此,回顾魏博镇的历史,节度使或留后田弘正、史宪诚、何全暤、乐彦祯、赵文㺹都是被部下叛军所杀或所逼迫退位,当时有个说法:

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言下之意,天下牛逼的就是这两种人,魏博牙兵的厉害,可以想见。

魏博牙兵之所以这么牛逼厉害,一个原因就是,从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到唐哀帝天祐三年(906)这140多年时间内,魏博牙兵,实际上是以世袭状态存在的——也就是,魏博牙兵都是父子兄弟代代相传,彼此子女互相通婚,在十几年后,便结成了“父子相袭,亲党胶固”的关系,几乎没有外人加入,这自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节度使也只能“丰其衣粮,动要姑息”。

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魏博牙兵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为了魏博的主人

到了唐末,时任魏博节度使的罗绍威想要彻底解决魏博牙军问题。

文德元年(888),魏博牙兵作乱(又是牙兵作乱),节度使乐彦祯被逼退位,之后他们又推出了继任留后赵文㺹,乐彦祯子乐从训领兵前来争位,赵文㺹不敢迎战,也被牙兵杀死(牙兵的牛逼就表现在你废柴照样杀),之后便推立罗弘信为留后。不久,唐昭宗继位,任命罗弘信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并任魏博节度 、观察、处置等使,与此同时,也任命其子罗绍威为节度副使、加左散骑常侍。此后10年中,朝廷不断的为罗弘信加官进爵,罗绍威年龄不大,但子凭父贵,也不断升迁。

昭宗光化元年(898)九月,罗弘信病逝,时年63岁,追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号庄肃。 魏博军推魏博军共推罗绍威为留后,唐昭宗得到报告遂正式任命罗绍威为魏博节度使。光化二年(899),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兴兵10万攻打魏博,屠灭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后,进兵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东北)。罗绍威不敌,遣使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朱温派大将葛从周前往救援,在内黄击败幽州乾宁军之后,葛从周又与魏博军联合攻打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夺取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于老鸦堤再次击败幽州乾宁军。

天复三年(903),罗绍威升为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郡王,这一年他27岁。

天祐元年(904),唐昭宗迁都洛阳,命各藩镇修治宫殿。罗绍威因参与营建太庙有功,加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赐号“忠勤宣力致理功臣”。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罗绍威的官爵,固然是因为罗绍威的所谓“勤王功勋”,说到底,还是因为从父亲罗弘信开始,他们就已经是把持唐朝朝廷的朱温的盟友。

天祐二年(905),魏博牙将李公佺预谋叛乱,但其准备作乱的蛛丝马迹被罗绍威察觉。李公佺见事不成,便在焚毁府舍、大肆剽掠之后,逃往沧州。

李公佺之乱后,罗绍威对魏博牙兵的危险性更加忧惧,思来想去,派亲信杨利言向盟友兼儿女亲家朱温求助,密谋诛除牙军。

朱温正中下怀。

朱温首先派部下大将李思安会合数万魏博军一起攻打沧州,追拿叛将李公佺。

此时,朱温长女也就是罗绍威的儿媳(后追封安阳公主)恰好病逝,朱温便派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1000精兵将兵器暗藏在行李口袋之中,以所谓“助葬”的名义进入魏州。

天祐三年(906)正月五日,朱温自称要到沧州督战,亲自率兵渡河(黄河),朱温此行引起了魏博牙兵的怀疑,魏博城内风声鹤唳。罗绍威命人悄悄地到兵器库中将弓弦、甲襻全都弄断。

同月十六日,罗绍威率家奴与朱温派遣地马嗣勋一起攻击牙兵,当时留在城中的牙兵无法获得顺手的武器,8000多人一夜之间全部被杀光。

次日,朱温才施施然率领大军到达魏州。

当时攻打沧州的2万魏博军,闻听城中巨变,拥立大将史仁遇退保高唐(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同时,魏博六州,尽皆反叛。朱温历时半年,方才将叛乱一一平定。

罗绍威的心头大患牙兵虽然被彻底根除,但是采用的是最卑鄙和凶残的方式,引起了极大的后遗症,朱温在魏博留住了半年时间,所有军费开支都是罗绍威供给,据说牛羊猪就被杀了70多头,资粮无数,又送了朱温上百万缗的金钱,等到朱温离开,魏博数十年的积蓄为之一空。

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魏博正处于朱温和李克用对峙的第一线

另一方面,魏博镇的军事实力也被大大削弱,罗绍威从此只能死心塌地依附朱温(不死心塌地也不行),他心中非常后悔,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一作: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

这就是成语铸成大错的出处。

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

朱温篡唐之后,加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并赐“扶天启运竭节功臣”称号,后来又封他为太师,兼中书令,食邑万户。罗绍威也“主动”要求每年供应上百万石粮食给朱温。

等到罗绍威病危,上表称:

魏故大镇,多外兵,愿得有功重臣镇之,臣乞骸骨归第。

罗绍威知道,自己一旦早逝,魏博自此便不可能为罗氏家族所有了,落得先说漂亮话。

朱温闻之抚案动容,对使者说:

回去对你家主人说,请为我勉力进餐,如果真有什么不幸,我会让保证他子子孙孙都大富大贵。

后梁开平四年(916),罗绍威病逝,年仅34岁。朱温得知后,照例辍朝三天,追赠其为尚书令,谥号贞壮。

与长安皇帝齐名的这支军队剽悍百年,一夜之间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917年的各方势力形势地图

不管是不是生荣死哀,也不管是不是子子孙孙都富贵,自此,魏博镇再也不属于罗家了,而罗家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就是清除魏博牙兵,骄悍难制的兵卒也是割据称雄的资本,正如体内的异种真气吸走固然能够防范走火入魔,但从此或许也就武功全失了。

历史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吊诡。

后来魏博牙兵又一次兴起,在五代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光彩和痕迹,这是后话,谈古论金以后再和大家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