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庄头村周家

题图来自网络

李大钊与庄头村周家

1895年李大钊6岁时,入本村谷家私塾,从师单子鳌接受启蒙教育,由于他天资好,聪慧过人,很快让老先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了不误人子弟,老先生找到大钊的大祖父李汝珍,对他说大钊是经天纬地之才,该另谋高师,去更好的地方读书。

大钊的大祖父李汝珍,听了这话自然很高兴,得知距大黑坨村不远的小黑坨村有个张家学馆,便托亲友找到张家,把9岁的大钊送到那里去读书。

乐亭当时有“崔刘张史”四大士族。崔指的是庙上崔家,刘为汀流河刘石各庄刘家,史为大港史家,张即小黑坨张家,“京东快马张”讲的就是其后人张攻璞的故事。张家在庄园里设有供自家子弟读书的学馆,老师赵辉斗是曾为李汝珍督办华严寺“香火田”,撰写碑文的昌黎县学的“增广生”,是大钊父亲李仁荣的老师,是当地的名人。

在张家学馆,李大钊表现的更为优秀,深得老师赵辉斗的赏识,也由此得以和庄头村周家的后人周剑青而结识。

庄头村周家,虽然在旧县志中没有列入“士族”,却是乐亭大名鼎鼎“望族”。因为在清朝末年,偏居海边一隅的庄头村周家,出了两名进士而轰动全县,享誉昌滦乐。

周家考中的第一位进士,名叫周连仲,字倬轩,1814年出生,16岁入县学,27岁中举人。次年即1841年在赴京赶考,中了第三甲第六名进士,后在礼部供职,职务是礼部主事,当时为正六品。其精通诗词歌赋,著有《宝稼堂诗钞》二卷。

周连仲有三个儿子,长子周培,字厚斋,同治元年中举,光绪二十年考中了进士。因其字写得漂亮,任职内阁中书。此人更有名的是,有自己的一套修身养性长寿之法。据有关史书记载,他90岁之时,仍耳聪目明,能在昏暗的豆油灯下写蝇头小楷,一笔一划入木三分。他的养生之道,当时朝野皆知,民国13年,官至国务总理的张绍曾,因慕其名,在时任国民政府秘书的乐亭人郭晓峰陪同下,来到庄头村,专门拜访这位长寿老人,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与李大钊交往甚密的周剑青,就是周连仲的后人,周培的族弟。

周家是当地的名门,交往和联姻的也是乐亭赫赫有名的人物,并与本县介马河村的李坦是儿女亲家。

李坦,字静斋。幼年规守家教,沉默慎言慎行,读书之外无其他嗜好,于光绪八年中举,光绪九年中进士,曾任吏部掌印郎中,在吏部供职30余年。李坦敬重周家,与同是同乡进士的周培交往密切,后来与周家结成亲家,周剑青既是其女婿。

周家除了和李家是亲家,与小黑坨张家也有儿女联姻,有“京东快马张”之称的张攻璞大儿媳就是周剑青的三姐。有着这层关系,周剑青时常去张家走动,听在张家学馆当先生的赵辉斗几次讲,他的学生中有个天才少年李大钊后,便想结识一下。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周剑青出生于1878年,比李大钊整整大了11岁,两人见面之后却相谈甚欢,让周剑青从心里喜欢和佩服这个气质不凡,又少年老成的后生,并由此惺惺惜惺惺,结下了很深的友情。

李大钊进卢龙永平府中学堂学习后,考入天津北洋政法学院,后东渡日本去早稻田大学继续深造,并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立志改造中国。

李大钊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不到两年,抚养他18年的大祖父李汝珍去世,享年81岁。大祖父去世后,本来就不富足的家庭,显得更加拮据,大钊求学的费用全靠妻子赵纫兰借挪典当来筹措。

周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后来被誉为“直隶第一人”的“京东硕儒”史梦兰,就得到过周连仲的帮助。史梦兰比周连仲小1岁,中举后接连考了几次进士,每当春闱进京,他都登门去拜访周连仲,并称其为“叔”。周连仲每次都热情接待,并将史安排在吕祖阁读书学习。吕祖阁是京城中一个环境幽雅的道观,史梦兰需要什么书籍,他都想法借到送到。周连仲不仅对史梦兰如此,凡是来京春闱的乐亭学子,如倪启藩等人,只要有事找他,他都尽力而为。

受此家风影响,周剑青也仗义疏财,在知道好友李大钊的家境后,为帮助他完成学业,时常拿出银两用各种方式进行接济,使两人的交情越来越深。

李大钊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是在上海创办办《晨钟报》,后来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北大红楼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周剑青成年后,最初在清末的户部当过一段时间文牍,他的家学底蕴深厚,文章写得好,书法也很出众。两位热心青年都怀有忧国救民之心,关系越发密切。

