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王丹誉

101年前——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初期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前奏。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最初叫《青年杂志》),以鲜活生动的内容和鲜明泼辣的语言,发人深省的思考,一时风靡全国,引领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走向光明。《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编辑和重要作者,不仅成为五四时期新青年的领袖,而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象征。


《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陈独秀的口号是“民主”(Democracy,汉语音译:德莫克拉西)和“科学”(Science,汉语音译:赛因斯),把它们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写道:“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的流量猛增15倍多,发行量从创刊时1000册左右,增加到15000—16000册,可见它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李大钊,1916年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胡适,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他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胡适极力推崇挪威作家易卜生,《新青年》还出过一期“易卜生专号”,易卜生有个著名剧本《娜拉》女主人公不甘心做“丈夫的奴隶”而离家出走,被誉为“女性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典范。


《新青年》的流量和“五四”老青年的永生


鲁迅对此也进行深刻研讨。他所谈的不只是一个妇女解放问题,而且引导人们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社会的变革。《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