李大钊的出生地大黑坨村,与周剑青居住的庄头村隔二滦河相望,两村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

李大钊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期间,每逢寒暑假回家,都要到滦河对岸的去看望好友,在周家小住上几天,两个人谈诗论道,谈笑风生,情投意合。

李大钊进行革命活动时期,回乐亭老家看望妻子儿女时,也曾多次住在周剑青家。

1916年秋天,李大钊从日本留学回来,住在周剑青家和他讲了想创办《晨钟报》的想法,并鼓励他拿起笔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他当时的宝贵墨迹。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周剑青开始在一些进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文章。

1917年暑假,李大钊回到家乡,经常住在周剑青家,期间还邀了老师单子鳌、赵辉斗同来周家,一起议论滦州起义的事情,酝酿编写的皮影剧本《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

1920年秋天,李大钊回家接妻子儿女去北京。因为这次是举家搬迁,不知以后何时相见,李大钊特意到周家住了两天,两人同床而眠,叙友谊、论国事。

1924年夏初,李大钊因在北京办夜校,组织和发动工农运动,宣传苏俄的“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被当局所嫉恨。为避风头,他回老家想在周家暂住几日,没想到遭当地警察怀疑,跟踪到周家。周剑青巧妙周旋,喝退密探后,为保大钊安全,安排家丁用马车将大钊送到渤海边的孙家铺。然后转移到一艘渔船上,并叮嘱不要把渔船停靠在码头,而是要锚在更加安全的浅海湾里。第二天,周剑青又派人把大钊接回来,带上准备好的衣物,把大钊送往滦河北岸昌黎县赤崖村的老齐家。

老齐家是周剑青二姐的婆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同时这里还是昌黎乐亭两县交界的地方,官府很少顾及,比较隐蔽,也更加安全。大钊在那里住了两天,避过风头后,周剑青又把他接回了家中。

这之后不久,就有人送来了参加什么会议的信件。大钊接信看过后,说有紧急事情,第二天便离开了。后来知道,来信的内容是通知大钊前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这次分别,竟然成了李大钊和周剑青这两位老友的绝别。

1927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被奉系军阀逮捕,并绞杀于京师看守所。李大钊牺牲后,妻子赵纫兰带子女回到大黑坨村老家。周剑青全家对大钊的亲人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关怀和照顾。除了钱财上的资助,几个孩子也经常到周剑青家里吃住,长女李星华就曾在周家住过一整个冬天。

好友的逝去,让周剑青痛不欲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华北一步步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心灰意冷的周剑青,回到了家乡庄头村的滦河岸边。

1938年滦河大水,把庄头村周家的宅院坍入河里,于是周家分为两支迁离庄头村。一支迁到沙崖李庄,一支迁到南地。

1961年周剑青在沙崖李庄村去世,享年83岁。

附:周剑青相关后人情况。

周剑青育有三儿两女,次子周晴轩是天津“功庆成”商号会计主任。1948年秋,辽沈战役拉开序幕,因时局动荡,通货膨涨,国民党军政官员多用纸币兑换黄金。一次,时任国民党平津地区组织委员的瞿韶华,到“功庆成”银庄兑换黄金时,和伙计们发生了口角,周晴轩将瞿韶华请到内室,交谈之后,两人成了好友。

瞿韶华夫人生孩子时,住在天津的一家医院里,周晴轩前去看望,介绍在这家医院做助产士的妹妹周执中与瞿韶华认识。周执中长得眉清目秀,尚未婚配,对夫人照顾得十分周到,让瞿韶华很感动,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姑娘。当时,瞿韶华的弟弟瞿福亨,是一位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铁路工程师,也没有成亲,瞿韶华和周晴轩便想做月儿老,成全这一对年轻人。两位年轻人也一见钟情,很快在各自兄长的主持下结了婚。

瞿福亨和周执中结婚时间不长,两人就去了台湾。原因是瞿福亨是留美回国的铁路工程师,蒋介石在准备退守台湾后,作为技术人员瞿福亨被派往台湾进行铁路建设。后来台湾的北回、南回铁路干线,均由瞿福亨设计督建。

周晴轩在天津结识的好友瞿韶华,是河北定兴人,作为国民党的要员,后来也去了台湾。在台湾曾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总干事、党务秘书、办公室主任、行政院副秘书长。1973年转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一度代理省主席职务。1990年就任台湾国史馆馆长。

周剑青之女周执中,到了台湾仍然从医,在台北医院当医生。

大陆和台湾有了人员往来以后,周执中终于回到过阔别六十年的家乡。

(作者刘庆田,乡镇退休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